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156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组件,包括:至少一第一线材,每一根所述第一线材固定于一个所述导电端子;至少一第二线材,每一根所述第二线材固定于一个所述导电端子,所述第二线材的线径小于所述第一线材的线径,所述第二线材包括一活动段;一外套,所述外套包覆所述第一线材和所述第二线材,且所述活动段相对于所述外套的位置活动,所述第一线材相对于所述外套的位置固定,通过所述活动段的缓冲作用,从而实现线束组件的牢靠连接。实现线束组件的牢靠连接。实现线束组件的牢靠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线束组件,尤指一种连接牢靠的线束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专利号为CN201720184359.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子线束,其包括电子线束保护套和连接杆,连接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塑件端口,电子线束保护套的内部固定连接电子线束。
[0003]但是,该专利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第一,虽然设置连接杆可以大大保护了电子线束的安全,但是连接杆的左右两侧开设有通孔,以及电子线束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头和第二橡胶头,利用第一橡胶头和第二橡胶头橡胶的弹性作用,使电子线束的两侧插入或拔出连接杆内的通孔,电子线束的组装固定比较繁琐,且电子线束的组装方向固定,不易组装。
[0005]第二,由于电子线束由电子线束保护套的内部固定连接,当电子线束发生弯折时,容易造成塑件端口内的端子从塑件端口中脱落,而造成接触不良和不牢靠的现象。
[0006]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线束组件1,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组件,通过设有活动段,使活动段相对于外套的位置可以活动,从而实现线束组件的牢靠连接。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0009]一种线束组件,用以电性连接一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设有多个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第一线材,每一根所述第一线材固定于一个所述导电端子;至少一第二线材,每一根所述第二线材固定于一个所述导电端子,所述第二线材的线径小于所述第一线材的线径,所述第二线材包括一活动段;一外套,所述外套包覆所述第一线材和所述第二线材,且所述活动段相对于所述外套的位置活动,所述第一线材相对于所述外套的位置固定。
[0010]进一步,包括一套管,所述套管包覆所述活动段,所述活动段相对于所述套管的位置活动,所述外套包覆所述套管,所述套管相对于所述外套的位置固定。
[0011]进一步,所述第二线材与所述套管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套管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外套的长度。
[0012]进一步,至少两根第一线材于所述外套内排成一排,于该排列方向具有一第一宽度,所述套管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外套的内表面,所述套管的另一侧抵接于一排所述第一线材,至少两根第二线材于所述套管内排成一排,所述套管于该排列方向具有一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
[0013]进一步,所述外套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包覆面和一第二包覆面,所述第一包覆面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宽度,第二包覆面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宽度,相对设置的一第三包覆面和一第四包覆面,所述第三包覆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包覆面,另一端通过一第一斜
面连接所述第二包覆面,所述第四包覆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包覆面,另一端通过一第二斜面连接所述第二包覆面,一排所述第一线材固定于所述第一包覆面的内表面,所述套管固定于所述第二包覆面的内表面。
[0014]进一步,所述外套为醋酸胶布,所述套管为热缩性套管,所述第二线材与所述套管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套管的厚度大于所述外套的厚度。
[0015]进一步,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至少一第一端子、至少一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沿上下方向排布,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一第一接线部,所述第一接线部包括一第一底板和一对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自所述第一底板向下延伸,并用以向下夹持固定所述第一线材,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一第二接线部,所述第二接线部包括一第二底板和一对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自所述第二底板向上延伸,并用以向上夹持固定所述第二线材。
[0016]进一步,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于前后方向错开设置。
[0017]进一步,所述导电端子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端子、至少两个第二端子,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端子沿左右方向排成一排,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端子沿左右方向排成一排,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沿上下方向排布,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一第一接线部及一第一对接部,每一根所述第一线材固定于所述第一接线部,所述第一对接部包括一第一限位部和一第二限位部,用以限制所述第一端子向后位移,所述第一限位部向后延伸,所述第二限位部向下延伸,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一第二接线部及一第二对接部,每一根所述第二线材固定于一个所述第二接线部,所述第二对接部包括至少一第三限位部,用以限制所述第二端子向后位移所述第三限位部向下延伸。
[0018]进一步,所述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和一保持器,所述保持器插接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一第一收容槽,于所述第一收容槽设置一挡止面,所述保持器设有至少一第二收容槽、一限位槽和一定位槽,所述第一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限位部向后抵接于所述挡止面,所述第二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向下限位于所述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部向下限位于所述定位槽。
[0019]进一步,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端子、至少两个第二端子,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端子沿左右方向排布,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端子沿一左右方向排布,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沿上下方向排布,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端子的尺寸均大于所述第二端子的尺寸,每一根所述第一线材固定于一个所述第一端子,每一根所述第二线材固定于一个所述第二端子,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端子之间的中心距大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中心距。
[0020]进一步,所述活动段位于所述外套与所述导电端子之间,且所述活动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线材位于所述外套与所述导电端子之间的长度。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线束组件包括所述第一线材和所述第二线材,所述外套包覆所述第一线材和所述第二线材,所述外套可以保护所述第一线材和所述第二线材免受磨损、潮湿环境的影响。所述第二线材的线径小于所述第一线材,所述第二线材在所述连接器中的保持力,以及与所述第二线材连接的导电端子的保持力都相对较小,当所述线束组件发生弯曲时,所述第一线材及与所述第二线材连接的所述导电端子均受到向后的拉伸力,所述第一线材或与所述第二线材连接的导电端子均容易被拉出所述连接器。所述第二线材设有所述活动段,所述活动段相对于所述外套的位置可
以活动,当所述线束组件发生弯曲时,所述活动段起到缓冲的一个作用,所述第一线材及与所述第二线材连接的导电端子不会由于过大的拉伸力而被拉出所述连接器,使所述第一线材和与所述第二线材连接的导电端子固定稳定,从而实现所述线束组件的牢靠连接作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线束组件的立体图;
[0023]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线束组件的立体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线束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端子的立体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端子的立体图;
[0027]图6为图1的俯视图;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组件,用以电性连接一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设有多个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第一线材,每一根所述第一线材固定于一个所述导电端子;至少一第二线材,每一根所述第二线材固定于一个所述导电端子,所述第二线材的线径小于所述第一线材的线径,所述第二线材包括一活动段;一外套,所述外套包覆所述第一线材和所述第二线材,且所述活动段相对于所述外套的位置活动,所述第一线材相对于所述外套的位置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套管,所述套管包覆所述活动段,所述活动段相对于所述套管的位置活动,所述外套包覆所述套管,所述套管相对于所述外套的位置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材与所述套管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套管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外套的长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根第一线材于所述外套内排成一排,于该排列方向具有一第一宽度,所述套管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外套的内表面,所述套管的另一侧抵接于一排所述第一线材,至少两根第二线材于所述套管内排成一排,所述套管于该排列方向具有一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包覆面和一第二包覆面,所述第一包覆面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宽度,第二包覆面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宽度,相对设置的一第三包覆面和一第四包覆面,所述第三包覆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包覆面,另一端通过一第一斜面连接所述第二包覆面,所述第四包覆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包覆面,另一端通过一第二斜面连接所述第二包覆面,一排所述第一线材固定于所述第一包覆面的内表面,所述套管固定于所述第二包覆面的内表面。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为醋酸胶布,所述套管为热缩性套管,所述第二线材与所述套管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套管的厚度大于所述外套的厚度。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至少一第一端子、至少一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沿上下方向排布,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一第一接线部,所述第一接线部包括一第一底板和一对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自所述第一底板向下延伸,并用以向下夹持固定所述第一线材,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小乐汪海军王丽菲
申请(专利权)人:衡南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