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履带驱动轮及生产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履带驱动轮及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5258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履带驱动轮及生产工艺,涉及履带驱动轮相关领域,包括轮内盘、连接机构、连接孔、齿尖、齿槽和辅助打磨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轮内盘中部安装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设置有两组,两组连接可相对嵌入至盘内,对应其凹槽放置,而两组连接机构可分别连接两端的驱动轴杆,可通过凸块与其稳定连接,连接后施加力向内推动,即可使得卡块卡入凹槽内部,实现快速连接,拆卸只需要拉出即可释放,结构简单,连接稳定,减少过多操作进行连接,通过在磨削工艺中将三组驱动轮置于辅助打磨设备内部进行打磨,方便适用于多种驱动轮的表面处理,适用性强,且自动化打磨工作,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履带驱动轮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履带驱动轮及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1、履带驱动轮是一种用于履带式车辆的重要组件,通常位于车辆的底部,并与履带相结合,用于提供驱动和支持车辆的运动。这种设计常见于履带式装甲车辆、工程机械、农业机械、采矿设备和其他需要在不平坦或恶劣地形下运行的车辆,目前,履带式起重机凭借其接地比压小、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起重性能好以及机器的通过性、机动性、灵活性高等诸多优势得到石化、核电、风电、火电等建设工程青睐,随着工程建设市场对履带式起重机的需求越来越大,履带式起重机的设计与制造水平也要求进一步提高,履带行走机构是履带式起重机设计中的一大重点。

2、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020669264.7一种方便拆卸的履带驱动轮,包括驱动轮、后侧固定盘和轮轴,所述驱动轮前后两侧分别连接有前侧固定盘和后侧固定盘,驱动轮上开设有安装槽、第一通孔和l型槽,所述后侧固定盘和前侧固定盘上均设置有卡块、沉孔和加强螺栓,后侧固定盘内壁上开设有齿槽,所述轮轴上设置有齿轮,齿轮与齿槽可固定在一起,轮轴上套装有轴套,所述l型槽内设置有滑动块,l型槽上部设置有弧槽和限位槽,l型槽右端设置有防脱件,所述滑动块上开设有导向槽。该方便拆卸的履带驱动轮,结构设置合理,固定盘卡装在驱动轮上,后侧固定盘内壁齿槽与轮轴上的齿轮啮合在一起,前侧固定盘通过轴套安装在轮轴上,使驱动轮与轮轴连接在一起。

3、上述专利和现有技术在对于驱动轮的结构以及生产工艺存在以下问题:连接结构较为复杂,加工以及安装不便,拆装较为困难,耗费人力;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在磨削驱动轮表面时,需要人工辅助半自动磨削,较为耗费人力,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履带驱动轮及生产工艺。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履带驱动轮及生产工艺,包括轮内盘,所述轮内盘内侧连接有两组用于进行连接外部驱动轴杆且相对的连接机构,所述轮内盘内部呈环形阵列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轮内盘外侧均匀排布有齿尖,每组齿尖之间为齿槽,所述轮内盘内侧开设有卡槽,该卡槽连接连接机构外侧;

3、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嵌入至轮内盘内侧的固定套、开设于固定套内部且向三端延伸的凹槽、活动嵌入至凹槽内部三端的卡块以及嵌入至凹槽中部且与三组所述卡块相匹配的顶升件,所述顶升件向凹槽内移动可推动三组卡块至对应卡槽内部;

4、所述顶升件内部开设有可插入轴杆的插孔,并且在顶升件外侧一体成型有四组凸块,该凸块对应内侧具备连接槽的轴杆连接。

5、优选的,所述顶升件外侧开设有三组斜面勾槽,并且卡块内端具备与勾槽相匹配的勾块,两组配合后,卡块受力后可被顶出。

6、优选的,生产步骤如下:

7、s1设计和工程分析:

8、设计规格:直径,宽度,齿数;

9、工程分析:材料选择:40cr合金钢,淬火温度:800°c;

10、s2材料准备:

11、原材料:采购直径为的40cr合金钢圆钢;

12、确保化学成分符合以下标准:c 0.37-0.44%,si ≤ 0.40%,mn 0.50-0.80%,p ≤0.035%,s ≤ 0.035%;

13、s3热处理:

14、加热和淬火:加热至800°c并保持30分钟,淬火至水中,确保达到hrc 50-60的硬度;

15、回火:在200°c回火2小时,调整硬度和提高韧性;

16、s4切割和成型:

17、切割:使用激光切割机按照设计规格切割圆钢;

18、冲压和锻造:冲压:使用冲床对切割后的零件进行初步成型;锻造:采用锻造工艺进一步加工,确保零件的整体性;

19、s5机加工:

20、铣削:在数控铣床上进行铣削,控制直径和宽度的尺寸精度;

21、车削:使用车床对驱动轮的边缘进行修整,确保平整度;

22、钻孔:使用数控钻床对零件进行必要的孔径加工;

23、s6表面处理:

24、磨削:在辅助打磨设备上进行表面磨削,提高表面光洁度;

25、电镀:进行电镀处理,增加防腐性;

26、s7装配:

27、轮内盘、连接机构和驱动轴杆的安装:确保正确的安装间隙;

28、s8质量检测:

29、三坐标测量:使用三坐标测量仪测量直径和宽度,确保符合设计规格;

30、目视检查焊缝:对焊接部位进行目视检查,确保焊缝无缺陷;

31、s9性能测试:

32、耐磨性测试:在模拟工作条件下进行测试,评估驱动轮的耐磨性和寿命。

33、优选的,所述所述辅助打磨设备包括用于进行托举的且呈三角形状的托盘、设于托盘外侧三端的处理机构、安装在托盘顶部的齿轮、与齿轮外侧进行啮合的三组移动齿盘、设于移动齿盘顶端中部的圆盘、安装在圆盘顶部用于稳固被打磨驱动轮的稳固机构、开设于托盘内部的导槽、设于导槽内部的三组导向件以及设于托盘顶端中部且输出轴连接齿轮的第一电机,所述处理机构置于支座内部,支座内侧上端与托盘外侧进行固定。

34、优选的,所述导槽由三角形槽和圆形槽组成,三角形槽沿着托盘靠边缘位置开设,圆形槽开设于托盘中部,圆形槽和三角形槽相通。

35、优选的,所述三角形槽三边位置一端分别铰接有导向件,导向件靠圆形槽一端呈凸起状。

36、优选的,所述移动齿盘呈槽口形状,并且两端圆心位置底部设置有滑动柱,两组滑动柱活动嵌入至导槽内部。

37、优选的,所述处理机构包括设于支座内部的固定筒、安装在支座内部的气缸、活动嵌入至固定筒内且连接气缸顶部推出杆的升降筒、设于升降筒顶部的传动箱、安装在传动箱顶部的第二电机、设于传动箱内且连接第二电机输出轴的主动带轮、连接主动带轮的同步带、连接同步带另一端的从动带轮以及安装在传动箱底部另一端的刮扫盘,所述从动带轮内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底部贯穿传动箱与刮扫盘相接。

38、优选的,所述刮扫盘包括中部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安装盘、设于安装盘底部呈十字状的拨扫带以及被拨扫带分隔安装在安装盘底部的四组接触片。

39、优选的,所述稳固机构包括底部固定在圆盘顶部的支筒、锁定于支筒顶部的托座、设于托座顶部且呈柔性状的六组条形撑开件以及可嵌入进撑开件内部与托座进行螺纹连接的压紧螺栓,压紧螺栓上端剖面呈梯形状。

4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4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轮内盘中部安装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设置有两组,两组连接可相对嵌入至盘内,对应其凹槽放置,而两组连接机构可分别连接两端的驱动轴杆,可通过凸块与其稳定连接,连接后施加力向内推动,即可使得卡块卡入凹槽内部,实现快速连接,拆卸只需要拉出即可释放,结构简单,连接稳定,减少过多操作进行连接。

4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磨削工艺中将驱动轮置于辅助打磨设备内部进行打磨,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履带驱动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内盘(a),所述轮内盘(a)内侧连接有两组用于进行连接外部驱动轴杆且相对的连接机构(b),所述轮内盘(a)内部呈环形阵列开设有连接孔(c),所述轮内盘(a)外侧均匀排布有齿尖(d),每组齿尖(d)之间为齿槽(e),所述轮内盘(a)内侧开设有卡槽(a1),该卡槽(a1)连接连接机构(b)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履带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件(b4)外侧开设有三组斜面勾槽,并且卡块(b3)内端具备与勾槽相匹配的勾块,两组配合后,卡块(b3)受力后可被顶出。

3.一种履带驱动轮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生产步骤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履带驱动轮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打磨设备包括用于进行托举的且呈三角形状的托盘(11)、设于托盘(11)外侧三端的处理机构(12)、安装在托盘(11)顶部的齿轮(13)、与齿轮(13)外侧进行啮合的三组移动齿盘(14)、设于移动齿盘(14)顶端中部的圆盘(15)、安装在圆盘(15)顶部用于稳固被打磨驱动轮的稳固机构(16)、开设于托盘(11)内部的导槽(17)、设于导槽(17)内部的三组导向件(18)以及设于托盘(11)顶端中部且输出轴连接齿轮(13)的第一电机(19),所述处理机构(12)置于支座(12a)内部,支座(12a)内侧上端与托盘(11)外侧进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履带驱动轮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17)由三角形槽和圆形槽组成,三角形槽沿着托盘(11)靠边缘位置开设,圆形槽开设于托盘(11)中部,圆形槽和三角形槽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履带驱动轮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槽三边位置一端分别铰接有导向件(18),导向件(18)靠圆形槽一端呈凸起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履带驱动轮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齿盘(14)呈槽口形状,并且两端圆心位置底部设置有滑动柱(14a),两组滑动柱(14a)活动嵌入至导槽(17)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履带驱动轮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机构(12)包括设于支座(12a)内部的固定筒(121)、安装在支座(12a)内部的气缸(122)、活动嵌入至固定筒(121)内且连接气缸(122)顶部推出杆的升降筒(123)、设于升降筒(123)顶部的传动箱(124)、安装在传动箱(124)顶部的第二电机(125)、设于传动箱(124)内且连接第二电机(125)输出轴的主动带轮(126)、连接主动带轮(126)的同步带(127)、连接同步带(127)另一端的从动带轮(128)以及安装在传动箱(124)底部另一端的刮扫盘(129),所述从动带轮(128)内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底部贯穿传动箱(124)与刮扫盘(129)相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履带驱动轮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扫盘(129)包括中部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安装盘(1291)、设于安装盘(1291)底部呈十字状的拨扫带(1292)以及被拨扫带(1292)分隔安装在安装盘(1291)底部的四组接触片(1293)。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履带驱动轮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机构(16)包括底部固定在圆盘(15)顶部的支筒(161)、锁定于支筒(161)顶部的托座(162)、设于托座(162)顶部且呈柔性状的六组条形撑开件(163)以及可嵌入进撑开件(163)内部与托座(162)进行螺纹连接的压紧螺栓(164),压紧螺栓(164)上端剖面呈梯形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驱动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内盘(a),所述轮内盘(a)内侧连接有两组用于进行连接外部驱动轴杆且相对的连接机构(b),所述轮内盘(a)内部呈环形阵列开设有连接孔(c),所述轮内盘(a)外侧均匀排布有齿尖(d),每组齿尖(d)之间为齿槽(e),所述轮内盘(a)内侧开设有卡槽(a1),该卡槽(a1)连接连接机构(b)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履带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件(b4)外侧开设有三组斜面勾槽,并且卡块(b3)内端具备与勾槽相匹配的勾块,两组配合后,卡块(b3)受力后可被顶出。

3.一种履带驱动轮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生产步骤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履带驱动轮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打磨设备包括用于进行托举的且呈三角形状的托盘(11)、设于托盘(11)外侧三端的处理机构(12)、安装在托盘(11)顶部的齿轮(13)、与齿轮(13)外侧进行啮合的三组移动齿盘(14)、设于移动齿盘(14)顶端中部的圆盘(15)、安装在圆盘(15)顶部用于稳固被打磨驱动轮的稳固机构(16)、开设于托盘(11)内部的导槽(17)、设于导槽(17)内部的三组导向件(18)以及设于托盘(11)顶端中部且输出轴连接齿轮(13)的第一电机(19),所述处理机构(12)置于支座(12a)内部,支座(12a)内侧上端与托盘(11)外侧进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履带驱动轮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17)由三角形槽和圆形槽组成,三角形槽沿着托盘(11)靠边缘位置开设,圆形槽开设于托盘(11)中部,圆形槽和三角形槽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履带驱动轮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槽三边位置一端分别铰接有导向件(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柏泓金璟熙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世珍工程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