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汽车座椅骨架调节机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汽车座椅骨架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4065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骨架调节机构,属于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座椅靠背在翻折后无法完全放平的问题。本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座盆支架后端的同心调角器,所述座盆支架上设置有能带动两个同心调角器同步转动的驱动组件,每个同心调角器上均设置有能跟随其同步转动的后连杆,两个后连杆之间设置有后横管,后横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后连杆的上端相固连,每个后连杆的下端均与滑轨总成相铰接,且所述同心调角器的转动轴线和后横管的转动轴线同轴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实现座椅靠背折叠时的完全翻倒放平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座椅,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骨架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1、汽车内一般设置有主驾驶座椅、副驾驶座椅和后排座椅,其中,主驾驶座椅和副驾驶座椅均能相对于车内地板前后移动,并且主驾驶座椅和副驾驶座椅的靠背分别能相对于其上的座垫前后转动,同时主驾驶座椅的座垫能相对于车内地板上下转动,但受到焊接在坐盆弧形侧板上的调高机构的限制,其上下转动的幅度较小,此外副驾驶座椅的座垫位置通常是固定不动的,而后排座椅通常是固定不动的,少量后排座椅的靠背能相对于其上的座垫向前转动。

2、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轻量化汽车座椅骨架(申请号:201820219517.3),包括靠背、坐盆以及滑轨;坐盆连接于滑轨的活动轨道上,靠背包括一根连接管(弯管),弯管上焊接有用于支撑发泡材料的左侧靠背侧板与右侧靠背侧板;靠背与坐盆通过两个调角器连接;坐盆包括弧形侧板、支撑件和用于阻挡乘客前滑的挡板,支撑件与弧形侧板连接并形成坐盆框架,挡板设置在坐盆框架的前端。

3、该轻量化汽车座椅骨架为主驾驶座椅,在座椅到达设计的最低位置的时候,前端的连接件会受到坐盆前管支撑件的限制,后端的连接件会受到焊接在坐盆弧形侧板上的调高机构的限制,使得座椅的座垫仅能相对于车内地板上下小幅度转动。加之为了使得座椅符合人体工学,现在座椅的座垫和靠背的正面均是不平整的,以更加贴近人体曲线,增加乘坐的舒适性,但这样做会使得在座椅靠背向前放倒后,靠背的前端始终向上翘起,即座椅靠背在翻折后无法完全放平,此外,由于副驾驶座椅和后排座椅的座垫位置通常是固定不动的,所以其靠背在翻折后更是会存在无法完全放平的情况,导致当座椅位于汽车后排时,无法完全放平的靠背使得行李或物品放置后会始终存在向后滑的趋势,从而无法有效拓展后备箱的储物空间;当座椅位于汽车前排时,无法完全放平的靠背使得后排乘员坐靠搁脚或者躺卧搁脚时很不舒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座椅骨架调节机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座椅靠背折叠时的完全翻倒放平。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汽车座椅骨架调节机构,座椅骨架包括滑轨总成和座垫骨架,座垫骨架包括两个座盆支架和连接两个座盆支架的前横管,其特征在于,两个座盆支架的前端均铰接有前连杆,两个前连杆的下端分别铰接在滑轨总成上,本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座盆支架后端的同心调角器,所述座盆支架上设置有能带动两个同心调角器同步转动的驱动组件,每个同心调角器上均设置有能跟随其同步转动的后连杆,两个后连杆之间设置有后横管,后横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后连杆的上端相固连,每个后连杆的下端均与滑轨总成相铰接,且所述同心调角器的转动轴线和后横管的转动轴线同轴设置。

4、本汽车座椅骨架调节机构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转动轴线同轴设置的同心调角器、后连杆和后横管同步向前转动,而后横管和后连杆在向前转动的同时又能带动两个座盆支架相对于滑轨总成同步向前运动,使得座椅靠背骨架在折叠后与座垫骨架两者的位置形成上下错位,从而使得座椅靠背骨架在折叠时能实现大角度的向前翻折,进而使得座椅靠背在折叠时能实现完全的翻倒放平。同时,本汽车座椅骨架调节机构设置在座垫骨架的后端,能够避免座垫骨架的前端过于拥挤和前重后轻的问题,从而能够优化座垫骨架上各机构的布局,合理利用空间。此外,将两个前连杆的上端分别直接铰接在对应的座盆支架上,相较于传统将两个前连杆分别连接在前横管两端的结构,在座椅靠背折叠时,使得前横管的高度能低于前连杆上端的高度,从而能够使得座垫骨架前端的高度更低,从而更有利于座椅靠背在折叠时实现完全的翻倒放平。

5、具体来说,两个座盆支架和连接两个座盆支架的前横管以及后横管之间共同形成座垫骨架,其中后横管的两端均通过同心调角器和后连杆与对应的座盆支架间接连接,当座椅靠背需要折叠时,先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同心调角器向前转动,因为所述同心调角器的转动轴线和后横管的转动轴线同轴设置,所以同心调角器向前转动时又能带动与之卡接的后连杆以及与后连杆固连的后横管同步向前运动,而后横管和后连杆在向前转动的同时又能带动两个座盆支架相对于滑轨总成同步向前运动,两个座盆支架向前运动的同时又带动两个前连杆同步向前转动,从而使得座垫骨架相对于滑轨总成整体向前运动,座垫骨架整体向前运动后,使得座椅靠背骨架在折叠后与座垫骨架两者的位置形成上下错位,从而使得座椅靠背骨架在折叠时能实现大角度的向前翻折,进而使得座椅靠背在折叠时能实现完全的翻倒放平。

6、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骨架调节机构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同时穿设在两个同心调角器上且能带动两个同心调角器同步转动的同步杆以及设置在其中一个座盆支架上的调角电机,且调角电机的输出端穿设在同步杆上并与同步杆固定连接、卡接或咬合以驱动同步杆转动。上述结构的驱动组件结构简单,调角电机能驱动同步杆360°转动,适用范围广,结构稳定性好同心调角器与同步杆固定连接、卡接或咬合,使得两者能更好地同步转动。

7、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骨架调节机构中,所述同步杆设置在后横管的内部,所述同步杆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后横管的两端,且所述同步杆的转动轴线和后横管的转动轴线同轴设置。将同步杆设置在后横管的内部一方面能节省同步杆所需占用的安装空间,另一方面将两者的转动轴线同轴设置能够保证同步杆、同心调角器和后横管的同步转动。

8、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骨架调节机构中,所述同心调角器两端的端面上均具有外凸的卡接部,所述后连杆的上端和所述座盆支架的后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接孔和第二卡接孔,所述同心调角器的两个卡接部分别卡接在第一卡接孔和第二卡接孔内,且两个卡接部分别与第一卡接孔和第二卡接孔的边沿焊接连接。通过在同心调角器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卡接部以及在后连杆的上端和座盆支架的后端分别设置与卡接部配合的第一卡接孔和第二卡接孔,使得同心调角器与后连杆和座盆支架的装配更加便捷,同时,同心调角器与后连杆和座盆支架之间是先卡接再焊接连接的,从而能增加两者连接的稳固性,结构强度高并且能减轻结构重量。两个卡接部分别位于所述同心调角器的两个齿板上,其中,同心调角器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15042269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同心调角器装置的结构。

9、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骨架调节机构中,所述后横管的两端均具有呈圆筒状的连接部,连接部面向后连杆的端部呈敞开设置,所述后连杆的两侧边均具有朝向连接部的第一翻边部,且两个第一翻边部分别与连接部焊接固定。在后连杆与同心调角器卡接连接后,端部呈敞开设置且呈圆筒状的连接部能同时将处于卡接状态的同心调角器的卡接部和第一卡接孔罩设在内,并且将后连杆压抵在同心调角器上,同时,呈筒状的连接部的直径大于后横管的直径,更加便于连接部与后连杆上的第一翻边部的直接焊接连接,并且使得三者的连接状态更加稳定,更加有利于同心调角器带动后横管同步转动,以使得后横管更好地带动两个座盆支架相对于滑轨总成同步向前运动。

10、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座椅骨架调节机构,座椅骨架包括滑轨总成(1)和座垫骨架(2),座垫骨架(2)包括两个座盆支架(3)和连接两个座盆支架(3)的前横管(4),其特征在于,两个座盆支架(3)的前端均铰接有前连杆(5),两个前连杆(5)的下端分别铰接在滑轨总成(1)上,本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座盆支架(3)后端的同心调角器(6),所述座盆支架(3)上设置有能带动两个同心调角器(6)同步转动的驱动组件(7),每个同心调角器(6)上均设置有能跟随其同步转动的后连杆(8),两个后连杆(8)之间设置有后横管(9),后横管(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后连杆(8)的上端相固连,每个后连杆(8)的下端均与滑轨总成(1)相铰接,且所述同心调角器(6)的转动轴线和后横管(9)的转动轴线同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骨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7)包括同时穿设在两个同心调角器(6)上且能带动两个同心调角器(6)同步转动的同步杆(7a)以及设置在其中一个座盆支架(3)上的调角电机(7b),且调角电机(7b)的输出端穿设在同步杆(7a)上并与同步杆(7a)固定连接、卡接或咬合以驱动同步杆(7a)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骨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杆(7a)设置在后横管(9)的内部,所述同步杆(7a)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后横管(9)的两端,且所述同步杆(7a)的转动轴线和后横管(9)的转动轴线同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骨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心调角器(6)两端的端面上均具有外凸的卡接部(6a),所述后连杆(8)的上端和所述座盆支架(3)的后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接孔(8a)和第二卡接孔(3a1),所述同心调角器(6)的两个卡接部(6a)分别卡接在第一卡接孔(8a)和第二卡接孔(3a1)内,且两个卡接部(6a)分别与第一卡接孔(8a)和第二卡接孔(3a1)的边沿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骨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管(9)的两端均具有呈圆筒状的连接部(9a),连接部(9a)面向后连杆(8)的端部呈敞开设置,所述后连杆(8)的两侧边均具有朝向连接部(9a)的第一翻边部(8b),且两个第一翻边部(8b)分别与连接部(9a)焊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骨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盆支架(3)包括边板(3a)和固连在边板(3a)前端的加强方管(3b),加强方管(3b)的内侧壁上固连有铰接支架(3c),所述前连杆(5)的上端铰接在铰接支架(3c)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骨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方管(3b)的前端底部开设有安装缺口(3b1),所述前横管(4)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安装缺口(3b1)内并与对应安装缺口(3b1)的壁面焊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骨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杆(5)的两侧边均具有背向铰接支架(3c)的第二翻边部(5a),所述前横管(4)位于两个前连杆(5)的前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骨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3a)的上下两侧和后端边沿具有背向同心调角器(6)的第三翻边部(3a2),所述第三翻边部(3a2)的内侧形成置放槽(10),所述加强方管(3b)的后端伸入置放槽(10)并与位于所述边板(3a)上下两侧的第三翻边部(3a2)焊接连接,所述调角电机(7b)位于置放槽(10)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骨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总成(1)上设置有两个用于连接靠背骨架(11)的靠背连接支架(12),其中一个靠背连接支架(12)位于所述边板(3a)的外侧,且与所述调角电机(7b)相对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骨架调节机构,座椅骨架包括滑轨总成(1)和座垫骨架(2),座垫骨架(2)包括两个座盆支架(3)和连接两个座盆支架(3)的前横管(4),其特征在于,两个座盆支架(3)的前端均铰接有前连杆(5),两个前连杆(5)的下端分别铰接在滑轨总成(1)上,本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座盆支架(3)后端的同心调角器(6),所述座盆支架(3)上设置有能带动两个同心调角器(6)同步转动的驱动组件(7),每个同心调角器(6)上均设置有能跟随其同步转动的后连杆(8),两个后连杆(8)之间设置有后横管(9),后横管(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后连杆(8)的上端相固连,每个后连杆(8)的下端均与滑轨总成(1)相铰接,且所述同心调角器(6)的转动轴线和后横管(9)的转动轴线同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骨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7)包括同时穿设在两个同心调角器(6)上且能带动两个同心调角器(6)同步转动的同步杆(7a)以及设置在其中一个座盆支架(3)上的调角电机(7b),且调角电机(7b)的输出端穿设在同步杆(7a)上并与同步杆(7a)固定连接、卡接或咬合以驱动同步杆(7a)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骨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杆(7a)设置在后横管(9)的内部,所述同步杆(7a)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后横管(9)的两端,且所述同步杆(7a)的转动轴线和后横管(9)的转动轴线同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骨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心调角器(6)两端的端面上均具有外凸的卡接部(6a),所述后连杆(8)的上端和所述座盆支架(3)的后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接孔(8a)和第二卡接孔(3a1),所述同心调角器(6)的两个卡接部(6a)分别卡接在第一卡接孔(8a)和第二卡接孔(3a1)内,且两个卡接部(6a)分别与第一卡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道祝张凯杜光圣胡晓春解星星徐嘉诚曾麟杰
申请(专利权)人:俱进汽车部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