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生产混凝土管桩顺序一般是采用先装钢筋笼、布混凝土料、合模、后张拉,再离心成型。此方法生产的混凝土管桩主要有以下缺陷1、质量方面生产出来的混凝土管桩出现合缝处漏浆、合缝比较宽等现象,同时造 成管桩在施工时容易打烂及影响其使用期限;2、设备方面在钢模进行合模时因混凝土颗粒掉落难以合紧,造成上下模跑轮之 间间隙较大,从而造成钢模在离心时跳动,损坏钢模与离心机;3、安全方面因有混凝土颗粒掉落,风炮手在对钢模的合模进行清理时容易将手 压伤,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4、所需劳动力方面因在混凝土布料时,有大量的颗粒会掉落,须要人员及时进行 清理和插捣,每班至少需要4 6人来清理这些掉落的混凝土颗粒,浪费人力;5、辅料方面由于在混凝土进行布料时混凝土颗粒容易散落在平车和地面上,需 要大量的铁铲和扫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加工方便, 成本相对较低、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效率较高的混凝土管桩的生产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案,包括以下步骤A、将生产管桩所需要的笼筋装入模具后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管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生产管桩所需要的笼筋装入模具后,合上上、下模,上紧螺丝;B、对上述模具内的笼筋进行张拉,施加预应力;C、将预配好的混凝土料输送到模具内腔;D、将模具吊放在离心机上离心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芳斌,陈巧,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建华管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