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力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螺旋换热管的支撑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螺旋管式换热管器或蒸汽发生器,目前国际上大都采用硬支撑结构,例如德 国THTR钍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换热管的支撑结构以及HTR-M0DULE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 器换热管的支撑结构。传热管束通过固定结构固定于支撑板上,换热管束的固定结构为双 层,里层为两个半圆状套管,套管的外表面带有一定的锥度。外层结构为一完整套管,套管 的内表面带有一定的锥度。里外套管相互卡紧,将换热管束固定于支撑板上。固定好后,需 对里外层固定件进行焊接。采用硬支撑方式,能够对换热管在径向和竖直方向进行很好的 定位,在正常运行工程中不会使不同换热管间的温差增加很大,但该支撑同时也限制了换 热管在径向的膨胀,会产生相应的熊抱效应,有可能会使换热管产生应力失效。上述的硬支撑结构在进行换热管组装时非常复杂。首先需要在支撑板相应的位置 打好孔,然后在开孔处布置换热管的固定件;接着再将换热管从里层到外层依次旋入;最 后再在支撑板的每个开孔处进行机械+焊接的固定。整个的换热管的安装工序异常复杂, 安装的工期很长,而且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换热管的支撑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固定结构包括: 悬挂肋板,位于换热管束的顶端,用于承受所有换热管以及换热管内部流体介质的重量; 承重条,与所述悬挂肋板连接,位于换热管的内侧,包括承载条和卡齿,在所述承载条的背面和卡齿的反面设置有限位槽,使得相邻内层承重条的卡齿以及固定条卡在所述限位槽内; 固定条,位于换热管的外侧,所述固定条在对应承重条卡齿的位置设置有开孔,使得卡齿的端头穿过并与所述固定条固定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雒晓卫,李笑天,何树延,吴莘馨,王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