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高超声速进气道及自适应喘振控制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高超声速进气道及自适应喘振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2177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超声速进气道及自适应喘振控制方法,通过在进气道下壁面开设泄流口和注压口,同时在滑轨上安装带弹簧的移动滑块实现进气道喘振自适应控制。当高超声速进气道下游压力增高时,结尾激波前传,激波串的高压驱动着移动滑块前移,进气道下壁面泄流腔开启,结尾激波前传至泄流腔进口时被遏止在该处,进气道前体波系未被破坏,进气道始终保持起动状态;当进气道下游反压降低时,结尾激波回撤,移动滑块在弹簧作用下回撤,泄流腔关闭,不影响进气道流量。因此该自适应喘振控制方法既能提升进气道抗反压能力,拓宽进气道喘振裕度;也能在进气道流场稳定时,保证进气道的流量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气动,尤其是一种高超声速进气道。


技术介绍

1、超燃冲压发动机主要由高超声速进气道、隔离段,燃烧室和尾喷管四个部分组成,高超声速进气道作为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负责给下游燃烧室提供足够的高压气体进行燃烧,其气动性能将直接影响整个推进系统的的整体性能。

2、当进气道出口背压超过某一临界值之后,会使得进气道从稳定工作状态失稳并触发喘振,进入不起动状态,造成整个推进系统的推力快速降低,甚至会破坏整个推进系统的结构。因此,应尽可能避免进气道进入不起动状态,或缩减进气道喘振强度。其中常用的控制方法就是泄流控制,通过在进气道下壁面或上壁面泄流放气来提升进气道抗反压能力,拓宽进气道喘振裕度。

3、但目前的泄流方法大多是定几何结构,即始终有流量损失,无法根据进气道出口背压的变化而自行调整。即使结尾激波未越过喉道,进气道仍会有流量损失。故,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超声速进气道,目的是实现进气道喘振控制,提升喘振裕度,并且在结尾激波未越过进气道喉道时进气道无质量流量损失。

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高超声速进气道的自适应喘振控制方法。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高超声速进气道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4、一种高超声速进气道,包括进气道下壁、位于进气道下壁外围的唇罩;所述进气道下壁与唇罩之间围成进气道内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下壁内设有泄流腔、位于泄流腔后方的注压腔、位于注压腔及泄流腔之间的注压通道、位于注压通道内的活塞,进气道下壁内还设有挡板、滑块、弹簧、供滑块滑动的滑轨;所述挡板与注压通道分别位于泄流腔的两侧;弹簧的一端与挡板连接而另一端与滑块连接,滑块的一端与弹簧连接而另一端通过连杆与活塞连接;泄流腔与注压腔均与进气道内通道连通;当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滑块位于泄流腔下方并将泄流腔封闭;当活塞向挡板方向移动时,活塞带动滑块自泄流腔下方移开使泄流腔打开,弹簧被压缩。

5、进一步的,泄流腔位置处于进气道唇罩入射激波反射点上游处,注压腔则处于唇罩入射激波反射点下游处。

6、进一步的,弹簧劲度系数小于1000n/m。

7、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道下壁设有若干条平行的泄流缝,泄流缝位于泄流腔上方并与泄流腔连通。

8、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道下壁设有若干条平行的注压缝,注压缝位于注压腔上方并与注压腔连通。

9、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道下壁内设有用以包围滑块的收容腔,该收容腔与注压通道同轴设置且分别位于泄流腔两侧,收容腔底部设置供滑块滑动的滑轨,所述滑块自泄流腔下方移开使泄流腔打开时,滑块进入收容腔内。

10、进一步的,进气道入口高度h根据设计要求而定,泄流缝宽度0.125h≤l1≤0.16h;注压孔宽度l2<l1,滑轨的宽度l3>0.4h,泄流腔宽度l4≥3l1,移动滑块的长度l5>1.43h。

11、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进气道下壁面开设泄流口和注压口并在滑轨内安置带弹簧的移动滑块实现泄流量的自动调节,进而提升进气道抗反压能力,拓宽进气道喘振裕度。当结尾激波位于喉道下游站位时,泄流消失,无流量损失。

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高超声速进气道的自适应喘振控制方法的技术方案:当进气道下游反压增大结尾激波前传时,结尾激波串中的高压驱动着移动滑块前移,进气道泄流腔开启,稳定住下游前传的结尾激波。当进气道下游反压降低时,结尾激波回撤,移动滑块在弹簧作用下回撤,不影响进气道流量。

13、进一步的,当进气道下游结尾激波串并未前传至喉道时,弹簧弹力刚好使移动滑块完全堵死泄流腔,此时进气道无质量流量损失。

14、进一步的,进气道下壁面泄流腔开启时,结尾激波前传至泄流腔进口时被遏止在泄流腔进口处,进气道始终保持起动状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超声速进气道,包括进气道下壁、位于进气道下壁外围的唇罩;所述进气道下壁与唇罩之间围成进气道内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下壁内设有泄流腔、位于泄流腔后方的注压腔、位于注压腔及泄流腔之间的注压通道、位于注压通道内的活塞,进气道下壁内还设有挡板、滑块、弹簧、供滑块滑动的滑轨;所述挡板与注压通道分别位于泄流腔的两侧;弹簧的一端与挡板连接而另一端与滑块连接,滑块的一端与弹簧连接而另一端通过连杆与活塞连接;泄流腔与注压腔均与进气道内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超声速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泄流腔位置处于进气道唇罩入射激波反射点上游处,注压腔则处于唇罩入射激波反射点下游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超声速进气道,其特征在于,弹簧劲度系数小于10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超声速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下壁设有若干条平行的泄流缝,泄流缝位于泄流腔上方并与泄流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超声速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下壁设有若干条平行的注压缝,注压缝位于注压腔上方并与注压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超声速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下壁内设有用以包围滑块的收容腔,该收容腔与注压通道同轴设置且分别位于泄流腔两侧,收容腔底部设置供滑块滑动的滑轨,所述滑块自泄流腔下方移开使泄流腔打开时,滑块进入收容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超声速进气道,其特征在于,进气道入口高度h根据设计要求而定,泄流缝宽度0.125h≤l1≤0.16h;注压孔宽度l2<l1,滑轨的宽度l3>0.4h,泄流腔宽度l4≥3l1,移动滑块的长度l5>1.43h。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高超声速进气道的自适应喘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进气道下游反压增大结尾激波前传时,结尾激波串中的高压驱动着移动滑块前移,进气道泄流腔开启,稳定住下游前传的结尾激波。当进气道下游反压降低时,结尾激波回撤,移动滑块在弹簧作用下回撤,不影响进气道流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适应喘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进气道下游结尾激波串并未前传至喉道时,弹簧弹力刚好使移动滑块完全堵死泄流腔,此时进气道无质量流量损失。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适应喘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进气道下壁面泄流腔开启时,结尾激波前传至泄流腔进口时被遏止在泄流腔进口处,进气道始终保持起动状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超声速进气道,包括进气道下壁、位于进气道下壁外围的唇罩;所述进气道下壁与唇罩之间围成进气道内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下壁内设有泄流腔、位于泄流腔后方的注压腔、位于注压腔及泄流腔之间的注压通道、位于注压通道内的活塞,进气道下壁内还设有挡板、滑块、弹簧、供滑块滑动的滑轨;所述挡板与注压通道分别位于泄流腔的两侧;弹簧的一端与挡板连接而另一端与滑块连接,滑块的一端与弹簧连接而另一端通过连杆与活塞连接;泄流腔与注压腔均与进气道内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超声速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泄流腔位置处于进气道唇罩入射激波反射点上游处,注压腔则处于唇罩入射激波反射点下游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超声速进气道,其特征在于,弹簧劲度系数小于10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超声速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下壁设有若干条平行的泄流缝,泄流缝位于泄流腔上方并与泄流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超声速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下壁设有若干条平行的注压缝,注压缝位于注压腔上方并与注压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超声速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文忠杨林林许成龙孙浩宇王俊凯潘江东何佳李龙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