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孔压料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3374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3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翻孔压料顶出机构,包括上下对置的翻孔凸模和翻孔凹模,以及设置在模架上可固定翻孔凹模的下固定板,翻孔凹模内部套设有可顶出成型翻孔后的产品的内托,内托顶端中间处开设有嵌合孔,嵌合孔形成供坯料的翻孔预冲孔部翻转的翻料空间;翻孔凸模和翻孔凹模配合时,翻孔凸模的成型凸部可与嵌合孔嵌合,并挤压坯料在翻料空间内翻转;本技术能够将整个翻孔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有效避免大幅度翻孔而产生较大的作用力,防止产品开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冲压翻孔,特别是涉及一种翻孔压料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1、随着产品造型设计的不断创新,产品的形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也对冲压成型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部分产品存在翻孔特征,翻孔时,先采用冲孔冲头在坯料上预冲出小孔,再使用翻孔冲头对预冲孔进行翻孔,翻孔即沿预冲孔周围将坯料翻转成侧立凸缘。

2、cn112620441a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翻孔顶出器,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上设有标准螺钉,模具本体上方设有翻孔顶出块,翻孔顶出块中间设有翻孔,翻孔下侧设有限位槽,标准螺钉上端伸入翻孔顶出块内,限位槽对标准螺钉上端进行限位,标准螺钉上套设有标准弹簧,标准弹簧设置在模具本体和翻孔顶出块之间;通过将标准螺钉固定在模具本体上,移动翻孔顶出块使标准螺钉向上顶出,结构简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组件可靠性;但是该结构中顶出块与坯料的翻孔预冲孔部之间形成整体面接触,翻孔时,缺乏供预冲孔翻转的翻料空间,坯料仅能一次性大幅度翻孔成型,翻孔的过程中产生较大作用力,产品容易出现开裂,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翻孔压料顶出机构,该翻孔压料顶出机构能够避免大幅度翻孔而产生较大的作用力,从而防止产品开裂。

2、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翻孔压料顶出机构,包括上下对置的翻孔凸模和翻孔凹模,以及设置在模架上可固定翻孔凹模的下固定板,翻孔凹模内部套设有可顶出成型翻孔后的产品的内托,内托顶端中间处开设有嵌合孔,嵌合孔形成供坯料的翻孔预冲孔部翻转的翻料空间;翻孔凸模和翻孔凹模配合时,翻孔凸模的成型凸部可与嵌合孔嵌合,并挤压坯料在翻料空间内翻转。

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可以做如下改进:

5、进一步地,所述嵌合孔的直径与翻孔凸模的成型凸部的直径对应。

6、进一步地,所述下固定板内部形成容置翻孔凹模的安装腔,安装腔中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可向内托提供竖直向上的作用力,使得内托在成型翻孔后恢复原位置,并顶出成型翻孔后的产品。

7、进一步地,所述内托的下端设置有环形凸缘,环形凸缘的直径大于内托直径;静止时,弹性件支撑环形凸缘与第二翻孔模的下端面挡止配合,使得内托的上端面与第二翻孔模的上端面保持平齐。

8、进一步地,所述下固定板的安装腔下端形成有下安装口,弹性件通过下安装口进入安装腔中支撑内托上的环形凸缘,并通过下垫板进行封闭。

9、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环形凸缘连接,另一端与下垫板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嵌装在下垫板上的弹簧导向管,弹簧导向管内置有弹簧,内托上的环形凸缘底部设置有一连接柱,连接柱与内托同轴设置,连接柱竖直向下延伸,延伸至与弹簧导向管可移动连接,并通过弹簧导向管内置的弹簧对连接柱提供作用力。

11、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导向管的上端竖直向上延伸出下垫板的上端面,并延伸入第二翻孔模的安装腔中与内托上的连接柱活动套接;下垫板内部形成用于嵌装弹簧导向管的嵌装腔,下垫板的上端形成连通嵌装腔的嵌装口,下垫板的下端封闭;弹簧的一端抵接下垫板,另一端抵接连接柱。

12、进一步地,在所述下固定板的安装腔一侧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连通安装腔,翻孔凹模与限位槽相对的一侧开设有台阶面,台阶面与限位槽的底面平齐,限位槽内可拆卸叠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与第二翻孔模的台阶面档止配合。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4、(1)本技术通过在翻孔凹模内部套设有内托,内托顶端中间处开设有嵌合孔,以形成供坯料的翻孔预冲孔部翻转的翻料空间,坯料的翻孔预冲孔部可先在嵌合孔内向下翻转一定角度,随着翻孔凸模继续向下移动并进入嵌合孔内,坯料的翻孔预冲孔部逐渐脱离嵌合孔,继续弯曲至与翻孔凹模的成型凹部内壁贴合;整个翻孔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有效避免大幅度翻孔而产生较大的作用力,防止产品开裂;

15、(2)本技术通过该弹簧导向管可引导弹簧轴向伸缩,在竖直方向上形成弹力,以集中驱动内托移动并快速顶出产品,避免弹簧摇摆晃动影响成型翻孔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孔压料顶出机构,包括上下对置的翻孔凸模和翻孔凹模,以及设置在模架上可固定翻孔凹模的下固定板,其特征在于,翻孔凹模内部套设有可顶出成型翻孔后的产品的内托,内托顶端中间处开设有嵌合孔,嵌合孔形成供坯料的翻孔预冲孔部翻转的翻料空间;翻孔凸模和翻孔凹模配合时,翻孔凸模的成型凸部可与嵌合孔嵌合,并挤压坯料在翻料空间内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孔压料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孔的直径与翻孔凸模的成型凸部的直径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孔压料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板内部形成容置翻孔凹模的安装腔,安装腔中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可向内托提供竖直向上的作用力,使得内托在成型翻孔后恢复原位置,并顶出成型翻孔后的产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孔压料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托的下端设置有环形凸缘,环形凸缘的直径大于内托直径;静止时,弹性件支撑环形凸缘与第二翻孔模的下端面挡止配合,使得内托的上端面与第二翻孔模的上端面保持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孔压料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板的安装腔下端形成有下安装口,弹性件通过下安装口进入安装腔中支撑内托上的环形凸缘,并通过下垫板进行封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孔压料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环形凸缘连接,另一端与下垫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孔压料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嵌装在下垫板上的弹簧导向管,弹簧导向管内置有弹簧,内托上的环形凸缘底部设置有一连接柱,连接柱与内托同轴设置,连接柱竖直向下延伸,延伸至与弹簧导向管可移动连接,并通过弹簧导向管内置的弹簧对连接柱提供作用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翻孔压料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导向管的上端竖直向上延伸出下垫板的上端面,并延伸入第二翻孔模的安装腔中与内托上的连接柱活动套接;下垫板内部形成用于嵌装弹簧导向管的嵌装腔,下垫板的上端形成连通嵌装腔的嵌装口,下垫板的下端封闭;弹簧的一端抵接下垫板,另一端抵接连接柱。

9.根据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翻孔压料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固定板的安装腔一侧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连通安装腔,翻孔凹模与限位槽相对的一侧开设有台阶面,台阶面与限位槽的底面平齐,限位槽内可拆卸叠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与第二翻孔模的台阶面档止配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孔压料顶出机构,包括上下对置的翻孔凸模和翻孔凹模,以及设置在模架上可固定翻孔凹模的下固定板,其特征在于,翻孔凹模内部套设有可顶出成型翻孔后的产品的内托,内托顶端中间处开设有嵌合孔,嵌合孔形成供坯料的翻孔预冲孔部翻转的翻料空间;翻孔凸模和翻孔凹模配合时,翻孔凸模的成型凸部可与嵌合孔嵌合,并挤压坯料在翻料空间内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孔压料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孔的直径与翻孔凸模的成型凸部的直径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孔压料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板内部形成容置翻孔凹模的安装腔,安装腔中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可向内托提供竖直向上的作用力,使得内托在成型翻孔后恢复原位置,并顶出成型翻孔后的产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孔压料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托的下端设置有环形凸缘,环形凸缘的直径大于内托直径;静止时,弹性件支撑环形凸缘与第二翻孔模的下端面挡止配合,使得内托的上端面与第二翻孔模的上端面保持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孔压料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板的安装腔下端形成有下安装口,弹性件通过下安装口进入安装腔中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小龙何永烈屈文敏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陆科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