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康复用间接艾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6512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7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医康复用间接艾灸装置,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部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矩形开口,所述放置板的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第二矩形开口,通过矩形块、蜗杆、蜗轮、传动杆、旋转齿轮、齿条板、移动块、限位锥和这些部件的相互配合,能够使两个移动块在相邻第二滑槽和第二滑块的限位下,向相对的一侧移动,使固定在相邻移动块上的限位锥插接在相邻隔物上,便于对其进行限位,避免其发生偏移,提高装置的艾灸效果,通过第一旋钮、螺纹管、螺纹杆、滑动板和穿刺头这些部件的相互配合,能够使滑动板在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块的限位下,向下移动,便于一次将间接物打孔,提高打孔的效率,进而提高装置的艾灸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中医艾灸,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医康复用间接艾灸装置


技术介绍

1、艾灸有多种,如悬起灸、雀啄灸和间接灸等,根据患者症状的差异,医生选择相应的艾灸方式。间接灸又称隔物灸,为中医常用的一种灸法,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病、关节炎、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消症散结等,需要在皮肤穴位上放置一层中医药饼作为隔物,再将点燃的艾炷放在隔物上进行熏蒸。

2、现有间接艾灸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间接物上需对其表面插若干个孔,通常使用者需要一个孔一个孔导通,这种方式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装置艾灸的效率,同时现有的装置在使用时,间接物缺乏限位的功能,艾灸者轻微移动容易使其移动,降低装置的艾灸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康复用间接艾灸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医康复用间接艾灸装置,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部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矩形开口,所述放置板的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第二矩形开口,两个所述第二矩形开口的内腔均设有限位机构,两个所述第二矩形开口的内腔靠近中间位置处均开设有盲槽,所述放置板的左右两侧靠近中间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三矩形开口,两个所述第三矩形开口分别与相邻盲槽相互贯通设置,所述放置板的顶部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所述放置板的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l形板,所述l形板的底部设有调节机构,所述放置板的底部靠近右侧处开设有若干个盲孔。

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矩形开口的内腔左右两侧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杆,相邻两个所述伸缩杆为前后设置,相邻两个所述伸缩杆的端部共同固定连接有防火弧形板,若干个所述伸缩杆的外侧均套设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相邻防火弧形板和相邻第一矩形开口内腔侧壁固定连接。

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位于l形板的顶部靠近中间位置处,所述l形板的顶部靠近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腔贯穿设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顶端与第一旋钮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管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板。

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l形板的右侧靠近底部处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活动连接在第一滑槽的内腔,所述滑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穿刺头。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矩形块,所述矩形块固定连接在位于左侧第三矩形开口的内腔底部靠近中间位置处,所述矩形块的左侧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腔贯穿设有蜗杆,所述蜗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所述蜗杆的右端与盲槽内腔右侧活动连接。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蜗杆的前侧靠近右端处啮合有蜗轮,所述蜗轮的顶部圆心处贯穿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顶端与相邻盲槽内腔顶部活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底端与第二矩形开口内腔底部活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外侧靠近底端处固定套设有旋转齿轮,所述旋转齿轮的后侧啮合有齿条板,所述齿条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锥。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和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矩形开口内腔靠近右侧处开设有第二矩形开口,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分别活动连接在相邻第二滑槽的内腔。

9、本技术所提供的有益效果是:

10、1、通过矩形块、蜗杆、蜗轮、传动杆、旋转齿轮、齿条板、移动块、限位锥和这些部件的相互配合,能够使两个移动块在相邻第二滑槽和第二滑块的限位下,向相对的一侧移动,使固定在相邻移动块上的限位锥插接在相邻隔物上,便于对其进行限位,避免其发生偏移,提高装置的艾灸效果。

11、2、通过第一旋钮、螺纹管、螺纹杆、滑动板和穿刺头这些部件的相互配合,能够使滑动板在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块的限位下,向下移动,便于一次将间接物打孔,提高打孔的效率,进而提高装置的艾灸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康复用间接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部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矩形开口,所述放置板的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第二矩形开口,两个所述第二矩形开口的内腔均设有限位机构,两个所述第二矩形开口的内腔靠近中间位置处均开设有盲槽,所述放置板的左右两侧靠近中间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三矩形开口,两个所述第三矩形开口分别与相邻盲槽相互贯通设置,所述放置板的顶部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所述放置板的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L形板,所述L形板的底部设有调节机构,所述放置板的底部靠近右侧处开设有若干个盲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康复用间接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开口的内腔左右两侧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杆,相邻两个所述伸缩杆为前后设置,相邻两个所述伸缩杆的端部共同固定连接有防火弧形板,若干个所述伸缩杆的外侧均套设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相邻防火弧形板和相邻第一矩形开口内腔侧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康复用间接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位于L形板的顶部靠近中间位置处,所述L形板的顶部靠近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腔贯穿设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顶端与第一旋钮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管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医康复用间接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L形板的右侧靠近底部处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活动连接在第一滑槽的内腔,所述滑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穿刺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康复用间接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矩形块,所述矩形块固定连接在位于左侧第三矩形开口的内腔底部靠近中间位置处,所述矩形块的左侧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腔贯穿设有蜗杆,所述蜗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所述蜗杆的右端与盲槽内腔右侧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中医康复用间接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的前侧靠近右端处啮合有蜗轮,所述蜗轮的顶部圆心处贯穿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顶端与相邻盲槽内腔顶部活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底端与第二矩形开口内腔底部活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外侧靠近底端处固定套设有旋转齿轮,所述旋转齿轮的后侧啮合有齿条板,所述齿条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中医康复用间接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和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矩形开口内腔靠近右侧处开设有第二矩形开口,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分别活动连接在相邻第二滑槽的内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康复用间接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部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矩形开口,所述放置板的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第二矩形开口,两个所述第二矩形开口的内腔均设有限位机构,两个所述第二矩形开口的内腔靠近中间位置处均开设有盲槽,所述放置板的左右两侧靠近中间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三矩形开口,两个所述第三矩形开口分别与相邻盲槽相互贯通设置,所述放置板的顶部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所述放置板的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l形板,所述l形板的底部设有调节机构,所述放置板的底部靠近右侧处开设有若干个盲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康复用间接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开口的内腔左右两侧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杆,相邻两个所述伸缩杆为前后设置,相邻两个所述伸缩杆的端部共同固定连接有防火弧形板,若干个所述伸缩杆的外侧均套设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相邻防火弧形板和相邻第一矩形开口内腔侧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康复用间接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位于l形板的顶部靠近中间位置处,所述l形板的顶部靠近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腔贯穿设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顶端与第一旋钮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管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晓伟邓丽琼何佳邓湘凤李志峰周红娟陈小芳杨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