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双膦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双膦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26096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膦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类化合物适合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主体发光材料;与现有技术的材料相比,该类双膦类化合物通过调控L与Ar的种类,优化双膦类化合物的结构,改善了电子/空穴迀移平衡性,此外,该双膦类化合物具有合适的HOMO和LUMO值、较高的热稳定性,所以,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化合物作为主体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拥有更高的发光效率及更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尤其涉及一种双膦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一种自发光装置,其具有宽视角、高分辨、广色域、快响应、高亮度、低能耗等优点,并且能够提供多彩图像。因此,oled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电子书、智能手表、车载显示器等各种电子设备中。

2、oled具有典型的三明治结构,包括基底、顺序堆叠在基底的阳极、空穴传输层(htl)、发射层(eml)、电子传输层(etl)与阴极。当将电压施加到阳极和阴极时,从阳极注入的空穴通过htl移动到eml,从阴极注入的电子通过etl移动到eml。电子和空穴在eml中复合从而产生激子。当激子的能态从激发态下降到基态时,发射光。oled材料的性质决定着其发光特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器件的寿命和发光效率。

3、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发光材料为金属与有机分子形成的配合物,由于其独特的轨道耦合方式,使得配合物具有发磷光或荧光的特性,但是由于传统的配合物材料大多用金、铂等重金属,这些金属贮藏量匮乏,开采困难,造价昂贵,所以人们希望用更廉价、更易获得且无毒无害的化合物代替进行代替。

4、另外现有技术中的配合物仍然存在许多性能缺陷,如载流子传输能力弱,热稳定性差等问题。所以,人们希望得到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化合物:较强的载流子传输能力、较好的溶解性、稳定等特点。

5、因此,对于当前oled行业,开发出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oled材料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膦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是:

3、一种双膦类化合物,是具有化学结构通式:

4、的化合物,

5、其中,所述l为氘代亚苯基、亚联苯基、亚萘基中的一种;所述ar为苯基、氘代苯基、联苯基、部分氘代的联苯基、三联苯基、部分氘代的三联苯基、萘基、芘基、䓛基、苯并蒽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9,9-二甲基芴基、9,9-二苯基芴基、9-苯基二苯并咔唑基、部分氘代的9-苯基二苯并咔唑基、3,5-二苯基三嗪基中的一种;

6、其中,l为以下化学结构的任意一种:

7、 、、;

8、ar为以下化学结构的任意一种:

9、 。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双膦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为下表3中任意一种,

11、表3: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上述化合物可以作为主体发光材料作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21、另外,本专利技术双膦类化合物的特征在于其是可升华的。所述双膦类化合物的摩尔质量通常小于1000g/mol。

22、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制备双膦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23、1)制备化合物a,三口瓶中加入甲基氯化镁溶液、四氢呋喃,控温≤-5.0℃,滴加亚磷酸二甲酯,滴加完毕后,-5.0℃保温反应,反应3h取样跟踪无亚磷酸二甲酯剩余,反应合格后经水解、二氯甲烷萃取、水洗、脱溶剂后得到化合物a;

24、2)制备化合物b,三口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4,8-二溴-2,6-萘吡啶、二苯甲酮亚胺、叔丁醇钠、三(二亚苄基丙酮)、2,2’-双(二苯基膦)-1,1’-联萘与甲苯,加热至85℃反应,反应6h取样跟踪无4,8-二溴-2,6-萘吡啶剩余,反应合格后经水解、水洗、酸化、碱化、石油醚溶解过硅胶柱、重结晶、烘干得到化合物b;

25、3)制备化合物c,向充有氮气的三口瓶中加入化合物b、n-氯代丁二酰亚胺、二氯甲烷,降温至≤-40.0℃,保温反应,保温12h取样跟踪无化合物b剩余,反应合格后经水解、水洗、脱溶剂、乙酸乙酯重结晶、烘干得到化合物c ;

26、4)制备化合物d,向充有氮气的三口瓶中加入化合物c、浓硫酸、冰醋酸,搅拌升温至60~70℃保温反应,保温1h后降温至0~10℃滴加亚硝酸钠水溶液,滴加毕保温1h后将该反应液控温30~40℃滴入溴化亚铜的冰醋酸混合液中,保温2h后,经水解、甲苯萃取、水洗、脱溶剂、正己烷溶解过硅胶柱、乙酸乙酯重结晶、烘干得到化合物d;

27、5)制备化合物e,向充有氮气的三口瓶中加入化合物a、化合物d、三乙胺、三(二亚苄基丙酮)、4,5-双二苯基膦-9,9-二甲基氧杂蒽、二氧六环,搅拌升温至80~90℃保温反应,保温5h取样跟踪无化合物d剩余,反应合格后经甲苯萃取、水洗、脱溶剂、甲苯溶解过硅胶柱、脱溶剂、重结晶、烘干得到化合物e;

28、6)制备化合物f,向充有氮气的三口瓶中加入芳基卤代物、芳基硼酸、碳酸钾、四(三苯基膦)钯、水、二氧六环,搅拌升温至50~60℃保温反应,保温3~9h取样跟踪无芳基硼酸剩余,反应合格后经甲苯萃取、水洗、脱溶剂、过柱、脱溶剂、重结晶、烘干得到化合物f;

29、7)制备化合物g,向充有氮气的三口瓶中加入化合物f、联硼酸频哪醇酯、醋酸钾、醋酸钯、2-二环己基膦基、二甲苯,搅拌升温至100~110℃保温反应,保温2~10h取样跟踪无化合物f剩余,反应合格后经水解、水洗、过柱、脱溶剂、重结晶、烘干得到化合物g;

30、8)双膦类化合物的制备,向充有氮气的三口瓶中加入化合物e、化合物g、碳酸钾、醋酸钯、三环己基膦、水、四氢呋喃,搅拌升温至50~60℃保温反应,保温4~12h取样跟踪无化合物e剩余,反应合格后经萃取、水洗、过柱、脱溶剂、重结晶、烘干得到化合物h,所述化合物h为双膦类化合物。

31、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双膦类化合物的应用,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用材料。

32、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阴极与阳极之间夹有有机薄膜层,所述有机薄膜层中含有发光层,所述有机薄膜层中至少一层含有所述双膦类化合物或多种所述双膦类化合物的组合;所述双膦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为表3中的任意一种。

3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有机薄膜层的发光层层数≥1。

3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发光层含有所述双膦类化合物或多种所述双膦类化合物的组合;所述双膦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为表3中的任意一种。

3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双膦类化合物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

3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双膦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包括下列步骤:1)制备化合物a,三口瓶中加入甲基氯化镁溶液、四氢呋喃,控温≤-5.0℃,滴加亚磷酸二甲酯,滴加完毕后,-5.0℃保温反应,反应3h取样跟踪无亚磷酸二甲酯剩余,反应合格后经水解、二氯甲烷萃取、水洗、脱溶剂后得到化合物a;2)制备化合物b,三口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4,8-二溴-2,6-萘吡啶、二苯甲酮亚胺、叔丁醇钠、三(二亚苄基丙酮)、2,2’-双(二苯基膦)-1,1’-联萘与甲苯,加热至8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膦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化学结构通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膦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双膦类化合物为以下化学结构式的任意一种:

3.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双膦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双膦类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用材料。

5.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在阴极与阳极之间夹有有机薄膜层,所述有机薄膜层中含有发光层,所述有机薄膜层中至少有一层含有权利要求1或2中任意一种双膦类化合物或多种双膦类化合物的组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薄膜层的发光层层数≥1。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含有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双膦类化合物。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膦类化合物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膦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化学结构通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膦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双膦类化合物为以下化学结构式的任意一种:

3.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双膦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双膦类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用材料。

5.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在阴极与阳极之间夹有有机薄膜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仁茂唐帅柳晓杰迟述存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九目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