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156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组件,包括:至少一第一线材,每一根所述第一线材固定于一个所述导电端子;至少一第二线材,每一根所述第二线材固定于一个所述导电端子,所述第二线材的线径小于所述第一线材的线径,所述第二线材包括一活动段;一外套,所述外套包覆所述第一线材和所述第二线材,且所述活动段相对于所述外套的位置活动,所述第一线材相对于所述外套的位置固定,通过所述活动段的缓冲作用,从而实现线束组件的牢靠连接。实现线束组件的牢靠连接。实现线束组件的牢靠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线束组件,尤指一种连接牢靠的线束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专利号为CN201720184359.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子线束,其包括电子线束保护套和连接杆,连接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塑件端口,电子线束保护套的内部固定连接电子线束。
[0003]但是,该专利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第一,虽然设置连接杆可以大大保护了电子线束的安全,但是连接杆的左右两侧开设有通孔,以及电子线束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头和第二橡胶头,利用第一橡胶头和第二橡胶头橡胶的弹性作用,使电子线束的两侧插入或拔出连接杆内的通孔,电子线束的组装固定比较繁琐,且电子线束的组装方向固定,不易组装。
[0005]第二,由于电子线束由电子线束保护套的内部固定连接,当电子线束发生弯折时,容易造成塑件端口内的端子从塑件端口中脱落,而造成接触不良和不牢靠的现象。
[0006]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线束组件1,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问题,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组件,用以电性连接一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设有多个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第一线材,每一根所述第一线材固定于一个所述导电端子;至少一第二线材,每一根所述第二线材固定于一个所述导电端子,所述第二线材的线径小于所述第一线材的线径,所述第二线材包括一活动段;一外套,所述外套包覆所述第一线材和所述第二线材,且所述活动段相对于所述外套的位置活动,所述第一线材相对于所述外套的位置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套管,所述套管包覆所述活动段,所述活动段相对于所述套管的位置活动,所述外套包覆所述套管,所述套管相对于所述外套的位置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材与所述套管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套管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外套的长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根第一线材于所述外套内排成一排,于该排列方向具有一第一宽度,所述套管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外套的内表面,所述套管的另一侧抵接于一排所述第一线材,至少两根第二线材于所述套管内排成一排,所述套管于该排列方向具有一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包覆面和一第二包覆面,所述第一包覆面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宽度,第二包覆面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宽度,相对设置的一第三包覆面和一第四包覆面,所述第三包覆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包覆面,另一端通过一第一斜面连接所述第二包覆面,所述第四包覆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包覆面,另一端通过一第二斜面连接所述第二包覆面,一排所述第一线材固定于所述第一包覆面的内表面,所述套管固定于所述第二包覆面的内表面。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为醋酸胶布,所述套管为热缩性套管,所述第二线材与所述套管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套管的厚度大于所述外套的厚度。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至少一第一端子、至少一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沿上下方向排布,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一第一接线部,所述第一接线部包括一第一底板和一对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自所述第一底板向下延伸,并用以向下夹持固定所述第一线材,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小乐汪海军王丽菲
申请(专利权)人:衡南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