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楼承板成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6719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楼承板成型机,包括框架、上挤压机构和下挤压机构,所述上挤压机构和下挤压机构均设置在框架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两竖直侧壁均设置有滑槽和旋动槽,所述滑槽沿着框架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旋动槽设置为扇形结构,下端设置为开口,上端与滑槽的下端相通;所述下挤压机构上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带动杆、两根斜撑板和两个套接管,所述带动杆设置在框架的下方,中部套设有连板,所述连板上螺纹插接有调节螺杆;本技术设置调节组件,可改变下挤压机构相对上挤压机构的位置,以便将不同厚度的钢板加工成楼承板,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楼承板加工,具体为一种新型楼承板成型机


技术介绍

1、用于生产楼承板的成型机类型较多,比如专利号为cn218430120u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新型楼承板成型机,包括成型机框架,所述成型机框架内部的顶端均插设有驱动辊,顶端所述驱动辊的外壁两端均套设有尺寸相匹配的凹槽模具盘,底端所述驱动辊的外壁两端均套设有尺寸相匹配的凸块模具盘,凸块模具盘的位置分别与凹槽模具盘的位置相垂直,所述驱动辊的两端外壁均开凿有调节移动槽,两个凸块模具盘以及两个凹槽模具盘均通过插块顶端与底端的限位滑块在调节移动槽内限位滑槽位置的滑动即可调节相邻之间的距离。

2、上述专利提供的成型机中套设有模具盘的驱动辊相对框架不可移动设置,这就造成其只能将某一厚度的镀锌钢板加工成楼承板,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楼承板成型机,旨在改善现有的成型机无法根据钢板厚度的不同调节模具盘的高度,技术较差的问题。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楼承板成型机,包括框架、上挤压机构和下挤压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楼承板成型机,包括框架(1)、上挤压机构(2)和下挤压机构(3),所述上挤压机构(2)和下挤压机构(3)均设置在框架(1)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两竖直侧壁均设置有滑槽(11)和旋动槽(15),所述滑槽(11)沿着框架(1)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旋动槽(15)设置为扇形结构,下端设置为开口,上端与滑槽(11)的下端相通;所述下挤压机构(3)上设置有调节组件(4),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带动杆(41)、两根斜撑板(45)和两个套接管(44),所述带动杆(41)设置在框架(1)的下方,中部套设有连板(42),所述连板(42)上螺纹插接有调节螺杆(43),两个所述的套接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楼承板成型机,包括框架(1)、上挤压机构(2)和下挤压机构(3),所述上挤压机构(2)和下挤压机构(3)均设置在框架(1)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两竖直侧壁均设置有滑槽(11)和旋动槽(15),所述滑槽(11)沿着框架(1)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旋动槽(15)设置为扇形结构,下端设置为开口,上端与滑槽(11)的下端相通;所述下挤压机构(3)上设置有调节组件(4),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带动杆(41)、两根斜撑板(45)和两个套接管(44),所述带动杆(41)设置在框架(1)的下方,中部套设有连板(42),所述连板(42)上螺纹插接有调节螺杆(43),两个所述的套接管(44)分别套设在下挤压机构(3)的两端,且分别位于两条滑槽(11)内,两根所述的斜撑板(45)分别贯穿两个旋动槽(15)设置,上端与套接管(44)连接,下端套设在带动杆(4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楼承板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板(42)活动设置在框架(1)的下方,所述调节螺杆(43)的端部贯穿框架(1)下方的凸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楼承板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春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捡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