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粘附性的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粘附性的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4016532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粘附性的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先提供了修复凝胶产品盒,它是由分开存放的两个组分组成:组分1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海藻酸盐2~4%、增稠剂1~3%、抗菌剂0~0.1%、胶原蛋白0.1~0.2%,余量为溶剂;组分2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离子交联剂1~5%,余量为溶剂。将组分1和组分2混合可得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本发明专利技术修复凝胶使用方便,并且成胶迅速,耐酸性好,适用于酸性较强的胃部环境,且黏附力强,能与创面牢牢的结合起来,不易脱落,为创面修复提供良好的条件。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细胞相容性良好,创面修复效果优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粘附性的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1、微创内镜切除手术是早期消化道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2012年全球约有270万例新发病例用该手术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可以切除食管、胃和结肠粘膜的浅表肿瘤,同时保持粘膜下层和固有肌层的相对完整,但是尽管esd术后导致的组织损伤和出血较少,但也会留下较大的创面,处理不当会出现出血、穿孔甚至狭窄等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导致死亡率增加。因此,内镜治疗术后消化道创面处理也很关键。

2、1994年有人试图采用黄芪白芨胶(中药中提取的天然多糖成分)和α氰基丙烯酸酯类粘合剂在胃镜下覆盖胃溃疡创面;2017年有国外研究人员对狗的胃损伤模型进行了研究,其将新鲜羊膜缝合覆盖到胃损伤粘膜上并观察了21天,结果显示没有覆盖羊膜的创面没有观察到内皮化,而采用新鲜羊膜覆盖的创面大部分被新生的内皮细胞覆盖,证明胃损伤粘膜覆盖生物材料可以非常显著的促进损伤粘膜的重建和内皮化;聚乙醇酸(pga)膜片联合纤维蛋白胶也是一种消化道术后用来保护创面,防止进一步消化道损伤的材料,takimoto等将纤维蛋白胶联合pga膜片应用到猪的胃部、十二指肠等位置,结果发现覆盖pga膜片可有效避免消化液与创面接触,保持创面清洁,为后续创面的恢复提供条件;doyama等报道使用pga联合生物蛋白胶处理esd术后创面,可降低esd术后十二指肠发生穿孔的风险,在食管、十二指肠等部位巨大创面应用pga膜片可有效预防术后消化道因瘢痕而引起的狭窄。可见使用消化道创面敷料可以有效促进创面愈合。

3、但是,已有的用于消化道的创面敷料在发挥良好效果的同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脱离,并且在降解过程中可引起慢性炎症;(2)由于形状大部分为条形,在体内递送过程中会有操作困难等问题;(3)这些创面敷料的修复时间长,作用差。所以急需研发一种能方便作用到损伤部位,并具有良好创面修复功能的消化道敷料。经过调研发现目前此类产品在国内外均无类似的临床应用,外科修复消化道缺损以及促进创面的良好愈合仍然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粘附性的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以此解决现有消化道创面敷料易滑脱、易流动、难递送、低修复功能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产品盒,它是由分开存放的两个组分组成:

3、组分1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海藻酸盐2~4%、增稠剂1~3%、抗菌剂0~0.1%、胶原蛋白0.1~0.2%,余量为溶剂;

4、组分2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离子交联剂1~5%,余量为溶剂。

5、进一步地,前述的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产品盒是由分开存放的两个组分组成:

6、组分1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海藻酸盐2~3.4%、增稠剂1.3~1.7%、抗菌剂0~0.07%、胶原蛋白0.1~0.12%,余量为溶剂;

7、组分2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离子交联剂1%,余量为溶剂。

8、进一步地,

9、所述海藻酸盐为海藻酸钠;

10、和/或,所述增稠剂为硅酸镁锂、羟甲基纤维素、泊洛沙姆中的一种或多种;

11、和/或,所述抗菌剂为聚赖氨酸;

12、和/或,所述胶原蛋白为重组胶原蛋白;

13、和/或,所述离子交联剂为氯化钙。

14、进一步地,前述的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产品盒是由分开存放的两个组分组成:

15、组分1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海藻酸钠3.3~3.4%、硅酸镁锂1.6~1.7%、聚赖氨酸0.06~0.07%、重组胶原蛋白0.1%,余量为溶剂;

16、组分2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氯化钙1%,余量为溶剂;

17、或,它是由分开存放的两个组分组成:

18、组分1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海藻酸钠2%、羟甲基纤维素1%、泊洛沙姆0.3%、重组胶原蛋白0.12%,余量为溶剂;

19、组分2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氯化钙1%,余量为溶剂。

20、进一步地,

21、组分1中,所述重组胶原蛋白为重组iii型胶原蛋白、重组i型胶原蛋白、重组v型胶原蛋白、重组十七型胶原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22、和/或,组分1中,所述溶剂为水或nacl水溶液;

23、和/或,组分2中,所述溶剂为水。

24、进一步地,

25、组分1中,所述重组胶原蛋白为重组iii型胶原蛋白;

26、和/或,组分1中,所述溶剂为nacl水溶液时,nacl浓度为0.01~0.02%。

27、进一步地,组分1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8、(1)将海藻酸盐、增稠剂和抗菌剂溶于溶剂中;

29、(2)将重组胶原蛋白溶于溶剂中;

30、(3)将步骤(1)得到的溶液和步骤(2)得到的溶液混合,即得组分1。

31、进一步地,组分2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2、将氯化钙溶于溶剂中,即得组分2。

3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所述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34、取前述的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产品盒,将组分1和组分2混合,即得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

35、优选地,所述组分1和组分2的体积比为1:1~3;

36、更优选地,所述组分1和组分2的体积比为1:2。

3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前述的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产品盒或前述的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在制备创面修复材料中的用途;

38、优选地,所述创面修复材料为皮肤损伤修复材料和/或消化道粘膜损伤修复材料。

39、本专利技术的消化道损伤粘膜保护凝胶产品为分开的两种液体状态,包括高分子生物材料胶体溶液组分和交联剂组分,在使用过程中高分子胶体液可以由内窥镜喷洒到损伤粘膜表面,然后进一步喷涂交联剂即可使得凝胶固化成膜。在这个过程中,高分子生物材料自身所含有大量的羧基和羟基基团能与创面蛋白的氨基等通过氢键作用结合并粘附于创面,随后离子交联剂则将黏附于创面的高分子液体固定,防止胶体流动脱落。这种固化过程由生物高分子与离子之间的物理交联作用实现,条件温和,容易操作。该高分子创面保护胶避免了消化道消化液对损伤创面的刺激和消化作用,为损伤粘膜的愈合提供了条件。另外高分子生物材料组分中含有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具有优秀的促组织修复性能,这也是本专利技术的关键技术点,不止解决了粘膜保护胶的流动性和创面牢固结合问题,而且还添加了促修复的活性物质,提高了消化道损伤修复的效率。

4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41、(1)本专利技术的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成胶快速,黏附力好,能与创面牢牢的结合起来,不易脱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产品盒,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分开存放的两个组分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产品盒,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分开存放的两个组分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产品盒,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产品盒,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分开存放的两个组分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产品盒,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产品盒,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6任一项所述的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产品盒,其特征在于:组分1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6任一项所述的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产品盒,其特征在于:组分2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一种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10.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产品盒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在制备创面修复材料中的用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产品盒,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分开存放的两个组分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产品盒,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分开存放的两个组分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产品盒,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产品盒,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分开存放的两个组分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化道粘膜修复凝胶产品盒,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化道粘膜修复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成王云兵杨立胡兵叶连松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