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车架和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3497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35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车车架和电动车,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包括主梁管、头管和边管,主梁管包括沿电动车高度方向顺次连接的第一直管段、第二直管段和第三直管段,第一直管段和第三直管段沿电动车长度方向错位设置,第一直管段背离第二直管段的一端与头管固定连接,第三直管段背离第二直管段的一端与边管固定连接,第一直管段与头管的夹角为25°‑35°。本申请通过将第一直管段背离第二直管段的一端与头管固定连接,将第三直管段背离第二直管段的一端与边管固定连接,并使得第一直管段与头管的夹角为25°‑35°,由此,能够增大主梁管与头管连接处的接触面积,提高主梁管与头管的连接强度,从而有助于减轻电动车的自重,并减少施工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动车,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车车架和电动车


技术介绍

1、电动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交通工具。电动车车架作为主要的承重部件,是电动车的主要组件之一,电动车车架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其使用时的安全性,进而影响电动车的整体功能(装配性等)和性能(刚度、强度等)。

2、其中,主梁管与头管连接的可靠性对电动车车架的安全性有重要的作用,若主梁管与头管的连接处出现质量问题,将直接影响车辆的使用甚至造成车辆解体。现有技术中,主梁管多采用直管或单弯主梁管,使得主梁管与头管连接处的接触面积较小,需通过设置加强板来保证主梁管与头管的连接强度,既增加了车辆自重,又增加了施工工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车车架和电动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加强板来保证主梁管与头管的连接强度而导致的电动车自重较大和施工工序繁琐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动车车架,包括主梁管、头管和边管,主梁管包括沿电动车高度方向顺次连接的第一直管段、第二直管段和第三直管段,第一直管段和第三直管段沿电动车长度方向错位设置,第一直管段背离第二直管段的一端与头管固定连接,第三直管段背离第二直管段的一端与边管固定连接,第一直管段与头管的夹角为25°-35°。

4、可选地,第一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的夹角为145°-155°。

5、可选地,第二直管段和第三直管段的夹角为145°-155°。

6、可选地,第一直管段和第三直管段与水平面垂直。

7、可选地,第一直管段与第三直管段相互平行。

8、可选地,在第一直管段背离第二直管段的一端设置有贴合面,第一直管段经贴合面与头管贴合设置,贴合面的面积大于第一直管段的横截面的面积。

9、可选地,第一直管段与头管焊接。

10、可选地,第三直管段与边管可拆卸连接。

11、可选地,在第三直管段背离第二直管段的一端开设有通孔,边管固定穿设于通孔。

12、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上述任一种的电动车车架。

13、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

1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车架和电动车,包括主梁管、头管和边管,主梁管包括沿电动车高度方向顺次连接的第一直管段、第二直管段和第三直管段,第一直管段和第三直管段沿电动车长度方向错位设置,第一直管段背离第二直管段的一端与头管固定连接,第三直管段背离第二直管段的一端与边管固定连接,第一直管段与头管的夹角为25°-35°。电动车车架包括主梁管、头管和边管,头管和边管分别固定连接至主梁管的相对两端,并且主梁管可以经弯管机两次弯折形成三段式结构,三段式结构即为沿电动车高度方向顺次连接的第一直管段、第二直管段和第三直管段,其中,第一直管段和第三直管段沿电动车长度方向错位设置,然后将第一直管段背离第二直管段的一端与头管固定连接,将第三直管段背离第二直管段的一端与边管固定连接,并使得第一直管段与头管的夹角为25°-35°,由此,能够增大主梁管与头管连接处的接触面积,提高主梁管与头管的连接强度,从而有助于减轻电动车的自重,并减少施工工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管(100)、头管(200)和边管(300),所述主梁管(100)包括沿电动车高度方向顺次连接的第一直管段(110)、第二直管段(120)和第三直管段(130),所述第一直管段(110)和所述第三直管段(130)沿所述电动车长度方向错位设置,所述第一直管段(110)背离所述第二直管段(120)的一端与所述头管(200)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直管段(130)背离所述第二直管段(120)的一端与所述边管(30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直管段(110)与所述头管(200)的夹角为25°-3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段(110)和第二直管段(120)的夹角为145°-15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管段(120)和第三直管段(130)的夹角为145°-15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段(110)和所述第三直管段(130)与水平面垂直。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段(110)与第三直管段(130)相互平行。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直管段(110)背离所述第二直管段(120)的一端设置有贴合面(140),所述第一直管段(110)经所述贴合面(140)与所述头管(200)贴合设置,所述贴合面(140)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直管段(110)的横截面的面积。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段(110)与所述头管(200)焊接。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直管段(130)与所述边管(300)可拆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直管段(130)背离所述第二直管段(120)的一端开设有通孔(131),所述边管(300)固定穿设于所述通孔(131)。

10.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车架(1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管(100)、头管(200)和边管(300),所述主梁管(100)包括沿电动车高度方向顺次连接的第一直管段(110)、第二直管段(120)和第三直管段(130),所述第一直管段(110)和所述第三直管段(130)沿所述电动车长度方向错位设置,所述第一直管段(110)背离所述第二直管段(120)的一端与所述头管(200)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直管段(130)背离所述第二直管段(120)的一端与所述边管(30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直管段(110)与所述头管(200)的夹角为25°-3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段(110)和第二直管段(120)的夹角为145°-15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管段(120)和第三直管段(130)的夹角为145°-15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段(110)和所述第三直管段(130)与水平面垂直。

5.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旗毛浩王皓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