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酵豆乳,尤其涉及一种发酵豆乳的发酵工艺。
技术介绍
1、豆乳经乳酸发酵、减压蒸馏可除去豆腥味,用这种豆乳生产的大豆食品和饮料风味好,保持蛋白的含量高,现有的发酵豆乳的发酵装置在使用时,由于豆乳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废渣,通常在出料管处设置过滤组件进行过滤,但长时间使用废渣会大量堆积在过滤板表面,影响过滤效果;
2、为此,公开号为cn217499242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发酵豆乳的发酵装置,属于豆乳发酵设备
,以解决现有的发酵豆乳的发酵装置在使用时,出料管处设置的过滤组件长时间使用,废渣会大量堆积在过滤板表面,影响过滤效果,同时降低出料效率的问题,包括:发酵罐体,所述发酵罐体底部设有出料座;所述出料座内设有限位环架;所述发酵罐体内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转动轴杆;所述转动轴杆上设有转动架,且转动架与限位环架位置相对应。本技术中由伺服电机通过动力,利用转动轴杆驱使转动架旋转,通过刮板对过滤网板上的残渣进行旋转刮除,并利用压缩弹簧的弹性作用使刮板与过滤网板接触更加紧密,有效防止过滤网板上堆积大量残渣发生堵塞,进而保证其过滤效果;
3、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采用上述方案时,可防止堵塞的情况,但是有部分的发酵后的乳液会粘连在废渣上,如果等待其自然滴落需要较久的时间,有些乳液甚至会无法落下,这样无疑造成了乳液的浪费,此外,当过滤板上集聚了较多的废渣时,还需工作人员手动的去清理,这样的操作显然是较为麻烦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发酵豆乳的发酵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对黄豆、鹰嘴豆进行挑选,选出无虫眼、无霉变、颗粒饱满的豆子进行清洗,将清洗好的豆子,加入沸水,在沸水下热烫3-4分钟后,用冷水冲洗冷却,可去除豆腥味;s2、将热烫后的豆子加入干豆质量两倍的水,浸泡3-4小时后,搓去表皮;s3、将去皮后的豆子加入适量的水,使总重量达到干豆子重量的11倍后,用可加热式破壁调理机热磨制浆,将热磨好的豆浆用纱布过滤;s4、在100℃下杀菌10min,将各种原辅料添加到混合豆浆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加入稳定剂、乳化剂后用均质机均质,将灭菌后的原料冷却,放入发酵装置中进行发酵;s5、将发酵完成后的产物从发酵装置中释放,得到发酵产物。
4、优选地,所述发酵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安装有多个支撑腿,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发酵腔和过滤腔,所述发酵腔的内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过滤腔的内底部开设有倾斜出料口,所述发酵腔与过滤腔通过多个连通口连通,所述进料口、连通口和倾斜出料口内均安装有阀体。
5、优选地,还包括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过滤腔内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下方有过滤网布,所述过滤网布呈锥状筒体结构,所述过滤网布的上端部分外侧与连接环的顶部部分内侧固定连接。
6、优选地,还包括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过滤腔内顶部的第二转动管,所述第二转动管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状连接杆,所述连接环内对称设置有两个活塞腔,两个所述活塞腔内均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一矩形活塞块,每个所述第一矩形活塞块的下端均通过第一弹簧与对应活塞腔的内底部弹性连接,每个所述l状连接杆的另一端均延伸至对应活塞腔内,并与对应的第一矩形活塞块的上端固定连接。
7、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左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与第二转动管通过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件包括两个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分别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转动管上,两个所述皮带轮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
8、优选地,还包括储能机构,所述储能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右侧的第二l状板,所述第二l状板的水平部下端安装有蓄气盒,所述蓄气盒的内底部开设有通气口,所述蓄气盒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蓄气活塞板,所述蓄气活塞板的下端通过第二弹簧与蓄气盒的内底部弹性连接。
9、优选地,所述过滤腔的右侧内部上固定连接有活塞筒,所述活塞筒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柱状活塞块,所述柱状活塞块的右侧与活塞筒的右侧空间通过第三弹簧与活塞筒的右侧内壁弹性连接,所述活塞筒的右侧空间通过第一单向管与过滤腔内部空间连通,所述活塞筒的右侧空间通过第二单向管与第二单向管的顶部空间连通,所述第一单向管与第二单向管内均安装有单向阀,所述第二转动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不完全齿轮,所述柱状活塞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与不完全齿轮配合。
10、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l状板,所述第一l状板的水平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转动管,所述第一转动管的上端贯穿倾斜出料口,所述第一转动管为上半部分为矩形内槽下半部分为柱状内槽的管体,所述第一转动管与第一l状板的水平部转动连接,所述矩形内槽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二矩形活塞块,所述第二矩形活塞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上端与过滤网布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矩形内槽的底部空间左侧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细孔,所述蓄气盒的顶部空间连连通有释放管,所述释放管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一转动管的下端连通,所述释放管内安装有常开型电磁阀。
11、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第二转动管的上端延伸至空腔内,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磁性活塞板,所述空腔的右侧内壁上安装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通电后与磁性活塞板相邻面异性相吸,所述第二转动管内部分别通过两个连接通道与两个活塞腔内底部空间连通,所述第二转动管为下端密封的管体。
12、优选地,所述蓄气盒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均嵌设有多个接电块,每两个处于水平位置上的接电块构成一组接电块,多组所述接电块均与电磁铁配合,所述蓄气活塞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导电条。
13、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原理采用了黄豆和鹰嘴豆,优化出黄豆鹰嘴豆混合原浆和酶解液发酵,酸豆乳的风味的调配、稳定剂复配以及乳化剂复配,弥补了市场豆乳口味单一性的缺点。
15、2、设置有呈锥状的过滤网布,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让过滤网布部分转动,通过离心力作用,使得过滤网布内部残渣上粘附的乳液快速甩落,提高乳液脱落的速度和效果,减少等待时间。
16、3、利用自锁式电机的使用以及废渣本身惯性作用配合,在电机停转时,使得过滤网布底部与顶部发生相对转动,这样过滤网布中部部分会发生持续的扭动,可对过滤网布底部部分进行收紧挤压,从而实现类似压滤的过程中,进一步将废渣中残余液体压出,且配合转动产生的离心力,实现更为快速的脱落,进一步的提高脱落率。
17、4、设置有蓄能机构,在电机启动过程中,可对能量进行储存,后续完成废渣与乳液的分离后,可利用蓄入的空气能量释放,从而使得过滤网布完成翻面,使得原本位于内侧的滤渣脱落,无需工作人员后续手动的去对滤渣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酵豆乳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酵豆乳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下端安装有多个支撑腿(2),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发酵腔(14)和过滤腔(15),所述发酵腔(14)的内顶部开设有进料口(10),所述过滤腔(15)的内底部开设有倾斜出料口(4),所述发酵腔(14)与过滤腔(15)通过多个连通口(16)连通,所述进料口(10)、连通口(16)和倾斜出料口(4)内均安装有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酵豆乳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过滤腔(15)内的连接环(17),所述连接环(17)的下方有过滤网布(18),所述过滤网布(18)呈锥状筒体结构,所述过滤网布(18)的上端部分外侧与连接环(17)的顶部部分内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酵豆乳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过滤腔(15)内顶部的第二转动管(22),所述第二转动管(2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状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酵豆乳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左侧安装有电机(8),所述电机(8)与第二转动管(22)通过传动件(9)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件(9)包括两个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分别安装在电机(8)的输出轴与第二转动管(22)上,两个所述皮带轮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酵豆乳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能机构,所述储能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1)右侧的第二L状板(11),所述第二L状板(11)的水平部下端安装有蓄气盒(12),所述蓄气盒(12)的内底部开设有通气口,所述蓄气盒(12)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蓄气活塞板(32),所述蓄气活塞板(32)的下端通过第二弹簧(34)与蓄气盒(12)的内底部弹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发酵豆乳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15)的右侧内部上固定连接有活塞筒(38),所述活塞筒(38)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柱状活塞块(39),所述柱状活塞块(39)的右侧与活塞筒(38)的右侧空间通过第三弹簧(40)与活塞筒(38)的右侧内壁弹性连接,所述活塞筒(38)的右侧空间通过第一单向管(36)与过滤腔(15)内部空间连通,所述活塞筒(38)的右侧空间通过第二单向管(13)与第二单向管(13)的顶部空间连通,所述第一单向管(36)与第二单向管(13)内均安装有单向阀,所述第二转动管(2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不完全齿轮(25),所述柱状活塞块(3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齿条(37),所述齿条(37)与不完全齿轮(25)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发酵豆乳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L状板(3),所述第一L状板(3)的水平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转动管(7),所述第一转动管(7)的上端贯穿倾斜出料口(4),所述第一转动管(7)为上半部分为矩形内槽下半部分为柱状内槽的管体,所述第一转动管(7)与第一L状板(3)的水平部转动连接,所述矩形内槽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二矩形活塞块(29),所述第二矩形活塞块(2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杆(30),所述连杆(30)的上端与过滤网布(18)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矩形内槽的底部空间左侧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细孔(31),所述蓄气盒(12)的顶部空间连连通有释放管(6),所述释放管(6)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5)与第一转动管(7)的下端连通,所述释放管(6)内安装有常开型电磁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发酵豆乳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空腔(19),所述第二转动管(22)的上端延伸至空腔(19)内,所述空腔(19)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磁性活塞板(21),所述空腔(19)的右侧内壁上安装有电磁铁(20),所述电磁铁(20)通电后与磁性活塞板(21)相邻面异性相吸,所述第二转动管(22)内部分别通过两个连接通道(24)与两个活塞腔(26)内底部空间连通,所述第二转动管(22)为下端密封的管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发酵豆乳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气盒(12)的左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酵豆乳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酵豆乳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下端安装有多个支撑腿(2),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发酵腔(14)和过滤腔(15),所述发酵腔(14)的内顶部开设有进料口(10),所述过滤腔(15)的内底部开设有倾斜出料口(4),所述发酵腔(14)与过滤腔(15)通过多个连通口(16)连通,所述进料口(10)、连通口(16)和倾斜出料口(4)内均安装有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酵豆乳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过滤腔(15)内的连接环(17),所述连接环(17)的下方有过滤网布(18),所述过滤网布(18)呈锥状筒体结构,所述过滤网布(18)的上端部分外侧与连接环(17)的顶部部分内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酵豆乳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过滤腔(15)内顶部的第二转动管(22),所述第二转动管(2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状连接杆(23),所述连接环(17)内对称设置有两个活塞腔(26),两个所述活塞腔(26)内均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一矩形活塞块(28),每个所述第一矩形活塞块(28)的下端均通过第一弹簧(27)与对应活塞腔(26)的内底部弹性连接,每个所述l状连接杆(23)的另一端均延伸至对应活塞腔(26)内,并与对应的第一矩形活塞块(28)的上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酵豆乳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左侧安装有电机(8),所述电机(8)与第二转动管(22)通过传动件(9)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件(9)包括两个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分别安装在电机(8)的输出轴与第二转动管(22)上,两个所述皮带轮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酵豆乳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能机构,所述储能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1)右侧的第二l状板(11),所述第二l状板(11)的水平部下端安装有蓄气盒(12),所述蓄气盒(12)的内底部开设有通气口,所述蓄气盒(12)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蓄气活塞板(32),所述蓄气活塞板(32)的下端通过第二弹簧(34)与蓄气盒(12)的内底部弹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发酵豆乳的发酵工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月娥,王卫东,冯涵彧,朱亦欣,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