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1787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通道热交换器,包括集流管(2)、与所述集流管(2)连通的若干散热管(3),以及设于所述若干散热管(3)的两侧且与所述若干散热管(3)平行的边板(4),所述边板(4)与所述集流管(2)固定连接。该微通道热交换器的边板(4)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均没有自由度,热交换器过炉钎焊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时,边板不会发生移动,也不会带动与之连接的翅片(5)发生倾倒,使热交换器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外观和良好的换热性能,也提高热交换器的可靠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暖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通道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是实现冷、热流体间热量传递的设备,广泛应用于暖通、空调等领域。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 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在常见冷凝器、蒸发器、热泵中,一种比较典型的微通道热交换器包括相互平行的 两个集流管11,且两者之间具有多根大体上平行设置的散热管12,相邻的散热管12之间设 有波纹状翅片13。两集流管11沿其长度方向上在相对应的管壁上均设有多个散热接口,散 热管12的两端分别插装入集流管11上的散热接口中,实现两集流管11连通。边板14是微通道热交换器的辅助部件,起到保护微通道热交换器主体的作用,并 不参与微通道换热器中的热能交换。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边板14如图所示边板14的两端 分别折弯,固定在翅片13上,边板14的端部距集流管表面有一定距离H,此结构过炉钎焊 时,由于边板14的端部距集流管表面之间的距离,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边板14会产生一 定的空间移动,和边板14相连的翅片13会倒塌,影响产品外观和换热性能。因此,如何防止翅片倒塌,提高微通道热交换器的可靠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 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通道热交换器,其翅片不易变形,结构牢固,可靠 性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微通道热交换器,包括集流管、与所述集流 管连通的若干散热管,以及设于所述若干散热管的两侧且与所述若干散热管平行的边板, 所述边板与所述集流管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边板包括第一段和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段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 述第二段形成凹部。优选地,所述凹部的数目为偶数,且各所述凹部沿所述边板延伸方向的轴线对称。优选地,所述凹部的数目为两个,且均位于所述边板的中部。优选地,所述凹部的数目为四个,两所述凹部位于所述边板的一端,两所述凹部位 于所述边板的另一端。优选地,所述边板的两端连接于所述集流管的两端的外侧。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集流管的内部且位于所述若干散热管外侧的端盖,所述 边板的两端连接于所述集流管的端面和所述端盖之间。本技术所提供的微通道热交换器,包括集流管、若干散热管和边板,其中,集 流管与散热管相互连通,散热管与散热管之间设有翅片;边板与散热管平行,设于散热管的两侧,也就是热交换器的两端,用于保护散热管和翅片。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技术 所提供的微通道热交换器的边板与集流管固定连接。这样,边板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 均没有自由度,热交换器过炉钎焊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时,边板不会发生移动,也不会带动 与之连接的翅片发生倾倒,使热交换器在生产中保持良好的外观和良好的换热性能,也提 高热交换器的可靠性。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边板包括第一段和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段的第二 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形成凹部。显然,第二段的强度小于第一段,当热交换器发生 变形时,第二段的变形量会大于第一段的变形量,从而使热交换器的热胀冷缩效应较多地 体现在第二段,从而保护热交换器的翅片,使热交换器正常工作,以提高热交换器的可靠 性。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部的数目为偶数,且各所述凹部沿所述边板 延伸方向的轴线对称。微通道热交换器的外观一直是其追求的重要元素之一,凹部沿边板 的轴线对称,有利于提高微通道热交换器的美观度。同时,边板的上述对称结构可以使边板 的强度沿其延伸方向轴对称,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热交换器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主视图;图4为图3所示热交换器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热交换器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6为图5所示热交换器的局部主视图;图7为本技术所提供热交换器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所提供热交换器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微通道热交换器,其翅片不易变形,结构牢固,可靠 性高。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 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文所涉及的顶端、底端、外侧等方位词,是以热交换器位于图3所示的状态为基 准来定义的;同时,外侧是以热交换器的中心为基准定义的,靠近中心为内,远离中心为外。 应当理解,本文中所采用的方位词不应当限制本专利的保护范围。请参考图3,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热交换器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主视 图。本技术所提供的微通道热交换器,包括集流管2、若干散热管3和边板4,其 中,集流管2与散热管3相互垂直且流通,相邻的散热管3之间设有翅片5 ;边板4与散热 管3平行,设于散热管3的两侧,也就是热交换器的两端,用于保护散热管3和翅片5。与现 有技术不同的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微通道热交换器的边板4与集流管2固定连接。这样,边板4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均没有自由度,热交换器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时,由于 边板4没有自由度,热交换器过炉钎焊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时,边板不会发生移动,也不会 带动与之连接的翅片5发生倒塌,从而确保了热交换器在生产中可以保持良好的外观和良 好的换热性能,也提高热交换器的可靠性。具体地,边板4可以包括第一段41和宽度小于第一段41的第二段42,第一段41 和第二段42形成凹部43。显然,第二段42的强度小于第一段41,当热交换器发生变形时, 第二段42的变形量会大于第一段41的变形量,从而使热交换器的热胀冷缩效应较多地体 现在第二段42,从而保护热交换器的翅片5,减小翅片5发生倒塌现象的可能,使热交换器 正常工作,以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性能,也提高热交换器的可靠性。显然,本文所述的宽度,系假设在边板4所在的平面内,边板4的延伸方向为长度 方向,与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宽度方向。进一步地,凹部43的数目可以为偶数个,且各凹部43沿边板延伸方向的轴线对 称。微通道热交换器的外观一直是其追求的重要元素之一,凹部43沿边板4的轴线对称, 有利于提高微通道热交换器的美观度。同时,边板4的上述对称结构可以使边板4的强度 沿其延伸方向轴对称,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的可靠性,减小边板4倒塌的可能,提高热交换 器的换热性能。请参考图4,图4为图3所示热交换器的俯视图。在第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段41的数目可以为两个,第二段42的数目可以 为一个,且第一段41分别位于边板4的两端与集流管2固定连接,第二段42位于两个第一 段41的中间,在边板4上形成两个凹部43,且两凹部43位于边板4的中部。显然,本文所述的中部,包括但不局限于边板4的正中间,而是区别于边板4的两 端部,即为边板4的中部。请参考图5和图6,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热交换器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 图;图6为图5所示热交换器的局部主视图。在第二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凹部43的数目为四个,两凹部43位于边板4的一 端,两凹部43位于边板4的另一端。即边板4可以具有一个第一段41,两个第二段42,且 两个第二段42分别位于边板4的两端,边板4通过两个第二段42分别与集流管2固定连接。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上述的第一种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通道热交换器,包括集流管(2)、与所述集流管(2)连通的若干散热管(3),以及设于所述若干散热管(3)的两侧且与所述若干散热管(3)平行的边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4)与所述集流管(2)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黄宁杰
申请(专利权)人: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