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检测漏气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5318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架检测漏气工装,包括机架、台面、下密封头、上密封头和驱动机构,台面安装在机架上,下密封头安装在台面上,下密封头用于密封支架的下开口,上密封头上设有进气孔,上密封头用于密封支架的上开口,驱动机构安装在机架的上端,其中,驱动机构能够驱动上密封头下压,使得上密封头密封住支架的上开口,同时使得下密封头密封住支架的下开口,以使得将支架的待检测腔体密封,进而从进气孔进气以检测支架的待检测腔体的密封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检测效率高、结果准确可靠的特点。

A bracket detection air leakage too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架检测漏气工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工装,具体涉及一种支架检测漏气工装。
技术介绍
零件工作腔体的气密性非常重要,影响零件的使用功能,但零件的种类多种多样,没有完全能适合所有零件气密性检测的装置,因此,针对单独的零件,就需要设计出适合此零件的检测漏气工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架检测漏气工装,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支架检测漏气工装,包括:机架;台面,所述台面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下密封头,所述下密封头安装在所述台面上,所述下密封头用于密封支架的下开口;上密封头,所述上密封头上设有进气孔,所述上密封头用于密封支架的上开口;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的上端;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上密封头下压,使得所述上密封头密封住支架的上开口,同时使得所述下密封头密封住支架的下开口,以使得将支架的待检测腔体密封,进而从所述进气孔进气以检测支架的待检测腔体的密封性。进一步地,所述上密封头的内部偏心设有一直孔,所述直孔与所述进气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直孔的位于所述上密封头的下端设有一锥孔,所述锥孔能够使从所述直孔流入的气体快速扩散进入支架的待检测腔体内。进一步地,所述上密封头的密封部的外周上设有第一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密封部的下端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上密封头的下端面通过弧部相连接,所述导向部和所述弧部能够使得所述上密封头顺利导入支架的上开口内。进一步地,所述下密封头的上端面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支架的下开口端面相抵触。进一步地,所述下密封头的内部设有连通的上腔和排气孔。进一步地,所述台面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与所述下密封头的下端面相抵触。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上密封头下压,使得所述上密封头密封住支架的上开口,同时使得所述下密封头密封住支架的下开口,以使得将支架的待检测腔体密封,检测效率高。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和所述第三密封圈,增加了待检测腔体的密封性,使得检测结果准确、可靠。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仰视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下密封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台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上密封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支撑柱1、第一管11、上板12、下板13、框架2、第二管21、第三管22、短管23、固定板3、气缸4、台面5、第三密封圈51、第三槽52、下孔53、下密封头6、上腔61、第二密封圈62、排气孔63、第二槽64、上密封头7、进气孔71、直孔72、连接孔73、第一槽74、第一密封圈741、导向部75、锥孔76、弧部77、密封部78、支脚8、支架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不仅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或者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的变更、组合或替换,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内。如图1、图2、图3、图4、图6、图7所示,一种支架检测漏气工装,包括机架、台面5、下密封头6,上密封头7和气缸4,所述台面5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下密封头6安装在所述台面5上,所述下密封头6用于密封支架9的下开口,所述上密封头7上设有进气孔71,所述上密封头7用于密封支架9的上开口,所述气缸4安装在所述机架的上端,其中,所述气缸4能够驱动所述上密封头7下压,使得所述上密封头7密封住支架9的上开口,同时使得所述下密封头6密封住支架9的下开口,以使得将支架9的待检测腔体密封,进而从所述进气孔71进气以检测支架9的待检测腔体的密封性,所述气缸4使得待检测腔体快速密封,检测效率高。如图10所示,所述上密封头7的内部偏心设有一直孔72,所述直孔72与所述进气孔71连通,所述直孔72的位于所述上密封头7的下端设有一锥孔76,所述锥孔76能够使从所述直孔72流入的气体快速扩散进入支架9的待检测腔体内,所述上密封头7的顶面设有一连接孔73,通过所述连接孔73与所述气缸4的输出轴连接。具体的,所述上密封头7的密封部78的外周上设有第一槽74,所述第一槽74内设有第一密封圈741,所述密封部78的下端设有导向部75,所述导向部75与所述上密封头7的下端面通过弧部77相连接,所述导向部75和所述弧部77能够使得所述上密封头7顺利导入支架9的上开口内,所述第一密封圈741可以防止待检测腔体内气体从所述支架9的上开口泄露,使得气密性更好。如图8所示,所述下密封头6的上端面设有第二槽64,所述第二槽64内设有第二密封圈62,所述第二密封圈62与支架9的下开口端面相抵触,所述第二密封圈62可以防止待检测腔体内气体从所述支架9的下开口泄露,使得气密性更好,所述下密封头6的内部设有连通的上腔61和排气孔63。如图9所示,所述台面5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三槽52,所述第三槽52内设有第三密封圈51,所述第三密封圈51与所述下密封头6的下端面相抵触,使得气密性更好,所述台面5内设有下孔53,所述下孔53可以将检测气体排出。如图1、图5所示,所述机架包括框架2,所述框架2的第二管21的上端与设置在所述框架2顶部的固定板3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第二管21的下端与短管23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第二管21的两端部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三管22,所述第三管22使所述框架2成为一体,增强了所述框架2的强度。具体的,所述短管23与第一管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11的顶部固定连接上板12,所述上板12上与所述台面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11的底部固定连接下板13,所述下板13与支脚8通过螺栓连接,使支架检测漏气工装可以稳定安装。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进气管与控制阀连接,控制阀与气源连接,使用进气管向所述进气孔71内加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的压力为0.7MPa,向所述支架9待检测腔体内充满0.7MPa压缩空气,所述下孔53与出气管连接,出气管上连接有压力表和出气阀,如果检测到压力表的压力小于0.7MPa,说明所述支架9有气体泄露,气密性不好,然后打开出气阀,压缩空气从所述下孔53排出。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专利,凡在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架检测漏气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架;/n台面(5),所述台面(5)安装在所述机架上;/n下密封头(6),所述下密封头(6)安装在所述台面(5)上,所述下密封头(6)用于密封支架(9)的下开口;/n上密封头(7),所述上密封头(7)上设有进气孔(71),所述上密封头(7)用于密封支架(9)的上开口;/n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的上端;/n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上密封头(7)下压,使得所述上密封头(7)密封住支架(9)的上开口,同时使得所述下密封头(6)密封住支架(9)的下开口,以使得将支架(9)的待检测腔体密封,进而从所述进气孔(71)进气以检测支架(9)的待检测腔体的密封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检测漏气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台面(5),所述台面(5)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下密封头(6),所述下密封头(6)安装在所述台面(5)上,所述下密封头(6)用于密封支架(9)的下开口;
上密封头(7),所述上密封头(7)上设有进气孔(71),所述上密封头(7)用于密封支架(9)的上开口;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的上端;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上密封头(7)下压,使得所述上密封头(7)密封住支架(9)的上开口,同时使得所述下密封头(6)密封住支架(9)的下开口,以使得将支架(9)的待检测腔体密封,进而从所述进气孔(71)进气以检测支架(9)的待检测腔体的密封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检测漏气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头(7)的内部偏心设有一直孔(72),所述直孔(72)与所述进气孔(7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检测漏气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孔(72)的位于所述上密封头(7)的下端设有一锥孔(76),所述锥孔(76)能够使从所述直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柏泓金璟熙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世珍工程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