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悬架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技术方案_技高网

悬架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58804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架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悬架系统包括:副车架总成,副车架总成左右延伸;板簧总成,板簧总成包括左右延伸的板簧,板簧的左右两端与副车架总成的两端相连,板簧的刚度可调;减振器,减振器竖向设置,减振器的下端连接副车架总成且上端用于连接车体,减振器具有高度可调的第一状态和高度可变的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减振器的高度可调,在第二状态,减振器的高度可变,以实现对车体的阻尼减振。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悬架系统,通过设置板簧总成和减振器,且板簧的刚度可调,减振器可以根据需要在锁紧状态和减振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使车辆具有较强的脱困能力,车辆在路况较差或者行经低洼桥洞等情况时的通过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悬架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1、车辆在长期的行驶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路况恶劣的情况,在行经凹凸不平的路面或者地面时,车辆的通过性和脱困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在于提出一种悬架系统,所述悬架系统可以有效提升车辆行驶在路况恶劣时的通过性和脱困能力。

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悬架系统的车辆。

3、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悬架系统,包括:副车架总成,所述副车架总成左右延伸;板簧总成,所述板簧总成包括左右延伸的板簧,所述板簧的左右两端与所述副车架总成的两端相连,所述板簧的刚度可调;减振器,所述减振器竖向设置,所述减振器的下端连接所述副车架总成且上端用于连接车体,所述减振器具有高度可调的第一状态和高度可变的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减振器的高度可调,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减振器的高度可变,以实现对所述车体的阻尼减振。

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悬架系统,通过设置板簧总成和减振器,且板簧的刚度可调,减振器可以根据需要在锁紧状态和减振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使车辆具有较强的脱困能力,车辆在路况较差或者行经低洼桥洞等情况时的通过性更好。

5、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悬架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簧总成还包括:刚度调节块,所述刚度调节块与所述板簧抵接且相对于所述板簧沿左右方向可移动;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刚度调节块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刚度调节块左右移动。

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刚度调节块设于所述板簧的上侧且与所述板簧的上侧表面面接触抵接。

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刚度调节块包括:在上下方向层叠布置的刚性层、弹性层和抵接层,所述抵接层与所述板簧抵接,所述弹性层连接在所述刚性层与所述抵接层之间。

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刚性层为钢制件,所述弹性层为橡胶件,所述抵接层为树脂件。

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第一电机,所述板簧总成还包括:丝杆,所述丝杆左右延伸,所述刚度调节块套设在所述丝杆上并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丝杆相连用于驱动所述丝杆转动。

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刚度调节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丝杆包括:第一杆段、第二杆段和第三杆段,所述第一杆段和所述第三杆段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杆段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二杆段与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两个所述刚度调节块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杆段和所述第三杆段上。

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杆段的螺纹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三杆段的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

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板簧总成还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丝杆啮合。

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振器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有竖向延伸的驱动杆;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在上下方向上间隔排布,所述直线电机包括电机动子和电机定子,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驱动杆与所述电机动子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电机动子上下移动;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构造成用于锁止和释放所述驱动杆,其中,所述减振器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锁止机构适于锁止所述驱动杆以限制所述驱动杆活动,所述减振器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锁止机构释放所述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可活动。

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动子呈圆筒状,所述电机定子设在电机动子的内侧,所述驱动杆与所述电机动子螺纹配合,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驱动杆转动驱动所述电机动子上下移动。

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电机动子的朝向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敞开,所述直线电机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封盖在所述电机动子的敞开端,所述固定板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固定板的螺纹孔,所述驱动杆配合于所述螺纹孔内与所述固定板螺纹连接。

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固定板的至少一侧表面的中部位置形成有凸起的凸台部,所述螺纹孔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凸台部。

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螺纹孔的周壁与所述驱动杆的外表面之间设有滚动件。

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电机定子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电机定子的安装孔,所述驱动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并通过支撑轴承与所述电机定子可转动连接。

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安装孔在轴向上的两端的周壁上形成有凹陷的支撑槽,所述支撑槽贯通所述电机定子在轴向上的端面,所述支撑轴承设于所述支撑槽内。

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电机动子的内侧限定出油腔,所述电机定子设于所述油腔内并将所述油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电机定子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电机定子的阻尼通道,所述阻尼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所述直线电机还包括:阀件,所述阀件设于所述电机定子上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阻尼通道。

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壳体;第一定子,所述第一定子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固定;转子,所述转子设于所述第一定子的径向内侧,所述转子与所述驱动杆相连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杆转动。

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振器还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套设在所述驱动杆的外侧且在上下方向上可伸缩,所述防尘罩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电机动子相连。

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振器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车体相连,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副车架总成相连,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驱动电机或所述直线电机中的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驱动电机或所述直线电机中的另一个。

2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悬架系统。

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悬架系统,通过设置板簧总成和减振器,且板簧的刚度可调,减振器可以根据需要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使车辆具有较强的脱困能力,车辆在路况较差或者行经低洼桥洞等情况时的通过性更好。

27、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总成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刚度调节块设于所述板簧的上侧且与所述板簧的上侧表面面接触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刚度调节块包括:在上下方向层叠布置的刚性层、弹性层和抵接层,所述抵接层与所述板簧抵接,所述弹性层连接在所述刚性层与所述抵接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层为钢制件,所述弹性层为橡胶件,所述抵接层为树脂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第一电机,所述板簧总成还包括:丝杆,所述丝杆左右延伸,所述刚度调节块套设在所述丝杆上并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丝杆相连用于驱动所述丝杆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刚度调节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丝杆包括:第一杆段、第二杆段和第三杆段,所述第一杆段和所述第三杆段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杆段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二杆段与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两个所述刚度调节块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杆段和所述第三杆段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段的螺纹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三杆段的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总成还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丝杆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动子呈圆筒状,所述电机定子设在电机动子的内侧,所述驱动杆与所述电机动子螺纹配合,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驱动杆转动驱动所述电机动子上下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动子的朝向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敞开,所述直线电机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封盖在所述电机动子的敞开端,所述固定板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固定板的螺纹孔,所述驱动杆配合于所述螺纹孔内与所述固定板螺纹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至少一侧表面的中部位置形成有凸起的凸台部,所述螺纹孔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凸台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的周壁与所述驱动杆的外表面之间设有滚动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定子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电机定子的安装孔,所述驱动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并通过支撑轴承与所述电机定子可转动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在轴向上的两端的周壁上形成有凹陷的支撑槽,所述支撑槽贯通所述电机定子在轴向上的端面,所述支撑轴承设于所述支撑槽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动子的内侧限定出油腔,所述电机定子设于所述油腔内并将所述油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电机定子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电机定子的阻尼通道,所述阻尼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所述直线电机还包括:阀件,所述阀件设于所述电机定子上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阻尼通道。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包括: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还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套设在所述驱动杆的外侧且在上下方向上可伸缩,所述防尘罩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电机动子相连。

2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车体相连,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副车架总成相连,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驱动电机或所述直线电机中的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驱动电机或所述直线电机中的另一个。

2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根据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总成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刚度调节块设于所述板簧的上侧且与所述板簧的上侧表面面接触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刚度调节块包括:在上下方向层叠布置的刚性层、弹性层和抵接层,所述抵接层与所述板簧抵接,所述弹性层连接在所述刚性层与所述抵接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层为钢制件,所述弹性层为橡胶件,所述抵接层为树脂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第一电机,所述板簧总成还包括:丝杆,所述丝杆左右延伸,所述刚度调节块套设在所述丝杆上并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丝杆相连用于驱动所述丝杆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刚度调节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丝杆包括:第一杆段、第二杆段和第三杆段,所述第一杆段和所述第三杆段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杆段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二杆段与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两个所述刚度调节块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杆段和所述第三杆段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段的螺纹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三杆段的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总成还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丝杆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动子呈圆筒状,所述电机定子设在电机动子的内侧,所述驱动杆与所述电机动子螺纹配合,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驱动杆转动驱动所述电机动子上下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动子的朝向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敞开,所述直线电机还包括: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益林廖银生张宇江孙宪猛张勋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