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式榨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8466 阅读:7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挤压式榨汁机,包括机座、连接该机座的集汁腔及置于该集汁腔内并由所述机座内所设电机驱动的挤压粉碎部;所述挤压粉碎部包括由所述机座内所设电机驱动的推进螺杆及与所述推进螺杆形成挤压粉碎间隙的挤压筒;还包括使所述推进螺杆和挤压筒之间相对移动以改变所述挤压粉碎间隙的间隙调节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由于设置了间隙调节机构,从而使得挤压粉碎间隙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从而满足用户多样的需求,更加实用,也增加了用户满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挤压式榨汁机。_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榨汁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了机座1、集汁腔2、螺杆31、挤 压筒32、端盖4。其机座1与集汁腔2连接,推进螺杆31与挤压筒32配合粉碎物料,所述 端盖4与所述集汁腔2的出口 23连接,所述集汁腔2还包括入口 22。在使用过程中,用户从所述集汁腔的入口投入物料,通过螺杆的推动在螺杆与所 述挤压网罩的间隙处物料被挤压粉碎。渣粒通过端盖排出,若有汁液则通过设置在集汁腔 下方的排汁口排出。在这种方案中,由于所述挤压筒与推进螺杆之间的间隙在整个设备装配后便是固 定不变的,因而在加工干物料时(例如对干豆的粉碎)物料被粉碎后的粗细程度便是不变 的,不能满足用户多样的加工需求。另一方面,在进行榨汁时,由于上述的间隙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适应不同果蔬种类 得到更佳的出汁率,以及更加的果汁口感。例如榨胡萝卜汁的时候,需要推进螺杆与挤压筒的相对间隙很小,这样才能使出汁率达到 50%以上。如果此时间隙很大,出汁率有可能仅在30%左右。榨苹果汁时,需要推进螺杆与挤压筒的相对间隙很大,这样既不会影响到出汁率, 又能保证果汁口感。如果间隙过小,就会出现果汁氧化很快,榨汁困难等现象。因此,亟待出现一种能够适应更广泛加工需求的榨汁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应更广泛加工需求的榨汁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挤压式榨汁机,包括机座、连接该机座的 集汁腔及置于该集汁腔内并由所述机座内所设电机驱动的挤压粉碎部;所述挤压粉碎部包括由所述机座内所设电机驱动的推进螺杆及与所述推进螺杆形成 挤压粉碎间隙的挤压筒;还包括使所述推进螺杆和挤压筒之间相对移动以改变所述挤压粉碎间隙的间隙调节 机构。其中,所述间隙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集汁腔处,并作用所述挤压筒以改变所述挤 压粉碎间隙;或者,所述间隙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座处,所述挤压筒与所述集汁腔相对固定,所述 间隙调节机构作用所述集汁腔以改变所述挤压粉碎间隙。其中,所述间隙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集汁腔处时,所述间隙调节机构作用所述挤压筒使其沿所述集汁腔的轴向或圆周方向运动。其中,所述间隙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座处时,所述间隙调节机构沿所述集汁腔 的轴向或圆周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集汁腔在其轴向上运动。进一步,所述集汁腔包括入口和出口,该榨汁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出口处的端盖; 所述间隙调节机构包括促使所述端盖在所述集汁腔的轴向上多位置固定的连接结构,以及所述挤压筒在所述集汁腔内的轴向游走行程。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为所述端盖与集汁腔螺旋连接结构或多级卡扣结构。进一步,所述间隙调节机构包括用于连接固定所述集汁腔的固定件及连接该固定 件并驱动该固定件在所述集汁腔的轴向上移动的调节件;还包括至少将所述调节件限制于机座处的限制件。其中,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调节件之间通过螺旋连接配合;还包括导引件,其在所述集汁腔的轴向设置并将所述固定件的圆周运动引导为轴向运动。优选的,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调节件通过全螺纹连接配合,或者通过部分螺纹连接 配合。优选的,还包括用以锁定所述调节件的调节状态的锁定件。优选的,所述间隙调节机构包括用于连接固定所述集汁腔的固定件,还包括在所 述集汁腔的轴向设置并用以引导所述固定件在轴向运动的导引件。本专利技术中,由于设置了间隙调节机构,从而使得挤压粉碎间隙可根据需要进行调 整,从而满足用户多样的需求,更加实用,也增加了用户满意度。另一方面,由于采用了调节件与固定件的螺旋配合,因而可以使得用户调整所述 固定件(也就相当于调整挤压粉碎间隙)的用力更小,而且能够实现线性的调节,且不易出 现突发的跳跃式误调,调节过程更加顺畅和精确。由于设置了锁定件,因而可以锁定当前的挤压粉碎间隙的大小,一方面可以使得 当前的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间隙的松动变化,使得粉碎效果更可靠;另一方面也不必在每 次使用时都进行调节,使得使用过程变得更加简单。_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挤压式榨汁机的剖视图2是现有技术中挤压式榨汁机的立体分解图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挤压式榨汁机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挤压式榨汁机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挤压式榨汁机的再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简要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本专利技术中,为了使得挤压粉碎间隙可以调节,在集汁腔处或机座处设置间隙调节机构。该间隙调节机构设置在机座处时,用来直接调整集汁 腔,进而带动挤压筒,从而实现间隙的调节。所述间隙调节机构设置在集汁腔处时,则是通 过间隙调节机构直接调整挤压筒来改变所述挤压粉碎间隙。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参考图3,图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挤压式榨汁机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示意图。如图所 示,同时参考图4,与图1和图2所示榨汁机不同之处在于,在机座1处还设置有间隙调节机 构。所述间隙调节机构包括调节件51、固定件52、限制件53及导轨12。其中,所述调节件51与固定件52之间通过螺纹55连接配合。须知,此处的螺纹 既可以采用全螺纹连接配合,也可以采用部分螺纹连接配合。所述部分螺纹可以包括断续 排列的螺纹,也可以包括截取的一圈螺纹的一段或几段。而所述全螺纹可以包括一圈或一 圈以上螺纹。所述固定件52上设有卡槽520,其与集汁腔2上的卡突21配合,以将所述集汁腔 2固定在所述固定件52上。所述固定件52上还设有轨道521,其与所设置在所述机座1上 的导轨12配合,目的在于将所述调节件51所施加在固定件52上的圆周力导引为轴向的 力,从而实现转动调节件511 (通过设置其上的调节手柄511)驱动固定件52在轴向上移 动。所述导轨12和轨道521共同作为导引件。本文所指的轴向是所述集汁腔2的下部圆筒的轴向,当然在本实施例也是所述固 定件52、调节件51、限制件53的轴向,也可以认为是推进螺杆的所在方向。所述限制件53通过胶粘连接或螺钉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机座1处,进而将所述 调节件51限制在机座1处,故所述调节件51和固定件52通过螺纹连接配合后被一同限制 在所述机座1处。本实施例中具体是通过所述限制件53的包边531来卡住所述调节件 51。在经过上述安装后,所述调节手柄511便被限制在所述限制件53的缺口 530中。此时, 旋转所述调节手柄511,由于限制件53的存在不会导致所述调节件51移出,而由于调节件 51与固定件52的螺纹配合关系,因而所述固定件52也不会移出。施加在调节手柄511上 的圆周方向的力通过螺纹配合关系传递至固定件52后,由于所述导轨12与所述轨道521 的配合,从而将圆周方向的力最终转化为所述固定件52在轴向上的位移。由于固定件52连接固定所述集汁腔2,端盖4与集汁腔2也相对固定连接且同时 将所述挤压筒32固定。这样一来,当通过旋转调节手柄511使得固定件52在轴向移动时, 其调节方向如下当通过旋转调节手柄511促使集汁腔2向机座1方向移动时,集汁腔2便将该力传递 至端盖4,端盖4再推动所述挤压筒32移动,从而将挤压筒32与推进螺杆31之间的间隙变 小。当通过旋转调节手柄511促使集汁腔2向背离机座1的方向移动时,集汁腔2便 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挤压式榨汁机,包括机座、连接该机座的集汁腔及置于该集汁腔内并由所述机座内所设电机驱动的挤压粉碎部;所述挤压粉碎部包括由所述机座内所设电机驱动的推进螺杆及与所述推进螺杆形成挤压粉碎间隙的挤压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所述推进螺杆和挤压筒之间相对移动以改变所述挤压粉碎间隙的间隙调节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吴艳华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