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格轮胎硫化机中心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6170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规格轮胎硫化机中心机构,包括环座水缸、中心杆以及和下环驱动气缸。环座水缸包括缸体以及与缸体连接的环座,缸体的内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介质通道,缸体的下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第二介质通道一端连接的第一介质入口、第一介质出口,所述环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第二介质通道另一端连接的第二介质入口、第二介质出口。缸体中设置有推动中心杆运动的活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第二介质通道分别设置在环座水缸的缸体的内部的两侧,设置在缸体内部两侧的介质通道可保证其刚性,从而环座水缸进行上、下升降运动时不会出现介质通道出现摆动和折弯的情况,环座水缸也升降动作灵活自如。(*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规格轮胎硫化机中心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等小规格 轮胎硫化机中心机构。
技术介绍
轮胎硫化机中心机构就是轮胎定型硫化机的定型机构,通常也叫做胶囊操纵机 构,俗称中心机构,是轮胎硫化机的心脏部分,其作用是硫化前将用来通入内压的胶囊装入 胎胚内并定型,硫化后从轮胎中抽出胶囊,使轮胎脱离模具。环座通过夹盘夹紧胶囊下端,称为下环;中心杆顶端通过夹盘夹紧胶囊上端,称为 上环。硫化机中心机构主要功能为实现轮胎胶囊的夹持及操纵和轮胎的定位,以实现生胎 的定型和硫化过程的内压控制。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的摩托车轮胎用的硫化机中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中心 杆1'、缸盖2'、环座水缸3'、活塞4'、下环驱动气缸5',所述中心杆1'位于所述环座 水缸3'中,所述下环驱动气缸5'驱动所述环座水缸3'上升运动,所述环座水缸3'包括 一环座和一水缸,所述水缸焊接在所述环座下方。所述环座水缸3'外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 内压介质进出管6',内压介质通过进管进入环座水缸上端盖,再从上端盖进入胶囊。图中 A、B箭头流向为内压介质在内压介质管道中的流向。内压介质经胶囊循环后,从上端盖通 道再经内压介质进出管6'的出管流出,现有的内压介质为动力水,动力水作用于活塞4' 以驱动所述中心杆1'上升。所述中心杆1'和所述环座水缸3'下降运动是由一上模座压 下。根据轮胎厂家的特殊工艺要求,内压介质进出管道在通过热水蒸汽硫化结束后,开模前 胶囊内需通冷水以快速冷却硫化好的轮胎。因此该型硫化机的中心机构的密封须能承受轮 胎冷热交替。然而,对于硫化小规格的摩托车轮胎,由于环座的螺纹尺寸较小,内压介质进出管 的尺寸也较小,便出现了由于内压介质进出管6'刚性严重不足等原因,在下环升降时,内 压介质进出管6'会出现偏摆抖动甚至折弯等状况。另外,由于环座的螺纹尺寸较小,内压 介质进出环座的分流介质进出通道结构尺寸也严重受限,硫化轮胎时需依靠延长硫化时间 才能满足硫化要求,工作效率明显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规格轮胎硫化机中心机构,能防止 介质通道出现摆动和折弯的情况,环座水缸升降动作灵活自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小规格轮胎 硫化机中心机构,包括环座水缸、位于所述环座水缸中的中心杆以及位于所述环座水缸下 方推动所述环座水缸运动的下环驱动气缸,所述环座水缸包括缸体以及与缸体连接的环 座,所述缸体的内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介质通道,所述缸体的下端的两侧分别设 置有与所述第一、第二介质通道一端连接的第一介质入口、第一介质出口,所述环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第二介质通道另一端连接的第二介质入口、第二介质出口,所述缸 体中设置有推动所述中心杆运动的活塞。其中,所述环座水缸还包括与所述缸体相连接的缸尾,所述缸尾与所述缸体相焊接。其中,所述第一介质入口、第一介质出口位于所述缸体下端于邻近所述缸尾处。其中,所述环座上设置有凸台,所述缸体上设有与所述凸台相适配的凹槽。其中,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一密封环。其中,所述密封环成矩形状,所述密封环为聚四氟乙烯材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轮胎硫化机中心机构的介质进出管 设置于环座水缸外部的两侧,由于受空间和产品体积限制介质进出管刚性不足,在介质进 出管随环座水缸升降运动时容易导致介质进出管抖动和弯折的情况。本技术小规格轮 胎硫化机中心机构通过将第一、第二介质通道分别设置在环座水缸的缸体的内部的两侧, 设置在缸体内部两侧的介质通道可保证其刚性,从而所述环座水缸进行上、下升降运动时 不会出现介质通道出现摆动和折弯的情况,环座水缸也升降动作灵活自如,同时所述介质 通道尺寸不会受到严格限制,进入介质通过中的内压介质流量可相应增大,从而可以极大 的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小规格轮胎硫化机中心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小规格轮胎硫化机中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小规格轮胎硫化机中心机构的侧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 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2及图3,本技术小规格轮胎硫化机中心机构包括环座水缸2、位于 所述环座水缸2中的中心杆1、推动所述环座水缸2运动的一下环驱动气缸7和推动所述中 心杆1运动的活塞5。所述环座水缸2包括一环座(缸头)21、与环座21连接的缸体22以及与缸体22 连接的缸尾23,所述环座21与缸体22的对接处采用矩形密封环8密封,所述缸尾23焊接 在所述缸体22上。所述缸体22内的两侧设置设置有第一介质通道23和第二介质通道231,所述缸体 22的下端于邻近缸尾2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介质入口 231和第一介质出口 232,所述环 座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介质出口 233和第二介质入口 234。图中C、D箭头流向所示为 内压介质在内压介质管道中的流向。内压介质从第一介质入口 231进入第一介质通道23, 并从第一介质通道23经第二介质出口 233进入胶囊,内压介质经胶囊循环后经第二介质入 口 234经过第二介质通道231,并从第一介质出口 232流出。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压介质为 动力水,通过所述动力水驱动所述活塞5向上运动进而推动所述中心杆1作上升运动。所述下环驱动气缸7推动所述环座水缸2作上升运动,通过一上模座(图中未示)下压使得所述下环驱动气缸7和所述中心杆1作下降运动。本技术小规格轮胎硫化机中心机构通过下环驱动油缸7和配合内压介质(过 热蒸汽等)从内压进(出)管和环座进(出)胶囊和抽真空等动作,可使胶囊实现生胎定 型硫化脱模等动作。本技术小规格轮胎硫化机中心机构由于将传输介质的介质通道设置在所述 环座水缸2的缸体22内的两侧,所述缸体22内的空间充足可以保证介质通道的刚性,从而 所述在环座水缸2进行上、下升降运动时不会出现介质通道出现摆动和折弯的情况,环座 水缸2作升降动作灵活自如。本技术小规格轮胎硫化机中心机构为将环座水缸2分成环座21、缸体22和 缸尾23三个部分分别加工,方便加工;加工完成后将缸尾23与缸体22焊接;并在环座21 上加工凸台,在缸体22上加工与所述凸台相适配的凹槽,在所述凹槽内设置一聚四氟乙烯 矩形密封环8。工作时,由于聚四氟乙烯矩形环处于缸体22的凹槽内,轴向受环座21与缸 体22压紧,内外受限于凹槽,定位良好,不论冷热,聚四氟乙烯矩形密封环始终能处于优良 的密封状态。所述缸尾23与缸体22加工后焊接,可防止采用内压介质外渗漏的问题。区别于现有技术的小规格轮胎硫化机中心机构的介质进出管设置于环座水缸外 部的两侧,由于受空间和产品体积限制介质进出管刚性不足,在环座水缸升降运动时容易 导致介质进出管抖动和弯折的情况。本技术小规格轮胎硫化机中心机构通过将第一、 第二介质通道分别设置在环座水缸的缸体的内部的两侧,所述缸体22内的空间充足可以 将将介质通道做大,保证介质通道的刚性,从而所述在环座水缸2进行上、下升降运动时不 会出现介质通道出现摆动和折弯的情况,环座水缸2作升降动作灵活自如。综上所述,本技术小规格轮胎硫化机中心机构的介质通道位于所述缸体22 内,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规格轮胎硫化机中心机构,包括环座水缸、位于所述环座水缸中的中心杆以及位于所述环座水缸下方推动所述环座水缸运动的下环驱动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座水缸包括缸体以及与缸体连接的环座,所述缸体的内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介质通道,所述缸体的下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第二介质通道一端连接的第一介质入口、第一介质出口,所述环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第二介质通道另一端连接的第二介质入口、第二介质出口,所述缸体中设置有推动所述中心杆运动的活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友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橡自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