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三轮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5738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4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三轮车车架,涉及三轮车技术领域,包括车架主体,车架主体的表面设有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支撑台、四个支撑块、两个支撑轴、支撑管、安装块、两个第一减震器、支撑机构和抗震组件,支撑台固定设置在车架主体的一端,支撑台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两个等距设置的支撑块,每两个相对应的支撑块之间均转动连接有支撑轴,支撑台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支撑管,支撑管内壁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安装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能第一减震器、第二减震器的相互配合够吸收后轮跳动时产生的冲击力,通过这样的设计,车辆行驶中的震动和颠簸可以得到有效的降低,从而提高了驾驶人员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三轮车车架,特别涉及一种减震三轮车车架,属于三轮车。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三轮车作为一种环保出行工具,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目前市场上的三轮车存在着行驶中的震动和颠簸较大的问题,影响了骑行的舒适性和平稳性,因此,设计一种减震三轮车车架;

2、其中申请号为“cn201621425781.x”所公开的“一种减震三轮车车架”也是日益成熟的技术,包括左主管、右主管、上主管、前横管、后横管,发动机固定装置;左主管的一端和右主管的一端固接,左主管和右主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后横管固接;所述前横管两端分别与左主管和右主管固接;左主管和右主管固接的那端与上横管一端固接,上横管另一端与前横管固接;发动机固定架安装在左主管和右主管上且位于前横管和后横管之间。采用两级弹簧减震的方式将三轮车发动机的震动吸收,大幅提高了驾驶和乘坐三轮车的舒适性;采用本技术将三轮车发动机的震动吸收,大幅提高了驾驶和乘坐三轮车的舒适性;在发动机固定装置下方设置挡板有效的保证了减震弹簧部位的减震效果,保护了设置在上方的发动机;

3、但是上述方式在实际使用时还存在以下缺陷:当路面不平坦的时候,车架震动容易传递给驾驶人员,该车架没有对乘坐支撑结构的减震效果进行提升,容易降低驾驶人员的舒适性,车架的减震效果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三轮车车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没有对乘坐支撑结构的减震效果进行提升,容易降低驾驶人员的舒适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三轮车车架,包括车架主体,所述车架主体的表面设有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支撑台、四个支撑块、两个支撑轴、支撑管、安装块、两个第一减震器、支撑机构和抗震组件,所述支撑台固定设置在车架主体的一端,所述支撑台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两个等距设置的支撑块,每两个相对应的所述支撑块之间均转动连接有支撑轴,所述支撑台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内壁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一减震器。

3、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个定位槽、支撑柱、防水盒、若干个第二减震器和车座,两个所述定位槽分别开设在支撑管的两侧,所述支撑柱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一减震器的顶端,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设置有防水盒,所述防水盒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等距设置的第二减震器,若干个所述第二减震器的顶端固定设置车座。

4、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的表面分别与两个定位槽的内壁滑动配合。

5、优选的,所述抗震组件包括两个支撑臂、两个第一连接座、两个第三减震器、两个第二连接座和两个橡胶板,两个所述支撑臂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支撑轴的表面,每个所述支撑臂顶端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座,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内部均通过短轴铰接连接有第三减震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座分别固定设置在支撑管顶部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内部均分别与两个第三减震器顶端的短轴铰接连接,两个所述橡胶板分别固定设置在车架主体的顶端与底端。

6、优选的,所述车座的表面固定设置有缓冲垫。

7、优选的,其中位于顶端的所述橡胶板的表面固定设置有防护板。

8、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臂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轴承管。

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减震三轮车车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为了提高驾驶人员乘坐的舒适性,车轮将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传递给第三减震器进行减震,从而减少对车架主体的振动,提高了稳定性,通过第一减震器减少车架主体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传递给支撑柱,同时在第一减震器的顶端通过支撑柱设置有防水盒,在防水盒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减震器起到双重减震的作用,通过能第一减震器、第二减震器的相互配合够吸收后轮跳动时产生的冲击力,通过这样的设计,车辆行驶中的震动和颠簸可以得到有效的降低,从而提高了驾驶人员的舒适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三轮车车架,包括车架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体(1)的表面设有减震组件(2),所述减震组件(2)包括支撑台(21)、四个支撑块(22)、两个支撑轴(23)、支撑管(24)、安装块(25)、两个第一减震器(26)、支撑机构(27)和抗震组件(5),所述支撑台(21)固定设置在车架主体(1)的一端,所述支撑台(21)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两个等距设置的支撑块(22),每两个相对应的所述支撑块(22)之间均转动连接有支撑轴(23),所述支撑台(2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支撑管(24),所述支撑管(24)内壁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安装块(25),所述安装块(25)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一减震器(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三轮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7)包括两个定位槽(271)、支撑柱(272)、防水盒(273)、若干个第二减震器(274)和车座(275),两个所述定位槽(271)分别开设在支撑管(24)的两侧,所述支撑柱(272)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一减震器(26)的顶端,所述支撑柱(272)的顶端固定设置有防水盒(273),所述防水盒(273)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等距设置的第二减震器(274),若干个所述第二减震器(274)的顶端固定设置车座(27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三轮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72)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定位块(3),两个所述定位块(3)的表面分别与两个定位槽(271)的内壁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三轮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组件(5)包括两个支撑臂(51)、两个第一连接座(52)、两个第三减震器(53)、两个第二连接座(54)和两个橡胶板(55),两个所述支撑臂(51)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支撑轴(23)的表面,每个所述支撑臂(51)顶端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座(52),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座(52)的内部均通过短轴铰接连接有第三减震器(53)),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座(54)分别固定设置在支撑管(24)顶部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座(54)的内部均分别与两个第三减震器(53)顶端的短轴铰接连接,两个所述橡胶板(55)分别固定设置在车架主体(1)的顶端与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三轮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275)的表面固定设置有缓冲垫(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震三轮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其中位于顶端的所述橡胶板(55)的表面固定设置有防护板(4)。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震三轮车车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臂(51)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轴承管(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三轮车车架,包括车架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体(1)的表面设有减震组件(2),所述减震组件(2)包括支撑台(21)、四个支撑块(22)、两个支撑轴(23)、支撑管(24)、安装块(25)、两个第一减震器(26)、支撑机构(27)和抗震组件(5),所述支撑台(21)固定设置在车架主体(1)的一端,所述支撑台(21)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两个等距设置的支撑块(22),每两个相对应的所述支撑块(22)之间均转动连接有支撑轴(23),所述支撑台(2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支撑管(24),所述支撑管(24)内壁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安装块(25),所述安装块(25)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一减震器(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三轮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7)包括两个定位槽(271)、支撑柱(272)、防水盒(273)、若干个第二减震器(274)和车座(275),两个所述定位槽(271)分别开设在支撑管(24)的两侧,所述支撑柱(272)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一减震器(26)的顶端,所述支撑柱(272)的顶端固定设置有防水盒(273),所述防水盒(273)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等距设置的第二减震器(274),若干个所述第二减震器(274)的顶端固定设置车座(27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小亲史李恒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冠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