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离合式电子锁制造技术_技高网

离合式电子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5908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电子锁,提供的离合式电子锁包括电子锁壳体、与电子锁壳体进行装配连接的推杆机构、螺杆式离合机构、手动解锁机构以及变速箱;变速箱连接螺杆式离合机构,螺杆式离合机构连接推杆机构;变速箱驱动螺杆式离合机构,以带动推杆机构向电子锁壳体前端运动实现上锁或带动推杆机构向电子锁壳体后端运动实现解锁;解锁前,手动解锁机构与螺杆式离合机构连接;解锁时,手动解锁机构向电子锁壳体后端运动,与螺杆式离合机构脱离。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离合式电子锁,在解锁时,手动解锁机构向电子锁壳体后端运动,与螺杆式离合机构脱离以降低解锁力,使得解锁更为容易,简化电子锁的组装工序和质量管控,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属新能源汽车电子锁,尤其涉及一种离合式电子锁


技术介绍

1、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步。在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方面,充电桩或车端充电座上使用的安全锁止器作为一种电控装置,可以为充电安全提供保障。然而,为了满足电路反馈型号的要求,现有的充电桩或车端充电座上的安全锁止器都是独立式后连接电阻,解锁力要求高,组装工序繁杂、质量管控复杂、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使用寿命低,无法满足市场要求。

2、综上所述,现有充电桩或车端充电座上的安全锁止技术存在解锁力要求高、组装工序繁杂、质量管控复杂、产品成本高,使用寿命低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离合式电子锁,以降低解锁力,使得解锁更为容易,简化电子锁的组装工序和质量管控,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使用寿命。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离合式电子锁包括电子锁壳体、与所述电子锁壳体进行装配连接的推杆机构、螺杆式离合机构、手动解锁机构以及变速箱;所述变速箱连接所述螺杆式离合机构,所述螺杆式离合机构连接所述推杆机构;所述变速箱驱动所述螺杆式离合机构,以带动所述推杆机构向所述电子锁壳体前端运动实现上锁或带动所述推杆机构向所述电子锁壳体后端运动实现解锁;解锁前,所述手动解锁机构与所述螺杆式离合机构连接;解锁时,所述手动解锁机构向所述电子锁壳体后端运动,与所述螺杆式离合机构脱离。

3、进一步,所述螺杆式离合机构包括传动螺母和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变速箱,另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螺母;所述传动螺母与所述推杆机构连接,所述变速箱驱动所述蜗杆转动,所述蜗杆带动所述传动螺母转动,所述传动螺母转动时推动所述推杆机构前后移动,实现上锁与解锁。

4、进一步,所述传动螺母具备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连接所述传动螺母的所述蜗杆的连接端相配,以使得所述蜗杆转动时带动所述传动螺母转动。

5、进一步,所述推杆机构包括推杆和推杆支架,所述推杆和所述推杆支架连接,所述推杆支架与所述螺杆式离合机构连接。

6、进一步,所述推杆支架上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电子锁壳体上设置的导槽相配,以使得所述推杆机构能沿着所述导槽做前后直线运动。

7、进一步,所述蜗杆在所述变速箱的驱动下进行正转或反转;所述蜗杆正转时,所述传动螺母正转,带动所述推杆机构向所述电子锁壳体后端运动;所述蜗杆反转时,所述传动螺母反转,带动所述推杆机构向所述电子锁壳体前端运动。

8、进一步,所述推杆机构向所述电子锁壳体后端运动时,当所述推杆机构的顶面与所述电子锁壳体的内端面接触,所述蜗杆停止旋转。

9、进一步,所述推杆机构向所述电子锁壳体前端运动时,当所述推杆机构的外端面与所述电子锁壳体的内端面接触,所述蜗杆停止旋转。

10、进一步,所述手动解锁机构在解锁时向所述电子锁壳体后端运动,驱动所述传动螺母绕所述螺杆旋转,同时向后移动。

11、进一步,所述传动螺母绕所述螺杆旋转,同时向后移动时,所述螺杆旋转或不旋转。

1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如下:

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离合式电子锁包括电子锁壳体、与所述电子锁壳体进行装配连接的推杆机构、螺杆式离合机构、手动解锁机构以及变速箱;所述变速箱连接所述螺杆式离合机构,所述螺杆式离合机构连接所述推杆机构;所述变速箱驱动所述螺杆式离合机构,以带动所述推杆机构向所述电子锁壳体前端运动实现上锁或带动所述推杆机构向所述电子锁壳体后端运动实现解锁;解锁前,所述手动解锁机构与所述螺杆式离合机构连接;解锁时,所述手动解锁机构向所述电子锁壳体后端运动,与所述螺杆式离合机构脱离。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离合式电子锁,在解锁时,所述手动解锁机构向所述电子锁壳体后端运动,与所述螺杆式离合机构脱离以降低解锁力,使得解锁更为容易,简化电子锁的组装工序和质量管控,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合式电子锁,包括电子锁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式电子锁包括:与所述电子锁壳体进行装配连接的推杆机构、螺杆式离合机构、手动解锁机构以及变速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式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式离合机构包括传动螺母和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变速箱,另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螺母;所述传动螺母与所述推杆机构连接,所述变速箱驱动所述蜗杆转动,所述蜗杆带动所述传动螺母转动,所述传动螺母转动时推动所述推杆机构前后移动,实现上锁与解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式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螺母具备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连接所述传动螺母的所述蜗杆的连接端相配,以使得所述蜗杆转动时带动所述传动螺母转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式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机构包括推杆和推杆支架,所述推杆和所述推杆支架连接,所述推杆支架与所述螺杆式离合机构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式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支架上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电子锁壳体上设置的导槽相配,以使得所述推杆机构能沿着所述导槽做前后直线运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合式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在所述变速箱的驱动下进行正转或反转;所述蜗杆正转时,所述传动螺母正转,带动所述推杆机构向所述电子锁壳体后端运动;所述蜗杆反转时,所述传动螺母反转,带动所述推杆机构向所述电子锁壳体前端运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合式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机构向所述电子锁壳体后端运动时,当所述推杆机构的顶面与所述电子锁壳体的内端面接触,所述蜗杆停止旋转。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合式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机构向所述电子锁壳体前端运动时,当所述推杆机构的外端面与所述电子锁壳体的内端面接触,所述蜗杆停止旋转。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式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解锁机构在解锁时向所述电子锁壳体后端运动,驱动所述传动螺母绕所述螺杆旋转,同时向后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合式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螺母绕所述螺杆旋转,同时向后移动时,所述螺杆旋转或不旋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合式电子锁,包括电子锁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式电子锁包括:与所述电子锁壳体进行装配连接的推杆机构、螺杆式离合机构、手动解锁机构以及变速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式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式离合机构包括传动螺母和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变速箱,另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螺母;所述传动螺母与所述推杆机构连接,所述变速箱驱动所述蜗杆转动,所述蜗杆带动所述传动螺母转动,所述传动螺母转动时推动所述推杆机构前后移动,实现上锁与解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式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螺母具备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连接所述传动螺母的所述蜗杆的连接端相配,以使得所述蜗杆转动时带动所述传动螺母转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式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机构包括推杆和推杆支架,所述推杆和所述推杆支架连接,所述推杆支架与所述螺杆式离合机构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式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支架上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电子锁壳体上设置的导槽相配,以使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水万曹海忠曾昔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东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