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装配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装配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4046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装配工艺,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包括锂离子电池本体,所述锂离子电池本体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端盖,所述锂离子电池本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前端盖,所述后端盖的中部开设有前后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散热机构,所述后端盖和散热机构的四个拐角均开设有前后贯穿的连接孔一。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内接套筒、外接套筒、过滤网一、过滤网二、支撑板、电动马达、排热扇之间的相互配合,在锂离子电池进行使用时,内部的热量会集中在壳体的内部,通过启动电动马达,能够使得排热扇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将锂离子电池内部的热量进行排出,避免锂离子电池内部的高温造成电池的损坏,方便了锂离子电池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装配工艺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作为绿色环保新能源,具有可靠性好,安全性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数码类产品、电动汽车、军工产品等领域。

2、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3、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是由多个电芯组成的电芯组装配在外壳支架上形成,但对于外部的外壳支架为密封框架,而锂离子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积蓄在电池的内部无法及时的散出,会使得电芯容易出现体积膨胀、鼓胀现象,同时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在对外壳以及电芯组进行组装时,很不方便,组装后的电芯组容易出现晃动,不利于锂离子电池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装配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本体,所述锂离子电池本体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端盖,所述锂离子电池本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前端盖,所述后端盖的中部开设有前后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散热机构,所述后端盖和散热机构的四个拐角均开设有前后贯穿的连接孔一。

4、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内接套筒,所述内接套筒滑动插接在通孔的前侧,所述内接套筒的前端设置有外接套筒,所述外接套筒滑动插接在通孔的后侧,所述内接套筒的内表面前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网一,所述外接套筒的内表面后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网二,所述外接套筒的内表面后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排热扇,所述排热扇的后端设置有清灰机构,所述清灰机构活动连接在过滤网二的中部,所述内接套筒的外表面环形阵列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后端延伸至外接套筒的前侧。

5、所述锂离子电池本体包括电池外壳,所述电池外壳固定安装在后端盖的前侧,所述电池外壳的内侧滑动插接有电芯组,所述电芯组的前端设置有输电引脚,所述输电引脚的前端贯穿至前端盖的前侧。

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接套筒的后侧环形阵列设置有四个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的前端贯穿至连接筒的内侧且外表面与连接筒的内表面螺纹连接。

7、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清灰机构包括转动板和方形插块,所述转动板的外表面中部开设有环形卡接槽,所述转动板通过环形卡接槽活动卡接在过滤网二的中部,所述方形插块固定连接在排热扇的后端,所述转动板的后侧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插块滑动插接在方形槽的内部,所述转动板的外表面后方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刮板,所述转动刮板滑动连接在过滤网二的后侧。

8、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池外壳的内侧四个拐角均固定连接有u型卡条,所述电池外壳的前后两侧的四个拐角均开设有连接螺孔,所述电池外壳的前侧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螺孔一。

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芯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均滑动插接在底部的两个u型卡条内,所述底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底部连接架,所述底部连接架的中部开设有若干个上下贯穿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底端设置有金属接电板一,所述金属接电板一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金属极耳一,所述金属极耳一贯穿至底板的前侧外部,所述定位孔的内侧滑动插接有电芯。

1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板的顶部四个拐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开设有固定螺孔二,四个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一个顶板,所述顶板的四个拐角均开设有上下贯穿的连接孔二,所述顶板的顶部前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耳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顶部连接架,所述顶部连接架滑动插接在电芯的顶部,所述顶部连接架的顶部设置有金属接电板,所述金属接电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金属极耳二,所述金属极耳二贯穿至顶板的前侧外部。

1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输电引脚包括延伸柱,所述延伸柱滑动插接在前端盖的中部且贯穿前端盖的前后两侧,所述延伸柱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耳板,所述连接耳板的后侧中部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内部设置有金属压片,所述连接耳板远离延伸柱的一端开设有前后贯穿的连接孔三。

1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的装配工艺,该锂离子电池的零件均采用螺栓以及螺钉进行固定,该锂离子电池的装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3、步骤一:将内接套筒和外接套筒分别插进通孔的前后两侧,并通过将紧固螺钉旋入到连接筒的内部,从而能够对散热机构进行固定,之后将后端盖上的连接孔一与锂离子电池本体后侧的连接螺孔进行对齐,并通过向连接孔一以及连接螺孔内旋入螺栓,能够完成对后端盖的安装;

14、步骤二:将若干个电芯依次插进底部连接架上的定位孔中,再盖上顶板使得顶部连接架上的定位孔插入电芯的顶部,并通过将螺丝钉穿过连接孔二和固定螺孔二,能够对底板与顶板进行连接固定,并能够对电芯进行固定;

15、步骤三:将电芯组插进电池外壳的内部,并使得底板和顶板的两侧均滑入u型卡条内,使得固定耳板与固定螺孔一对齐,之后将输电引脚放置在电芯组的前侧,使得金属极耳一和金属极耳二,能够插进上下的两个插接槽中,方便对电力进行传输,同时连接孔三会与固定耳板,通过将螺丝钉穿过连接孔三和固定耳板旋入到固定螺孔一中,能够同时对电芯组和输电引脚进行固定;

16、步骤四:最后将前端盖盖在电池外壳的前端,使得前端盖上的连接孔一与锂离子电池本体前侧的连接螺孔进行对齐,同时输电引脚会从前端盖的中部穿过,通过向连接孔一以及连接螺孔内旋入螺栓,能够对前端盖进行固定,完成对锂离子电池的装配。

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装配工艺,通过内接套筒、外接套筒、过滤网一、过滤网二、支撑板、电动马达、排热扇、连接筒、紧固螺钉之间的相互配合,在锂离子电池进行使用时,内部的热量会集中在壳体的内部,通过启动电动马达,能够使得排热扇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将锂离子电池内部的热量进行排出,避免锂离子电池内部的高温造成电池的损坏,方便了锂离子电池的使用。

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装配工艺,通过转动板、环形卡接槽、方形插块、转动刮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在进行散热的同时,能够通过过滤网二对外部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了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到电池的内部,同时排热扇的转动还能够通过转动板带动转动刮板进行转动,从而能够使得粘附在过滤网二上的灰尘进行刮除,避免了过滤网二的堵塞,使得对锂离子电池的散热更加方便。

2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装配工艺,通过底板和顶板在u型卡条中的滑动,能够直接将电芯组滑入到电池外壳的内部,并通过固定耳板以及输电引脚上的连接孔三,能够对输电引脚以及电芯组进行同时固定,使得对锂离子电池电芯的组装更加方便,保证了组装后电芯的固定效果,同时将后端盖和前端盖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电池外壳的后侧与前侧,便能够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锂离子电池本体(1),所述锂离子电池本体(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端盖(2),所述锂离子电池本体(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前端盖(3),所述后端盖(2)的中部开设有前后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散热机构(4),所述后端盖(2)和散热机构(4)的四个拐角均开设有前后贯穿的连接孔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套筒(42)的后侧环形阵列设置有四个紧固螺钉(410),所述紧固螺钉(410)的前端贯穿至连接筒(49)的内侧且外表面与连接筒(49)的内表面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灰机构(48)包括转动板(481)和方形插块(483),所述转动板(481)的外表面中部开设有环形卡接槽(482),所述转动板(481)通过环形卡接槽(482)活动卡接在过滤网二(44)的中部,所述方形插块(483)固定连接在排热扇(47)的后端,所述转动板(481)的后侧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插块(483)滑动插接在方形槽的内部,所述转动板(481)的外表面后方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刮板(484),所述转动刮板(484)滑动连接在过滤网二(44)的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外壳(11)的内侧四个拐角均固定连接有U型卡条,所述电池外壳(11)的前后两侧的四个拐角均开设有连接螺孔,所述电池外壳(11)的前侧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螺孔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12)包括底板(121),所述底板(121)的两侧均滑动插接在底部的两个U型卡条内,所述底板(12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底部连接架(122),所述底部连接架(122)的中部开设有若干个上下贯穿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底端设置有金属接电板一(123),所述金属接电板一(12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金属极耳一,所述金属极耳一贯穿至底板(121)的前侧外部,所述定位孔的内侧滑动插接有电芯(1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1)的顶部四个拐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25),所述支撑柱(125)的顶端开设有固定螺孔二,四个所述支撑柱(12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一个顶板(126),所述顶板(126)的四个拐角均开设有上下贯穿的连接孔二,所述顶板(126)的顶部前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耳板(127),所述顶板(12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顶部连接架(128),所述顶部连接架(128)滑动插接在电芯(124)的顶部,所述顶部连接架(128)的顶部设置有金属接电板(129),所述金属接电板(129)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金属极耳二,所述金属极耳二贯穿至顶板(126)的前侧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引脚(13)包括延伸柱(131),所述延伸柱(131)滑动插接在前端盖(3)的中部且贯穿前端盖(3)的前后两侧,所述延伸柱(131)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耳板(132),所述连接耳板(132)的后侧中部开设有插接槽(133),所述插接槽(133)的内部设置有金属压片,所述连接耳板(132)远离延伸柱(131)的一端开设有前后贯穿的连接孔三。

8.一种锂离子电池的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该锂离子电池的零件均采用螺栓以及螺钉进行固定,该锂离子电池的装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锂离子电池本体(1),所述锂离子电池本体(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端盖(2),所述锂离子电池本体(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前端盖(3),所述后端盖(2)的中部开设有前后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散热机构(4),所述后端盖(2)和散热机构(4)的四个拐角均开设有前后贯穿的连接孔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套筒(42)的后侧环形阵列设置有四个紧固螺钉(410),所述紧固螺钉(410)的前端贯穿至连接筒(49)的内侧且外表面与连接筒(49)的内表面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灰机构(48)包括转动板(481)和方形插块(483),所述转动板(481)的外表面中部开设有环形卡接槽(482),所述转动板(481)通过环形卡接槽(482)活动卡接在过滤网二(44)的中部,所述方形插块(483)固定连接在排热扇(47)的后端,所述转动板(481)的后侧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插块(483)滑动插接在方形槽的内部,所述转动板(481)的外表面后方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刮板(484),所述转动刮板(484)滑动连接在过滤网二(44)的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外壳(11)的内侧四个拐角均固定连接有u型卡条,所述电池外壳(11)的前后两侧的四个拐角均开设有连接螺孔,所述电池外壳(11)的前侧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螺孔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12)包括底板(121),所述底板(121)的两侧均滑动插接在底部的两个u型卡条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永山徐吉静唐拓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