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连接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666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于一电路板,电连接器包括电源端子,每一电源端子包括一主体部、一延伸部以及固接于电路板的一焊接部,主体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侧面和一第二侧面,一第三侧面连接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二侧面相对第一侧面靠近焊接部,且第二侧面与电路板之间具有一容纳空间;自第三侧面延伸形成延伸部,延伸部朝电路板的方向延伸形成焊接部,焊接部包括一扩展部,扩展部部分进入容纳空间,扩展部与第二侧面之间形成一狭缝,当焊接部与电路板固接时,焊料位于所述狭缝并电性搭接第二侧面和扩展部,使得电源端子的通流面积增加,从而提高电源端子的载流能力,同时有效降低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增加端子通流面积,提升端子载流能力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中国申请号为cn201922443866.0的专利,其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于一电路板5,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座体1和固设于绝缘座体1的多个端子4,绝缘座体1包括多个穿孔11,每一端子4包括一焊接部43,电路板5设有多个端子焊接部51,焊接部43穿过穿孔11后焊接于端子焊接部51从而导通电流。但是由于焊接部43为针状,因此其通流面积较小,导致端子4的载流能力不足,随着当前电连接器需要承载的电流越来越大,对端子的载流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呈针状的焊接部43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

2、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端子,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端子的扩展部部分进入电源端子的主体部的第二侧面与电路板之间,扩展部与第二侧面之间形成一狭缝,电源端子的焊接部与电路板固接时,焊料位于所述狭缝且电性搭接第二侧面和扩展部,从而增加电流端子的通流面积,提升电源端子的载流能力的电连接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3、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于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电源端子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电源端子包括一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侧面和一第二侧面,一第三侧面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自所述第三侧面延伸形成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主体部,所述延伸部相对的第二端朝所述主体部的方向回折;所述延伸部朝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延伸形成一焊接部,所述焊接部固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侧面相对所述第一侧面靠近所述焊接部,所述焊接部具有一连接壁连接所述延伸部,一扩展部自所述连接壁延伸,所述扩展部至少部分进入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扩展部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形成一狭缝,焊料位于所述狭缝且电性搭接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扩展部。

4、进一步,所述电路板设有通孔,所述焊接部插接固定于所述通孔,且所述焊接部为中空柱状;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电路板之间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扩展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

5、进一步,所述焊接部为中空柱状,且所述焊接部内装设有一金属管,所述金属管的外表面紧贴所述焊接部的内壁面;且所述金属管进一步和所述延伸部接触。

6、进一步,所述主体部具有一第一板面,所述第一板面垂直且连接于所述第二侧面,所述连接壁和/或所述扩展部具有一顶边,所述顶边与所述第一板面平齐。

7、进一步,所述连接壁具有靠近所述第三侧面的一近端面,所述扩展部具有一远端面,所述远端面与所述近端面邻近且相对设置,所述远端面与所述近端面之间具有一窄缝,所述窄缝与所述狭缝相连通。

8、进一步,所述第二端设有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相互抵接或具有一间隙。

9、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绝缘基座以及与所述绝缘基座组装的一塑胶座体,所述绝缘基座包括邻近所述塑胶座体的一安装面,自所述安装面朝所述塑胶座体的方向延伸形成上下两个凸肋,每一所述凸肋设有一开槽,两个所述开槽沿左右方向错位设置;所述塑胶座体具有一间隔壁,所述间隔壁具有邻近所述安装面的一对接端,所述对接端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凸块,两个所述凸块沿左右方向错位设置;所述塑胶座体位于最终安装位置时,所述间隔壁位于两个所述凸肋之间,两个所述凸块分别与两个所述开槽扣接。

10、进一步,所述塑胶座体朝所述安装面延伸两个固定部;所述绝缘基座设有两个固定槽;所述塑胶座体位于初始安装位置时,所述间隔壁至少部分位于两个所述凸肋之间,所述凸块与所述开槽未扣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槽未接触;所述塑胶座体位于最终安装位置时,所述间隔壁位于两个所述凸肋之间,且所述凸块与所述开槽扣接,两个所述固定部分别滑移收容于两个所述固定槽,且两个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槽沿上下和前后方向相互抵持限位。

11、进一步,每一所述固定槽内具有一抵接块和一挡止部,所述抵持块和所述固定槽的前壁之间形成一收容腔,每一所述固定部具有一抵持部以及一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自所述抵持部延伸形成,所述塑胶座体处于最终安装位置时,所述抵持部滑移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且所述抵持部与所述抵接块沿前后方向相互抵持,所述凸出部滑移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且所述凸出部与所述挡止部沿上下方向相互抵持。

12、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于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电源端子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电源端子包括一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左侧具有一第一侧面,相对的右侧具有一第二侧面,一第三侧面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自所述第三侧面延伸形成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朝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延伸形成一焊接部,所述焊接部固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侧面相对所述第一侧面靠近所述焊接部,所述焊接部和所述第二侧面沿左右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焊接部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形成一狭缝,焊料位于所述狭缝且电性搭接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焊接部。

13、进一步,所述主体部具有一第一板面,所述第一板面垂直且连接于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焊接部具有一顶边,所述顶边与所述第一板面平齐。

14、进一步,所述焊接部包括一近端面和一远端面,所述近端面靠近所述第三侧面,所述远端面与所述近端面邻近且相对设置,所述远端面与所述近端面之间具有一窄缝,所述窄缝与所述狭缝相连通。

15、进一步,所述延伸部包括朝所述主体部方向回折的一第二端,所述第二端设有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相互抵接或具有一间隙。

16、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绝缘基座以及与所述绝缘基座组装的一塑胶座体,所述绝缘基座包括邻近所述塑胶座体的一安装面,自所述安装面朝所述塑胶座体的方向延伸形成上下两个凸肋,每一所述凸肋设有一开槽,两个所述开槽沿左右方向错位设置;所述塑胶座体具有一间隔壁,所述间隔壁具有邻近所述安装面的一对接端,所述对接端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凸块,两个所述凸块沿左右方向错位设置;所述塑胶座体位于最终安装位置时,所述间隔壁位于两个所述凸肋之间,两个所述凸块分别与两个所述开槽扣接。

17、进一步,所述塑胶座体朝所述安装面延伸两个固定部;所述绝缘基座设有两个固定槽;所述塑胶座体位于初始安装位置时,所述间隔壁至少部分位于两个所述凸肋之间,所述凸块与所述开槽未扣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槽未接触;所述塑胶座体位于最终安装位置时,所述间隔壁位于两个所述凸肋之间,且所述凸块与所述开槽扣接,两个所述固定部分别滑移收容于两个所述固定槽,且两个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槽沿上下和前后方向相互抵持限位。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本申请通过设置所述扩展部部分进入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扩展部之间形成一狭缝,当所述焊接部与所述通孔焊接时,焊料会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于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设有通孔,所述焊接部插接固定于所述通孔,且所述焊接部为中空柱状;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电路板之间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扩展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为中空柱状,且所述焊接部内装设有一金属管,所述金属管的外表面紧贴所述焊接部的内壁面;且所述金属管进一步和所述延伸部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一第一板面,所述第一板面垂直且连接于所述第二侧面,所述连接壁和/或所述扩展部具有一顶边,所述顶边与所述第一板面平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壁具有靠近所述第三侧面的一近端面,所述扩展部具有一远端面,所述远端面与所述近端面邻近且相对设置,所述远端面与所述近端面之间具有一窄缝,所述窄缝与所述狭缝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设有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相互抵接或具有一间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绝缘基座以及与所述绝缘基座组装的一塑胶座体,所述绝缘基座包括邻近所述塑胶座体的一安装面,自所述安装面朝所述塑胶座体的方向延伸形成上下两个凸肋,每一所述凸肋设有一开槽,两个所述开槽沿左右方向错位设置;所述塑胶座体具有一间隔壁,所述间隔壁具有邻近所述安装面的一对接端,所述对接端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凸块,两个所述凸块沿左右方向错位设置;所述塑胶座体位于最终安装位置时,所述间隔壁位于两个所述凸肋之间,两个所述凸块分别与两个所述开槽扣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座体朝所述安装面延伸两个固定部;所述绝缘基座设有两个固定槽;所述塑胶座体位于初始安装位置时,所述间隔壁至少部分位于两个所述凸肋之间,所述凸块与所述开槽未扣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槽未接触;所述塑胶座体位于最终安装位置时,所述间隔壁位于两个所述凸肋之间,且所述凸块与所述开槽扣接,两个所述固定部分别滑移收容于两个所述固定槽,且两个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槽沿上下和前后方向相互抵持限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固定槽内具有一抵接块和一挡止部,所述抵持块和所述固定槽的前壁之间形成一收容腔,每一所述固定部具有一抵持部以及一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自所述抵持部延伸形成,所述塑胶座体处于最终安装位置时,所述抵持部滑移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且所述抵持部与所述抵接块沿前后方向相互抵持,所述凸出部滑移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且所述凸出部与所述挡止部沿上下方向相互抵持。

10.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于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一第一板面,所述第一板面垂直且连接于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焊接部具有一顶边,所述顶边与所述第一板面平齐。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包括一近端面和一远端面,所述近端面靠近所述第三侧面,所述远端面与所述近端面邻近且相对设置,所述远端面与所述近端面之间具有一窄缝,所述窄缝与所述狭缝相连通。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包括朝所述主体部方向回折的一第二端,所述第二端设有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相互抵接或具有一间隙。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绝缘基座以及与所述绝缘基座组装的一塑胶座体,所述绝缘基座包括邻近所述塑胶座体的一安装面,自所述安装面朝所述塑胶座体的方向延伸形成上下两个凸肋,每一所述凸肋设有一开槽,两个所述开槽沿左右方向错位设置;所述塑胶座体具有一间隔壁,所述间隔壁具有邻近所述安装面的一对接端,所述对接端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凸块,两个所述凸块沿左右方向错位设置;所述塑胶座体位于最终安装位置时,所述间隔壁位于两个所述凸肋之间,两个所述凸块分别与两个所述开槽扣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座体朝所述安装面延伸两个固定部;所述绝缘基座设有两个固定槽;所述塑胶座体位于初始安装位置时,所述间隔壁至少部分位于两个所述凸肋之间,所述凸块与所述开槽未扣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槽未接触;所述塑胶座体位于最终安装位置时,所述间隔壁位于两个所述凸肋之间,且所述凸块与所述开槽扣接,两个所述固定部分别滑移收容于两个所述固定槽,且两个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槽沿上下和前后方向相互抵持限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于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设有通孔,所述焊接部插接固定于所述通孔,且所述焊接部为中空柱状;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电路板之间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扩展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为中空柱状,且所述焊接部内装设有一金属管,所述金属管的外表面紧贴所述焊接部的内壁面;且所述金属管进一步和所述延伸部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一第一板面,所述第一板面垂直且连接于所述第二侧面,所述连接壁和/或所述扩展部具有一顶边,所述顶边与所述第一板面平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壁具有靠近所述第三侧面的一近端面,所述扩展部具有一远端面,所述远端面与所述近端面邻近且相对设置,所述远端面与所述近端面之间具有一窄缝,所述窄缝与所述狭缝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设有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相互抵接或具有一间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绝缘基座以及与所述绝缘基座组装的一塑胶座体,所述绝缘基座包括邻近所述塑胶座体的一安装面,自所述安装面朝所述塑胶座体的方向延伸形成上下两个凸肋,每一所述凸肋设有一开槽,两个所述开槽沿左右方向错位设置;所述塑胶座体具有一间隔壁,所述间隔壁具有邻近所述安装面的一对接端,所述对接端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凸块,两个所述凸块沿左右方向错位设置;所述塑胶座体位于最终安装位置时,所述间隔壁位于两个所述凸肋之间,两个所述凸块分别与两个所述开槽扣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座体朝所述安装面延伸两个固定部;所述绝缘基座设有两个固定槽;所述塑胶座体位于初始安装位置时,所述间隔壁至少部分位于两个所述凸肋之间,所述凸块与所述开槽未扣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槽未接触;所述塑胶座体位于最终安装位置时,所述间隔壁位于两个所述凸肋之间,且所述凸块与所述开槽扣接,两个所述固定部分别滑移收容于两个所述固定槽,且两个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槽沿上下和前后方向相互抵持限位。

9.如权利要求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亮金左锋汪海军唐再元
申请(专利权)人:衡南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