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4118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包括车身、前围板和连接线束,前围板将车身分隔为前机舱和驾驶室,前机舱内设有电器元件,驾驶室内设有蓄电池;前围板上具有连通前机舱与驾驶室的通道,通道于前围板面向前机舱的一侧以及面向驾驶室的一侧均具有开口,且两个开口在前围板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互不重叠;连接线束沿着通道延伸且两端分别由两开口伸出,并一端与蓄电池连接,另一端与电器元件连接。本申请提供的车辆中驾驶室内的噪音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具体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1、在车辆中,前机舱内一般会设置传感器等电器元件,而为了向传感器等供电,则需要实现驾驶室内的蓄电池与前机舱内的传感器等的电连接。

2、一般的,前机舱与驾驶室之间通过前围板分隔,前围板上开设有通孔,连接蓄电池和传感器等电器元件的线束会通过通孔,且为了对线束与通孔之间进行密封,会设置与前围板连接并套设在线束上的密封胶套。

3、然而,在上述的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前机舱产生的噪音极易通过通孔进入驾驶室内,影响驾驶室内人员的驾乘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能够减小前机舱传播至驾驶室内的噪音,提升驾驶室内驾驶人员的驾乘体验。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前围板和连接线束,前围板将车身分隔为前机舱和驾驶室,前机舱内设有电器元件,驾驶室内设有蓄电池;前围板上具有连通前机舱与驾驶室的通道,通道于前围板面向前机舱的一侧以及面向驾驶室的一侧均具有开口,且两个开口在前围板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互不重叠;连接线束沿着通道延伸且两端分别由两开口伸出,并一端与蓄电池连接,另一端与电器元件连接。

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两个开口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前机舱连通,第二开口与驾驶室连通;第一开口位于第二开口的上方。这样,使得噪音源距离第一开口的位置较远,同时使得第二开口距离驾驶室内驾乘人员的耳朵也较远,也就是说,进一步延长了噪音的传播路径,使得噪音在传播途中能够被较多地损耗掉

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子通道、第二子通道和第三子通道;第一子通道的背离第二子通道的一端形成第一开口,且第一子通道沿前围板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二子通道在由第一子通道至第三子通道的方向上向下延伸;第三子通道沿前围板的厚度方向延伸,且第三子通道的背离第二子通道的一端形成第二开口。这样,使得噪音在通道内传播时会经过三段路径段,因此,使得噪音在通道内传播时的传播方向会发生两次转变,则使得噪音在通道内传播时能够被更多地损耗掉。

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前围板包括吸音层和两层隔音层,两层隔音层沿前围板的厚度方向间隔分布,吸音层夹设在两层隔音层之间;通道贯穿吸音层和两层隔音层。这样,通过设置两侧为隔音层和中间为吸音层的前围板,则使得噪音通过通道内时,会有较多的部分被阻隔或吸收掉,则使得进入驾驶室内的噪音较小。

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每层隔音层的厚度均小于吸音层的厚度。这样,则使得较多的噪音能够被前围板吸收掉,则传播至驾驶室内的噪音则较少。

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吸音层内填充有泡沫,隔音层为碳纤维板。这样,则使得吸音层有较好的吸音效果,隔音层有较好的隔音效果。

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申请提供的车辆还包括两个隔音垫,两个隔音垫分别连接于前围板的沿前围板厚度方向的两侧。这样,通过在前围板的两侧设置隔音垫,则能够提升前围板的隔音效果。

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申请提供的车辆还包括密封套,密封套套设于连接线束并卡合连接于前围板,且密封套包括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第一密封套设置于第一开口处,第二密封套设置于第二开口处。这样,不仅能够提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处的密封性能,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噪音从连接线束与第一开口的侧壁之间以及连接线束与第二开口的侧壁之间传播。

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密封套包括密封本体和密封唇,密封本体与前围板卡合连接;密封唇连接于密封本体的内周并抵接于连接线束。这样,不仅能够将密封套安装在前围板上,而且使得密封套能够与连接线束密切贴合,使得第一开口处和第二开口处的密封性能和隔声性能均较好;此外,通过密封唇与连接线束之间的接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连接线束发生移动。

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密封唇为多个,多个密封唇沿密封套的轴向间隔分布。这样,则能够提升密封套与连接线束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密封套的密封性能更好。

1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密封本体包括沿前围板的厚度方向分布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且第二密封部连接于第一密封部的远离前围板的一侧;第一密封部的外周抵接于隔音垫,且第一密封部的面向前围板的一侧形成第一密封面,第一密封面与前围板的板面贴合;第二密封部的外径大于第一密封部的外径,以在第二密封部的面向前围板的一侧形成第二密封面,第二密封面与隔音垫的背离前围板的一侧贴合。这样,则能够对前围板与连接线束之间以及对隔音垫与连接线束之间进行有效密封,不仅能够提升第一开口处与第二开口处的密封性,而且能够提升第一开口处与第二开口处的隔音效果。

1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通道的侧壁上包覆有金属件。这样,通过在通道的侧壁上设置金属件,则能够对吸音层进行固定,而且由于金属件的表面较为光滑,因此便于将连接线束穿设至通道内。

1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密封套上连接有卡扣,卡扣与金属件卡合连接,且金属件上设有限位块,限位块用于止挡卡扣。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密封套与前围板之间的卡合连接,而且能够对密封套的安装行程进行限制,提升密封套安装在前围板上的安装效率。

15、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包括车身、前围板和连接线束,前围板将车身分隔为前机舱和驾驶室,前机舱内设有电器元件,驾驶室内设有蓄电池;前围板上具有连通前机舱与驾驶室的通道,通道于前围板面向前机舱的一侧以及面向驾驶室的一侧均具有开口,且两个开口在前围板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互不重叠;连接线束沿着通道延伸且两端分别由两开口伸出,并一端与蓄电池连接,另一端与电器元件连接。这样,与现有技术中的当前机舱内产生噪音时,噪音直接通过供连接线束穿过的通孔直接进入驾驶室内的方案相比,在本实施例中,当前机舱内的电机等产生噪音时,噪音传播至驾驶室内的路径较长,且传播路径的方向会改变,从而会使得传播至驾驶室内的噪音较小,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驾乘体验较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前围板和连接线束,所述前围板将所述车身分隔为前机舱和驾驶室,所述前机舱内设有电器元件,所述驾驶室内设有蓄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开口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前机舱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驾驶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子通道、第二子通道和第三子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板包括吸音层和两层隔音层,两层所述隔音层沿所述前围板的厚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吸音层夹设在两层所述隔音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隔音层的厚度均小于所述吸音层的厚度;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隔音垫,两个所述隔音垫分别连接于所述前围板的沿所述前围板厚度方向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套设于所述连接线束并卡合连接于所述前围板,且所述密封套包括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包括密封本体和密封唇,所述密封本体与所述前围板卡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唇为多个,多个所述密封唇沿所述密封套的轴向间隔分布;和/或,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侧壁上包覆有金属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前围板和连接线束,所述前围板将所述车身分隔为前机舱和驾驶室,所述前机舱内设有电器元件,所述驾驶室内设有蓄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开口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前机舱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驾驶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子通道、第二子通道和第三子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板包括吸音层和两层隔音层,两层所述隔音层沿所述前围板的厚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吸音层夹设在两层所述隔音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隔音层的厚度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浩侯宇祥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