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抗虫抗病核不育杂种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71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棉花抗病核不育两用系GA10的生产方法,该方法是用抗A↓[1]不育株与中棉所12号杂交;然后用抗A↓[1]不育株作母本回交,回交后生产的不育株再与优质棉品系B↓[17]杂交,所得后代连续二次混合兄妹交后再对株兄妹交,并经过人工接菌抗病性筛选和纤维品质筛选培育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棉花抗虫优质抗病核不育高优势杂种VH↓[3]的生产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棉花抗虫核不育两用系GA10中的不育株为母本,抗虫棉品系HB为父本,采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通过人工辅助授粉杂交,生产抗虫杂种VH↓[3]F↓[1]代种子。(*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棉花抗病核不育两用系GA10及其抗虫优质抗病高优势杂种VH3的生产方法。棉铃虫、红铃虫等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危害日益加重,而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逐年降低,并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因此,选育抗虫品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目前国内已培育出2个人工去雄的抗虫杂种中棉29号和鲁棉15号在生产大面积使用,这两个抗虫杂种的缺点在于人工去雄生产F1代种子成本太高,F2代又将分离出25%的不抗虫植株使群体的抗虫性下降,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鉴于以上原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优质、抗病的棉花抗病核不育两用系GA10的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是为了提供一种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高,增长幅度大,纤维品质优良,抗虫抗病性好,适应性强的棉花抗虫优质抗病核不育高优势杂种VH3的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棉花抗病核不育两用系GA10的生产方法是用抗A1不育株与中棉所12号杂交,然后用抗A1不育株作母本回交,回交后生产的不育株再与优质棉品系B17杂交,所得后代不育株连续二次混合兄妹交后再对株兄妹交,并经过人工接菌抗病性筛选和纤维品质筛选培育而成。上述的生产方法中,核不育两用系GA10具有由不育基因mscl控制的隐性核不育性,不育株比例达到。46-48%(理论比例为50%);还具有纤维品质优良和抗枯黄病耐黄萎病的特点,纤维2.5%跨31.3mm,比强度22.7gf/tex,麦克隆值4.4,枯萎病指12.4,黄萎病病指34.2。本专利技术棉花抗虫优质抗病核不育高优势杂种VH3的生产方法是利用棉花抗病核不育两用系GA10中的不育株为母本,抗虫棉品系HB为父本,采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通过工人辅助授粉杂交,生产供大面积使用的抗虫高优势杂种VH3F1代种子。上述的棉花抗虫优质抗病核不育高优势杂种VH3的生产方法中抗虫棉品系HB父本的纤维品质测定2.5%跨长30.35mm,比强度21.52gf/tex,麦克隆重值4.5;好花和二花籽害率分别为0.8%和4.0,用其生产的杂交种VH3具有制种程序简化、抗病抗虫、优质丰产的特点。上述的棉花抗虫优质抗病核不育高优势杂种VH3的生产方法中,繁殖制种技术要点是(1)、繁殖田、制种田与棉花生产种植区之间相互隔离距离至少为100米;(2)、繁殖核不育两用系GA10时,作父母本的核不育两用系均需4000~4500株/亩,在拔除可育株后,保证不育株在1900~2100株/亩,父母本有效株数比例为1∶10~12,作父本用的核不育两用系GA10要求安排种植在地边或房前房后的向阳地上单独种1小块,在开花时拔除不育株留可育株作父本。(3)、在利用核不育两用系GA10制种时,作母本用的核不育两用系种植4000~4500株/亩,在拔除可育株后,保证不育株1900~2100株/亩,父本种植2300~2500株/亩,父母本有效株数比为1∶10~12,作父本的HB要求在地边或房前屋后的向阳地上种1小块,以便集中采粉和防止混杂。(4)、地膜保护栽培,促进棉苗早发,以提高繁殖制种产量。(5)、识别育性,拔除母本核不育两用系GA10中的可育株;在棉株生长到蕾期和花期,将可育株拔除。(6)、及时授粉杂交,提高繁殖制种产量和种子的遗传纯度父母本开花后及时摘取父本花朵或花粉向母本不育株的柱头上授粉杂交,每日上午8点-下午2点为授粉时间。VH3杂种的母本核不育GA10来源于{[抗A1不育株×(抗A1不育株×中棉所12号)]×B17}F2代不育株连续2次混合兄妹交再对株兄妹交,并经人工接菌抗病性筛选和纤维品质筛选培育而成。纤维品质优训良,2.5跨长29.9-31.3mm,比强度22.4-22.7gf/tex,麦克隆值4.1-46。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枯萎病病指12.4,黄萎病病指342,衣分率42.1-44.5%。核不育系两用系GA10的特点是优质、抗病。该杂种的父本恢复系为抗虫棉新品系HB。恢复系HB株高73.4cm,植株粗壮,株形紧凑,叶片中等大小,单株结铃性强,单铃籽棉重4.96克,衣分率37.3-38.3%;纤维品质测定,2.5%跨长31.35mm,比强度21.5gf/tex,麦克隆值4.5;抗虫性好(抗棉铃虫和红铃虫);6月20日虫害株率1.6%,7月25日蕾铃脱落率为3.6%,好花和二花的籽害率分别为0.8%和4.0%。恢复系HB的特点是抗虫(抗棉铃虫和铃虫),优质、衣分率偏低。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作了一系列试验1997年冬季在海南用核不育两用系GA10作母本,抗虫恢复系HB作父本测配组合,生产出VH3(GA10×HB)F1种子,1998年正季在四川,进行新组合筛选评价试验,1999年升入高级品比试验,并进行不治虫和常规治虫条件下的大区对比方试验。在1998年组合筛选评价试验中,在全生育期不治虫的条件下,VH3实收皮棉64.8千克,比对照川棉56(四川省主推品种)增产39.6%,经本所栽培植保室在病圃作人工接菌鉴定的枯萎病指指为8.0,黄萎病病指为30.0,被列为抗枯耐黄类型。纤维品质经本所纤维检验室用900系列HV1纤检仪测定,2.5%跨长31.6mm,比强度22.0gf/tex,麦克隆值4.0。1999年高级品比试验中,同样在全生育期不治棉铃虫、红铃虫的条件下,VH3实收皮棉亩产96.71千克,比对照川棉56每亩增收皮棉29.32千克,增产率43.5%,达极显著增产水平。经本所栽培植保室在病圃作人工接菌鉴定的枯萎病病指为6.8,黄萎病病指为34.0,仍列为抗枯耐黄类型。皮棉样送农业部纤维测试检验中心(中棉所)测定,纤维2.5%跨长29.9mm,比强度22.2CN/tex(即22.7gf/tex),麦克隆值4.2。6月20日虫害株率2.0%,7月25日蕾幼铃脱落率为4.5%,分别比对照川棉56减退94.8%和83.0%蕾幼铃脱落率为4.5%,分别比对照川棉56减退94.8%和83.00%(川棉56虫害株率和二花籽害率分别为0.87%和3.7%,分别比照川棉56减退96.6%和88.2%(川棉56好花和二花籽害率分别为25.5%和31.35%),达高抗水平。在大区试验中,分别就不治棉铃虫(红铃虫)与常规治虫(全生育期共治11次)作了对比试验,结果是在不治虫条件下,VH3实收皮棉亩产100.7千克,比对照川棉56亩产皮棉78.25千克增产28.77%;在正常治虫条件下,实收皮棉亩产129.67千克,比对照川棉56亩产99.72千克增产30.03%。结果表明,在不治虫和治虫条件下,VH3均大幅度极显著增产。本专利技术利用“洞A”型隐性核基因(mscl)衍生核不育两用系GA10为母本,抗虫棉新品系HB为父本,采用棉花核不育“一系两用法”繁殖亲本和配制杂种F1代生产用种。VH3具有如下特点1、抗虫性该杂种高抗棉铃虫(红铃虫),在防治棉铃虫和红铃虫方面,可减少用药70-80%。6月20日虫害株率调查为2.0%,7月25日蕾幼铃脱落率为所4.5%,分别比对照川棉56减退94.8%和83.0%,好花和二花的籽害率分别为0.87%和3.7%,分别比对照川棉56减退96.6%和88.2%(对照川棉56好花和二花籽害率分为25.5%和31.3%)。2、抗病性在病圃接菌鉴定的枯萎病病指为6.8-8.0,黄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棉花抗病核不育两用系GA10的生产方法,该方法是用抗A↓[1]不育株与中棉所12号杂交,然后用抗A↓[1]不育株作母本回交,回交后生产的不育株再与优质棉品系B↓[17]杂交,所得后代连续二次混合兄妹交后再对株兄妹交,并经过人工接菌抗病性筛选和纤维品质筛选培育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棉花抗病核不育两用系GA10的生产方法,该方法是用抗A1不育株与中棉所12号杂交,然后用抗A1不育株作母本回交,回交后生产的不育株再与优质棉品系B17杂交,所得后代连续二次混合兄妹交后再对株兄妹交,并经过人工接菌抗病性筛选和纤维品质筛选培育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花抗病核不育两用系GA10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纤维品质筛选时,纤维品质测定2.5%跨31.3mm,比强度22.7gf/tex,麦克隆4.4,枯萎病指12.4,黄萎病病指34.2。3.棉花抗虫优质抗病核不育高优势杂种VH3的生产方法,该方法是选用棉花抗虫核不育两用系GA10中的不育株为母本,抗虫棉品系HB为父本,采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通过人工辅助授粉杂交,生产供大面积使用的抗虫抗病高优势杂种F1代种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棉花抗虫优质抗病核不育高优势杂种VH3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抗虫棉品系HB父本的纤维品质测定2.5%跨长31.35mm,比强度21.52gf/tex,麦克隆值4.5;好花和二花籽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卫毛正轩杨泽湖牟方生苟云高黄观武孙贞毛素珍岳福良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