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1588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4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多个信号端子和多组电源端子,每一信号端子具有信号主体部和信号接触部,信号接触部的板面用于接触对接元件的导电垫片;每组电源端子具有纵向并排的至少两个电源端子,电源端子呈垂直于纵向的平板状且具有电源主体部、电源插脚、电源接触部,同一组电源端子的多个电源插脚插入电路板的同一个孔内,同一组电源端子的多个电源接触部接触同一个导电垫片,沿纵向同一组电源端子的多个电源主体部的总体宽度小于或等于信号主体部的最大宽度。在高振动环境下使用时,若一组电源端子其中一个电源接触部被磨损掉,其余电源接触部仍与导电垫片接触,对接元件被电源端子夹持而晃动减少,从而信号接触部的磨损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用于连接风扇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现有的一种用于连接风扇的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中的多个端子,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和电源端子,绝缘本体设有供对接元件插入的插槽以及位于插槽横向两侧的两排端子槽,每排端子槽纵向排列,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分别具有一固持部和自固持部向上弯折延伸的接触部,固持部的板面垂直于横向且固持部的纵向两侧固持于对应端子槽中,接触部的板面用于接触所述对接元件上的导电垫片。

2、然而,用于连接风扇的所述电连接器在高振动环境下使用,容易出现端子的接触部磨损的情况,接触部磨损后导致端子的阻抗变大或接触部与导电垫片接触不良,进而导致电连接器功能性不良,影响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高振动环境下使用时端子与对接元件接触良好的电连接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设有一插槽供具有多个导电垫片的一对接元件插入,及设于所述插槽横向两侧的两排端子槽,每排端子槽沿纵向排列,每一端子槽与插槽连通;多个信号端子,每一信号端子具有固持于对应端子槽的信号主体部、自所述信号主体部横向弯折延伸的一信号焊接部用于焊接于电路板表面、自所述信号主体部弯折延伸且进入所述插槽的一信号接触部,所述信号接触部的板面用于接触对应的导电垫片;多组电源端子,每组电源端子包括纵向并排的至少两个电源端子,每一电源端子呈垂直于纵向的平板状,每一所述电源端子具有固持于对应端子槽的电源主体部、自所述电源主体部向下延伸且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一电源插脚、进入所述插槽的电源接触部,同一组电源端子的多个电源插脚插入电路板的同一个孔内,同一组电源端子的多个电源接触部接触同一个导电垫片,沿纵向同一组电源端子的多个电源主体部的总体宽度小于或等于信号主体部的最大宽度。

4、进一步,所述电源主体部横向凸设第一凸起和位于第一凸起下方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相对于第一凸起横向凸出,收容电源端子的端子槽具有自所述插槽的底面向下延伸的第一壁面和位于第一壁面下方的第二壁面,第一壁面相对于第二壁面横向凸出,第一凸起抵持第一壁面,第二凸起抵持第二壁面。

5、进一步,收容电源端子的端子槽具有朝向插槽的一第三壁面及位于第三壁面下方的第四壁面,第四壁面与电源主体部相抵,第四壁面相对于第三壁面横向凸出;自电源主体部向上延伸形成横向间隔的内弹臂和外弹臂,内弹臂和外弹臂均具有电源接触部,外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位于内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上方且上下间隔设置,外弹臂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低于第四壁面的上端,第三壁面和第四壁面分别与外弹臂之间具有间隙,内弹臂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低于外弹臂的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

6、进一步,电源主体部具有横向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分别与对应的端子槽的壁面相抵,沿横向相对的两组电源端子,其中一组的电源插脚自对应的第一侧边向下延伸,另一组的电源插脚自对应的第二侧边向下延伸。

7、进一步,自电源主体部向上延伸形成横向间隔的内弹臂和外弹臂,内弹臂和外弹臂均具有电源接触部,外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位于内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上方且上下间隔设置,所述信号接触部低于外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且高于内弹臂的电源接触部。

8、进一步,所述插槽沿横向相对的两个侧面均设有连接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导引斜面,所述信号端子具有自所述信号接触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一挡止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挡止所述挡止部向靠近插槽方向移动的一挡块,所述挡块的上表面为矩形且高于所述导引斜面的下边缘而低于所述导引斜面的上边缘。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采用以下另一种技术方案:

10、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设有一插槽供具有多个导电垫片的一对接元件插入,及设于所述插槽横向两侧的两排端子槽,每排端子槽沿纵向排列,每一端子槽与插槽连通;多个信号端子,每一信号端子具有固持于对应端子槽的信号主体部、自所述信号主体部横向弯折延伸的一信号焊接部用于焊接于电路板表面、自所述信号主体部弯折延伸且进入所述插槽的一信号接触部,信号接触部的板面用于接触对应的导电垫片;多组电源端子,每组电源端子包括纵向并排的至少两个电源端子,每一电源端子呈垂直于纵向的平板状,每一所述电源端子具有固持于对应端子槽中的一电源主体部、自电源主体部向下延伸形成位于绝缘本体外的电源插脚、自电源主体部向上延伸形成横向间隔的内弹臂和外弹臂,内弹臂和外弹臂均具有进入所述插槽的电源接触部,外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位于内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上方且上下间隔设置,同一组电源端子纵向间隔设置且被设于端子槽之间的隔栏隔开,同一组电源端子的多个电源插脚插入电路板的同一个孔内,同一组电源端子的多个电源接触部接触同一个导电垫片,沿纵向同一组电源端子的相邻两个电源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个信号接触部之间的距离。

11、进一步,所述电源主体部横向凸设第一凸起和位于第一凸起下方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相对于第一凸起横向凸出,收容电源端子的端子槽具有自所述插槽的底面向下延伸的第一壁面和位于第一壁面下方的第二壁面,第一壁面相对于第二壁面横向凸出,第一凸起抵持第一壁面,第二凸起抵持第二壁面。

12、进一步,收容电源端子的端子槽具有朝向插槽的一第三壁面及位于第三壁面下方的第四壁面,第四壁面与电源主体部相抵,第四壁面相对于第三壁面横向凸出;外弹臂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低于第四壁面的上端,第三壁面和第四壁面分别与外弹臂之间具有间隙,内弹臂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低于外弹臂的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

13、进一步,所述插槽沿横向相对的两个侧面均设有连接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导引斜面,所述信号端子具有自所述信号接触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一挡止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挡止所述挡止部向靠近插槽方向移动的一挡块,所述挡块的上表面为矩形且高于所述导引斜面的下边缘而低于所述导引斜面的上边缘。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设置一组电源端子接触对接元件上的同一个导电垫片,当所述电连接器在高振动环境下使用时,如果一组电源端子其中一个电源接触部被磨损掉,仍存在其余电源接触部与所述导电垫片接触,电连接器不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而且,沿横向相对的多组电源端子对所述对接元件进行夹持,从而在高振动环境下使用时可以减少对接元件的晃动,进而可以减少所述信号端子的信号接触部的磨损,信号端子也不易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从而使得所述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更长;另外,电源端子呈垂直于纵向的平板状,同一组电源端子的多个电源主体部的总体宽度小于或等于信号主体部的最大宽度,从而不会因为电源端子数量增多而使所述电连接器沿纵向的尺寸变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主体部横向凸设第一凸起和位于第一凸起下方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相对于第一凸起横向凸出,端子槽具有自所述插槽的底面向下延伸的第一壁面和位于第一壁面下方的第二壁面,第一壁面相对于第二壁面横向凸出,第一凸起抵持第一壁面,第二凸起抵持第二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收容电源端子的端子槽具有朝向插槽的一第三壁面及位于第三壁面下方的第四壁面,第四壁面与电源主体部相抵,第四壁面相对于第三壁面横向凸出;自电源主体部向上延伸形成横向间隔的内弹臂和外弹臂,内弹臂和外弹臂均具有电源接触部,外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位于内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上方且上下间隔设置,外弹臂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低于第四壁面的上端,第三壁面和第四壁面分别与外弹臂之间具有间隙,内弹臂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低于外弹臂的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电源主体部具有横向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分别与对应的端子槽的壁面相抵,沿横向相对的两组电源端子,其中一组的电源插脚自对应的第一侧边向下延伸,另一组的电源插脚自对应的第二侧边向下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电源主体部向上延伸形成横向间隔的内弹臂和外弹臂,内弹臂和外弹臂均具有电源接触部,外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位于内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上方且上下间隔设置,所述信号接触部低于外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且高于内弹臂的电源接触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沿横向相对的两个侧面均设有连接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导引斜面,所述信号端子具有自所述信号接触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一挡止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挡止所述挡止部向靠近插槽方向移动的一挡块,所述挡块的上表面为矩形且高于所述导引斜面的下边缘而低于所述导引斜面的上边缘。

7.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主体部横向凸设第一凸起和位于第一凸起下方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相对于第一凸起横向凸出,收容电源端子的端子槽具有自所述插槽的底面向下延伸的第一壁面和位于第一壁面下方的第二壁面,第一壁面相对于第二壁面横向凸出,第一凸起抵持第一壁面,第二凸起抵持第二壁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收容电源端子的端子槽具有朝向插槽的一第三壁面及位于第三壁面下方的第四壁面,第四壁面与电源主体部相抵,第四壁面相对于第三壁面横向凸出;外弹臂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低于第四壁面的上端,第三壁面和第四壁面分别与外弹臂之间具有间隙,内弹臂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低于外弹臂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沿横向相对的两个侧面均设有连接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导引斜面,所述信号端子具有自所述信号接触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一挡止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挡止所述挡止部向靠近插槽方向移动的一挡块,所述挡块的上表面为矩形且高于所述导引斜面的下边缘而低于所述导引斜面的上边缘。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主体部横向凸设第一凸起和位于第一凸起下方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相对于第一凸起横向凸出,端子槽具有自所述插槽的底面向下延伸的第一壁面和位于第一壁面下方的第二壁面,第一壁面相对于第二壁面横向凸出,第一凸起抵持第一壁面,第二凸起抵持第二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收容电源端子的端子槽具有朝向插槽的一第三壁面及位于第三壁面下方的第四壁面,第四壁面与电源主体部相抵,第四壁面相对于第三壁面横向凸出;自电源主体部向上延伸形成横向间隔的内弹臂和外弹臂,内弹臂和外弹臂均具有电源接触部,外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位于内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上方且上下间隔设置,外弹臂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低于第四壁面的上端,第三壁面和第四壁面分别与外弹臂之间具有间隙,内弹臂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低于外弹臂的与电源主体部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电源主体部具有横向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分别与对应的端子槽的壁面相抵,沿横向相对的两组电源端子,其中一组的电源插脚自对应的第一侧边向下延伸,另一组的电源插脚自对应的第二侧边向下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电源主体部向上延伸形成横向间隔的内弹臂和外弹臂,内弹臂和外弹臂均具有电源接触部,外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位于内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上方且上下间隔设置,所述信号接触部低于外弹臂的电源接触部且高于内弹臂的电源接触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志李宏亮唐再元汪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衡南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