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内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4782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4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内套管,涉及内套筒的领域,为了改善由于现有衬套不具备限位结构,对减震器防护时,减震器易在工作过程中因为侧向力而移动,影响减震器正常工作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液位报警器,该内套管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环,两组所述连接环远离套筒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齿环,所述齿环由若干组齿部组成,两组相邻的所述齿部之间且位于连接环的一端均开设有齿槽,所述套筒内部的中心处开设有中通槽,所述套筒的内部且位于中通槽的外侧开设有第一环形腔和第二环形腔,本技术通过设计能够对减震器进行限位防护,避免减震器在工作过程中易因侧向力而发生移动的现象,进而保证减震器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内套筒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套筒。


技术介绍

1、传统减震器衬套是由金属套管与橡胶硫化成为一体;金属套管在硫化之前与橡胶接触的部位需要喷涂粘合剂通过硫化来与橡胶粘接成橡胶衬套总成。由于这种结构的衬套径向刚度局限性大,满足不了大载重量的需求,同时使得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扭转刚度过高,而扭转时刚度过大会导致车辆行驶过程中对衬套的损伤会。

2、经检索,公开号:cn114135613a,公开了一种新结构减震器衬套,包括:外套总成和同轴布置在外套总成内的芯筒总成,其中:外套总成包括外套、同轴布置在外套内侧的内套、以及位于外套与内套之间并经硫化与二者形成一体的橡胶体;芯筒总成包括芯筒和包覆在芯筒外周并经硫化与芯筒形成一体的弹性体。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常规衬套满足不了大车型高载重的车辆需要的高径向刚度和小扭转刚度的问题,满足了衬套在大载重车型中需要保证刚度和耐久的要求。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申请案中通过在外套总成的内侧设置芯筒总成,并使芯筒总成包括芯筒和包覆在芯筒外周并经硫化与芯筒形成一体的弹性体,这种设置方式降低了产品扭转刚度,在衬套产生扭转时,芯筒总成与外套总成之间在弹性体的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变形空间,不至于出现扭损。同时,芯筒总成中的芯筒与内套、外套和橡胶体的组合增强了径向的承载力,提升的产品的耐久。从而解决了常规衬套满足不了大车型高载重的车辆需要的高径向刚度和小扭转刚度的问题,满足了衬套在大载重车型中需要保证刚度和耐久,然而上述申请案中的衬套不具备限位结构,对减震器防护时,减震器易在工作过程中因为侧向力而移动,从而会影响减震器正常工作的问题。

4、因此对于现有新结构减震器衬套的改进,设计一种新型内套筒以改变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由于现有衬套不具备限位结构,对减震器防护时,减震器易在工作过程中因为侧向力而移动,影响减震器正常工作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液位报警器。

2、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内套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内套管,该内套管主体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环,两组所述连接环远离套筒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齿环,所述齿环由若干组齿部组成,两组相邻的所述齿部之间且位于连接环的一端均开设有齿槽,所述套筒内部的中心处开设有中通槽,所述套筒的内部且位于中通槽的外侧开设有第一环形腔和第二环形腔,所述第一环形腔的内部设有吸音层。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减震器插入至套筒内部的中通槽内,同时使得减震器的两端与套筒两端的齿环对应插接,对减震器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防止减震器在工作过程中因为侧向力而移动,从而避免减震器偏离原有的轴线,从而保证减震器的正常工作,此外,通过内套管主体两端的齿环对内部的减震器进行防护,防止因为雨水、泥土等外部因素进入套筒内部,而影响减震器的工作效果,通过对减震器的防护作用,使得减震器更加耐用,延长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5、所述第一环形腔的内部设有吸音层,所述吸音层具体为吸音棉材料制作,所述套筒为金属钢材料制作。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音层的设置,使得该内套管使用期间具备吸效果,从而起到减噪作用。

7、可选的,所述套筒的内部且位于第二环形腔的内壁处固定连接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为氯丁橡胶材料制作。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层的设置,氯丁橡胶材料制作的防护层防水效果较好,便于对减震液进行储装,避免减震液发生泄露现象。

9、可选的,所述防护层的内部储装有减震液。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液的设置,能够减轻内套管主体使用期间的震动,提高内套管主体减震效果。

11、可选的,所述套筒的外侧设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为高铬合金材料制作。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磨层的设置,耐磨层位于套筒的最外侧,高铬合金材料制作的耐磨层不仅具备良好的耐磨性能,同时还具备优异的热稳定性,通过耐磨层对套筒外壁进行耐磨防护,避免套筒长期与外界直接接触而易出现磨损现象,进而延长内套管主体的使用寿命。

13、可选的,所述套筒外部的两端直径大小小于外部的中间部位直径大小,且所述套筒的中间部位与两端的衔接处呈弧形下滑状结构设计。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的设置,利用套筒对减震器的外表面进行包裹,进而对减震器进行保护。

15、可选的,若干组所述齿部的一端与连接环外圆周壁的衔接处均设有倾斜部,且所述倾斜部和套筒与水平的夹角均为40°。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部的设置,通过将齿部与减震器相接触,方便固定减震器的位置,防止减震器在工作过程中因为侧向力而移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8、本技术通过将减震器插入至套筒内部的中通槽内,同时使得减震器的两端与套筒两端的齿环对应插接,对减震器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防止减震器在工作过程中因为侧向力而移动,从而避免减震器偏离原有的轴线,从而保证减震器的正常工作,此外,通过内套管主体两端的齿环对内部的减震器进行防护,防止因为雨水、泥土等外部因素进入套筒内部,而影响减震器的工作效果,通过对减震器的防护作用,使得减震器更加耐用,延长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内套管,该内套管包括套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环(2),两组所述连接环(2)远离套筒(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齿环(3),所述齿环(3)由若干组齿部(301)组成,两组相邻的所述齿部(301)之间且位于连接环(2)的一端均开设有齿槽(302),所述套筒(1)内部的中心处开设有中通槽(201),所述套筒(1)的内部且位于中通槽(201)的外侧开设有第一环形腔(4)和第二环形腔(5),所述第一环形腔(4)的内部设有吸音层(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内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层(401)具体为吸音棉材料制作,所述套筒(1)为金属钢材料制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内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的内部且位于第二环形腔(5)的内壁处固定连接有防护层(501),所述防护层(501)为氯丁橡胶材料制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内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501)的内部储装有减震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内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的外侧设有耐磨层(6),所述耐磨层(6)为高铬合金材料制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内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外部的两端直径大小小于外部的中间部位直径大小,且所述套筒(1)的中间部位与两端的衔接处呈弧形下滑状结构设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内套管,其特征在于,若干组所述齿部(301)的一端与连接环(2)外圆周壁的衔接处均设有倾斜部(3011),且所述倾斜部(3011)和套筒(1)与水平的夹角均为4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内套管,该内套管包括套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环(2),两组所述连接环(2)远离套筒(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齿环(3),所述齿环(3)由若干组齿部(301)组成,两组相邻的所述齿部(301)之间且位于连接环(2)的一端均开设有齿槽(302),所述套筒(1)内部的中心处开设有中通槽(201),所述套筒(1)的内部且位于中通槽(201)的外侧开设有第一环形腔(4)和第二环形腔(5),所述第一环形腔(4)的内部设有吸音层(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内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层(401)具体为吸音棉材料制作,所述套筒(1)为金属钢材料制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内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的内部且位于第二环形腔(5)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宣章翁炜立王纪忠陈声才胡利斌倪思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华虹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