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用汽车运输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8515 阅读:4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集装箱用汽车运输架,包括上层平台、下层平台,上层平台通过两个前立柱、后龙门架倾斜的设置在下层平台上方,两个前立柱和后龙门架通过铰接机构与下层平台连接,上层平台的前部设有一根转轴,转轴的两端固定有套装在前立柱上的套筒,套筒与前立柱之间设有上下调节机构,在后龙门架的两根门柱上套装有托住上层平台的水平托架,水平托架与后龙门架的门柱之间设有高低调节机构,上层平台的后端设有可供叉车叉举的插槽。下层平台设有滚动轮和可伸缩的撑脚。是利用汽车的迎风角,从高度方向借长度,通过在一个标准的超高集装箱内装载两个集装箱用汽车运输架实现四辆轿车的运输;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实施、适应不同装载要求、防止误操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输设备,特别是一种集装箱用汽车运输架
技术介绍
专利号02292956. 8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集装箱专用轿车运输架》,它利 用了汽车的迎风角,整体为梯形结构,上层平台连接支承在前立柱、后立柱上,并倾斜一定 角度,且倾斜角度可作调整;上层平台、前立柱、后立柱均可折叠放于下层平台上。使用时 与标准集装箱配合使用装运汽车。使集装箱既可以装运汽车,也可以装运其他货物,增加了 集装箱的使用功能。缺点该结构受集装箱的内部尺寸限制,无法实现大尺寸轿车的运输工 况。如果增大上层平台的斜度,上层空间就减小,无法完成上部车辆装载;如果减小上层平 台的斜度,下层空间就会变小,无法完成下层装载;车架与集装箱位置相对固定,这就限制 了装载车型的多样性,不利于在一个集装箱内对不同车型进行混合装载;此外,对上层车辆 的举升没有安全保护,完全凭借操作人员的经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适应不同装载 要求、防止误操作的集装箱用汽车运输架。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集装箱用汽车 运输架,包括上层平台、下层平台,上层平台通过两个前立柱、后龙门架倾斜的设置在下层 平台上方,其特点是两个前立柱和后龙门架通过铰接机构与下层平台连接,上层平台的前 部设有一根转轴,转轴的两端固定有套装在前立柱上的套筒,套筒与前立柱之间设有上下 调节机构,在后龙门架的两根门柱上套装有托住上层平台的水平托架,水平托架与后龙门 架的门柱之间设有高低调节机构,上层平台的后端设有可供叉车叉举的插槽。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下层平台 的底部设有滚动轮和可伸缩的撑脚。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下层平 台的四个端角位置设有导向轮,两侧设有侧限位导向轮。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下层平 台的前端设有前防撞机构及连接器,下层平台的后端设有后防撞机构。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水平托架 与上层平台之间的连接配合面为楔形结构,分上楔块和下楔块,其中上楔块焊在上层平台 上,下楔块焊在水平托架上。可以方便地实现上层平台的装入与取出,并在运输过程中上层 平台不致从水平托架中脱出。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上层平台 的前部设有车辆后轮槽孔,上层平台的前部设有可调节的前轮挡。本技术基本的设计思路是利用汽车的迎风角,从高度方向借长度,通过在一个标准的超高集装箱内装载两个集装箱用汽车运输架实现四辆轿车的运输;具有结构简单 合理、便于实施的优点,适应不同装载要求、防止误操作。其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调整坡 形上层平台的斜度以及前轮挡的位置调整,增加集装箱内有效汽车占用空间,进而实现大 尺寸轿车的运输。2)方便安装拆卸。通过铰接机构实现了下层平台、前立柱、龙门架、上层 平台的一体化,两个工人即可进行安装。3)折叠后的车架可以重叠,多个车架放入一个集装 箱内回收,节约成本。4)上层平台与水平托架相配合的楔形结构,可以实现上层平台方便的 装入与取出,并在运输过程中上层平台不致从水平托架中脱出。5)通过在龙门架和前立柱 上的上下调节机构,分别调整上层平台底部水平托架的高度以及上层平台前端转轴的高度 位置,从而调整上层平台的斜度。6)下层平台底部安装滚轮和可伸缩的撑脚,实现车架运动 与静止状态的转换,方便车辆装载时的整体防滑和车架进出集装箱。7)下层平台设有前防 撞、连接器、后防撞,在满足车架在箱内定位功能的同时还可根据实际装载情况,调节车架 在箱内的位置,实现多种车型的混装。8)汽车装载方式灵活,可选择在集装箱外部装载车 辆,也可在箱体内部装载车辆。附图说明图1是车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车架的A向视图。图3是车架的B向视图。图4是车架的折叠示意图。图5是水平托架的结构图。图6是两孔铰接机构示意图。图7是下层平台结构图。图8是上层平台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集装箱用汽车运输架,包括上层平台4、下层平台1,上层平台4通过两个前立 柱3、后龙门2架倾斜的设置在下层平台1上方,两个前立柱和后龙门架通过铰接机构与下 层平台1连接,龙门架2与前立柱3通过其底部的耳板座23安装在下层平台1的安装座24 内,其中,耳板座23和安装座24通过转轴销27和定位销28相配合,构成两孔铰接机构5, 其中一孔为转轴销孔,另一孔为定位销孔,使得前立柱3和龙门架2能够绕其相应转轴销27 旋转,并用定位销28保证其工作位置,顺利地从折叠的回收状态转换为立起的工作状态。龙门架2为门式结构,提高了上层平台4与龙门架2连接的稳定性,上层平台4的 前部设有一根转轴13,转轴13的两端固定有套装在前立柱上的套筒16,套筒16与前立柱 3之间设有上下调节机构17,在后龙门架2的两根门柱10上套装有托住上层平台4的水平 托架11,水平托架11与后龙门架的门柱10之间设有高低调节机构20,上层平台的后端设 有可供叉车叉举的插槽12。上层平台4可以在叉车的帮助下,绕转轴13转动,实现上层平 台4的抬升和展平;上层平台4的倾斜角度可以通过前立柱3与龙门架2上的调节孔来调整。上层平 台4为多折结构,第一转折处为上层车辆后轮槽位置,第二转折处为下层车辆迎风面与车4顶交接位置,第三转折处为上层平台4与下层平台1的搭接位置,此结构最大限度的利用了 上、下空间,且上层平台的前部设有车辆后轮槽孔25,上层平台的前部设有可调节的前轮挡 26。进一步降低了上层平台4上的车辆装载高度,前轮挡26的位置可调,可以适应多种轴 距,多种轮径的汽车产品。下层平台1为框架结构,其四个端角位置设有导向轮9,两侧设有侧限位导向轮7, 其底部设有滚轮6和可伸缩的撑脚8,下层平台1后端设有可供叉车叉举的插槽14,在下层 平台的前端设有前防撞机构18及连接器19,下层平台的后端设有后防撞机构15。前、后端 导向轮9为尼龙滚轮,在进出集装箱时起导向作用;侧限位导向轮7为端部装有尼龙滚轮的 螺杆机构,在进出集装箱时起导向作用,在固定车架时起左右限位作用;撑脚8为底部焊有 圆形平板的螺杆机构,通过升降撑脚8高度调节车架的运动和静止状态,避免滚轮6在运输 过程中直接承受载荷;所述滚轮6由销轴、轴承及其滚轮套组成,整个结构设计为可拆卸形 式,通过螺栓将销轴端部的连接板与下层平台1连接,方便日后的维修更换。下层平台1与 上层平台4上均焊有绳环,用于车辆与车架以及车架与集装箱体的捆扎固定。水平托架11与上层平台之间的连接配合面为楔形结构,分上楔块21和下楔块22, 其中上楔块21焊在上层平台上,下楔块22焊在水平托架11上。可以方便地实现上层平台 的装入与取出,并在运输过程中上层平台不致从水平托架中脱出。权利要求一种集装箱用汽车运输架,包括上层平台、下层平台,上层平台通过两个前立柱、后龙门架倾斜的设置在下层平台上方,其特征在于两个前立柱和后龙门架通过铰接机构与下层平台连接,上层平台的前部设有一根转轴,转轴的两端固定有套装在前立柱上的套筒,套筒与前立柱之间设有上下调节机构,在后龙门架的两根门柱上套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装箱用汽车运输架,包括上层平台、下层平台,上层平台通过两个前立柱、后龙门架倾斜的设置在下层平台上方,其特征在于:两个前立柱和后龙门架通过铰接机构与下层平台连接,上层平台的前部设有一根转轴,转轴的两端固定有套装在前立柱上的套筒,套筒与前立柱之间设有上下调节机构,在后龙门架的两根门柱上套装有托住上层平台的水平托架,水平托架与后龙门架的门柱之间设有高低调节机构,上层平台的后端设有可供叉车叉举的插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智洋张永友何辉曾强周年华林阿勇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五洲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