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硬质合金的制造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硬质合金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5892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合金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硬质合金的制造方法,包括用于加入制作硬质合金的金属材料,并将金属材料加热融化成金属溶液的电加热熔炉,用于冷却金属溶液的冷却部,用于接收从电加热熔炉下端排出的金属溶液,并将接收的金属溶液移动至冷却部内冷却形成合金后脱模的成型机构,对送入的合金表面进行液体渗碳处理的,渗碳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充分形成对合金生产加工的流水线工序,通过加快合金生产效率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技术问题,并且可通过渗碳机构来对合金表面进行渗碳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硬质合金制造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硬质合金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硬质合金是由难熔金属的硬质化合物和粘结金属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成的一种合金材料。硬质合金具有硬度高、耐磨、强度和韧性较好、耐热、耐腐蚀等一系列优良性能,特别是它的高硬度和耐磨性,即使在500℃的温度下也基本保持不变,在1000℃时仍有很高的硬度。硬质合金广泛用作刀具材料,如车刀、铣刀、刨刀、钻头、镗刀等,用于切削铸铁、有色金属、塑料、化纤、石墨、玻璃、石材和普通钢材,也可以用来切削耐热钢、不锈钢、高锰钢、工具钢等难加工的材料。硬质合金具有很高硬度和耐磨性、良好的弹性模量、很高的抗压强度、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低的热膨胀系数;作为一种高效工具材料和结构材料,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对工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与其他硬质合金相比具有更高的硬度、韧性及优良的耐磨性的钨钴类硬质合金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切削加工、金属成形工具、矿山钻探以及耐磨部件等方面;

2、而现有技术中的硬质合金均是通过人工烧结成型,并在烧结后反复锻打定型,该种工艺在制备硬质合金时效率较慢,操作环境恶劣,且无法快速对合金表面形成渗碳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硬质合金的制造方法,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描述的不足。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硬质合金的制造方法,包括用于制造硬质合金的:

4、电加热熔炉:用于加入制作硬质合金的金属材料,并将金属材料加热融化成金属溶液;

5、冷却部:用于冷却金属溶液;

6、成型机构:用于接收从电加热熔炉下端排出的金属溶液,并将接收的金属溶液移动至冷却部内冷却形成合金后脱模;

7、渗碳机构:对送入的合金表面进行液体渗碳处理;

8、所述成型机构包括模组、连接弯折杆、第一气缸、第二气缸,连接弯折杆对称安装在模组的两端,所述第一气缸的数量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上均装设有电机,而两个连接弯折杆分别固定在两个电机的输出轴上,而两个第一气缸的下端分别连接在对应两个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上,所述模组包括多个模具,所有模具呈一字型排列设置,所述连接弯折杆呈向下弯折状结构,当两个第一气缸的输出轴分别通过连接弯折杆与模组的两端相连后,会形成凹状结构连接;

9、所述冷却部包括冷却池以及金属传送带,所述冷却池内具有用于容纳金属传送带的凹槽,该凹槽表面从两侧至中部逐渐加深,并且该凹槽内填充满液体,所述冷却池的中部还具有一倾斜向下凹陷的延伸槽,所述金属传送带的一端延伸至该延伸槽内,而另一端延伸至渗碳机构内,以将排入冷却池内冷却的合金传送至渗碳机构内进行表面渗碳处理;

10、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1、s1:将按比例的合金原料倒入电加热熔炉内,通过电加热熔炉加热融化原料后形成金属溶液,打开电加热熔炉下端的阀门,将金属溶液倒入模组内;

12、s2:通过两个第一气缸控制其输出轴带动模组平移,直至所有模具内均装满金属溶液,再通过第二气缸下移第一气缸以及模组,让模组浸泡在冷却池内进行冷却;

13、s3:转动两个电机的输出轴让模组倒置后,将模具内的合金进行脱模并排入冷却池内;

14、s4:通过金属传送带将合金传送至渗碳机构内进行表面渗碳层处理;

15、s5:在将合金传送至渗碳机构内后,将液体渗碳介质均匀喷洒至合金表面,并通过电磁加热圈持续加热合金,使合金温度在650°至750°之间维持1h-4h。

16、一较佳技术方案:所述渗碳机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移动板,所述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内具有供移动板伸缩的腔室,所述移动板通过一第三气缸驱动伸缩,所述移动板依次贯穿过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后延伸至金属传送带的下方,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渗碳介质喷头,所述渗碳介质喷头的输出端朝向移动板设置;

17、所述第二壳体内远离第一壳体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对合金进行加热的电加热圈,所述电加热圈外接电源通电加热,所述电加热圈罩设在移动板上方。

18、一较佳技术方案:所述渗碳机构还包括衔接板,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存在间距,而衔接板的两端分别延伸过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边缘末端;

19、所述移动板表面具有掉落口,而衔接板嵌入掉落口内,在移动板未移动时,衔接板与掉落口的一侧末端之间存在缺口。

20、一较佳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板的边缘具有向外凸起的凸起部,而掉落口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移动板的两侧末端,掉落口靠近第三气缸的一侧下端设有一呈凹状结构的连接件,该连接件的深度与衔接板的厚度一致。

21、一较佳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板上还设有引导件,所述引导件呈八字形扩口状结构,而引导件大口径一端朝向金属传送带设置,并且引导件的两端分别延伸过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两侧末端;

22、所述引导件靠近移动板设置。

23、一较佳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下端还设有一二次冷却件,所述二次冷却件的上端与侧面均设有开口,而上端的开口则位于所述缺口的正下方,并且二次冷却件的内侧下端面呈倾斜状表面。

24、一较佳技术方案:步骤s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25、s51:通过金属传送带将合金排放至移动板表面,并通过第三气缸收缩其输出轴带动合金朝电加热圈移动,在移动过程中通过引导件对所有合金形成聚拢;

26、s52:当合金聚拢并移动至电加热圈处时,减缓第三气缸输出轴的伸缩速度,并将合金经过电加热圈的速度控制在25s-40s,让附着在合金表面的液体渗碳介质充分的与合金产生反应,让合金表面出现渗碳层,提高金属表面的硬度。

27、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28、当利用本专利技术批量生产合金时,可先将按比例的合金原料如铁、铝、钢倒入电加热熔炉内加热至金属溶液后,通过第一气缸驱动去输出轴伸缩调整连接弯折杆以及模组左右移动,先将模组中末端的模具移动至电加热熔炉下端打开阀口后让金属溶液填满该模具后,通过第一气缸将下个模具移动至阀口下方,直至所有模具填满金属溶液,随后通过第二气缸向下移动模组至冷却部内,冷却模组中的金属溶液,当冷却完成后转动第一气缸末端的电机的输出轴,使模组内凝固的合金倒置后脱模,再通过金属传送带将脱模的合金送至移动板上在随后通过第三气缸向内拉动移动板,并让合金在经过渗碳介质喷头下方时,通过渗碳介质喷头朝合金表面喷洒液体渗碳介质,直至移动板移动合金经过电加热圈后,通过电加热圈对合金进行加热,使合金表面得到充分的渗碳处理,从而能够充分形成对合金生产的流水线工序,加快合金生产效率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技术问题。

29、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存在间距,如此设置是为了划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温度差,让渗碳介质喷头朝合金表面喷洒渗碳介质时,渗碳介质不会马上与合金表面发生变化,所述第二壳体内远离第一壳体(21)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对合金进行加热的电加热圈,所述电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硬质合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制造硬质合金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质合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碳机构(2)包括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移动板(24),所述第一壳体(21)以及第二壳体(22)内具有供移动板(24)伸缩的腔室,所述移动板(24)通过一第三气缸(241)驱动伸缩,所述移动板(24)依次贯穿过第二壳体(22)、第一壳体(21)后延伸至金属传送带(32)的下方,所述第一壳体(21)内设有渗碳介质喷头(211),所述渗碳介质喷头(211)的输出端朝向移动板(24)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硬质合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碳机构(2)还包括衔接板(23),所述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之间存在间距,而衔接板(23)的两端分别延伸过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边缘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硬质合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24)的边缘具有向外凸起的凸起部(242),而掉落口(24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移动板(24)的两侧末端,掉落口(243)靠近第三气缸(241)的一侧下端设有一呈凹状结构的连接件,该连接件的深度与衔接板(23)的厚度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3-4任一所述的一种硬质合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24)上还设有引导件(27),所述引导件(27)呈八字形扩口状结构,而引导件(27)大口径一端朝向金属传送带(32)设置,并且引导件(27)的两端分别延伸过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的两侧末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硬质合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2)的一侧下端还设有一二次冷却件(26),所述二次冷却件(26)的上端与侧面均设有开口,而上端的开口则位于所述缺口的正下方,并且二次冷却件(26)的内侧下端面呈倾斜状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硬质合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质合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制造硬质合金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质合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碳机构(2)包括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移动板(24),所述第一壳体(21)以及第二壳体(22)内具有供移动板(24)伸缩的腔室,所述移动板(24)通过一第三气缸(241)驱动伸缩,所述移动板(24)依次贯穿过第二壳体(22)、第一壳体(21)后延伸至金属传送带(32)的下方,所述第一壳体(21)内设有渗碳介质喷头(211),所述渗碳介质喷头(211)的输出端朝向移动板(24)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硬质合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碳机构(2)还包括衔接板(23),所述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之间存在间距,而衔接板(23)的两端分别延伸过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边缘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硬质合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陈艺聪纪荣杰郑清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鸿翰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