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接收器模块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5193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接收器模块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芯调整过程包括在X、Y和Z方向的每一个中搜索光接收元件的光电流达到其峰值的位置的过程。在搜索过程中,从MCP的多模光纤发射的光由透镜收集并被透射到光接收元件。然后进行校验以便确定在搜索方向的双方向中,是否存在光电流相对于搜索范围中的峰值显示出预定衰减的第一和第二衰减位置。如果存在衰减位置,则将峰值位置确定为如下的位置,该位置位于离衰减位置之间的中点的第二预定范围内,以及将插座和CAN组件的相对位置调整到峰值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造光学接收器模块的方法和用于制造光学接收器模块的装置。
技术介绍
首先,描述包括平面光接收元件(光电二极管(PD))的半导体光学接收器模块 (光学接收器模块)的一般结构。包括平面光接收元件的光学接收器模块包括管座、位于管座上的载体,以及位于 载体上的平面光接收元件。载体和光接收元件、跨阻抗放大器(TIA)、用于降噪的电容器等 等也可以安装在管座上。光学接收器模块进一步包括气密地密封位于管座上的上述部件的 帽(诸如具有平窗的平窗帽)以及插座(例如,具有内置透镜功能)。通过用帽密封在管座 上的部件,形成CAN组件(CAN package)。插座保持光纤。插座在将保持在插座中的光纤芯 调整到光接收元件的位置中被固定到CAN组件。通过下述过程,将插座芯调整到帽密封的CAN组件的光接收元件。在下文中,光纤 的轴向是Z轴方向,垂直于轴向的平面(该平面称为X-Y平面)中的一个方向为X轴方向, 以及平面中垂直于X轴方向的方向为Y轴方向。当从光纤的端面输出的光通过插座的透镜和帽的平窗而被发射在光接收元件上 时,调整插座的在X-Y平面中的位置。在该调整操作中,将插座的位置调整到光电流变得尽 可能大的在X-Y平面中的位置。然后,将插座的位置调整到光电流尽可能大的Z轴方向位 置。在此之后,重复几次X-Y平面中的位置调整操作和Z轴方向中的位置调整操作。结果, 插座的位置接近光电流变为最大的位置。因此,在那一位置中将插座固定到CAN组件。为将插座固定到CAN组件,将插座放置到其中光接收面中的束斑直径变得尽可能 小的位置很重要。这是因为,在平面光接收元件中,即使当光入射在稍微在PIN接合面外的 面上时,光电流也会流动,但在PIN接合面外的面中的场强低于PIN接合面中,导致恶化光 接收元件的频率特性。即使光电流在芯调整时是相同值,但当光入射在光接收元件的PIN 接合面外的面上时,恶化光接收元件的频率特性。因此,当在监控光电流的同时通过移动插 座而执行芯调整时,插座必须位于束斑直径变得尽可能小的位置中。日本特开专利公开No. 8-18077和2006-295222分别公开了用于通过以与上述相 同的方式将插座芯调整到光接收元件而制造光学接收器模块的方法。为通过在日本特开专利公开No. 8-18077和2006-295222中公开的芯调整技术的 任何一个将单模光纤放在为光电流的峰值位置的Z轴方向位置中,有必要在宽范围中搜索 适当的Z轴方向位置。在日本特开专利公开No. 8-18077中公开的技术的情况下(图3),光 电流变得最大的Z轴方向位置具有约600 μ m的范围。因此,需要从如此的宽范围检测适当 的Z轴方向位置。结果,在光学接收器模块制造过程中,需要长时间来执行芯调整操作。由于上述环境,在包括平面PIN-PD的光学接收器模块的制造中,难以在短的时间 中执行芯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光学接收器模块的方法,该光学接收器模块包括 保持光纤的光学连接器被插入到其中的插座,收集从光纤发射的光的透镜,以及包括平面 PIN-PD作为接收由透镜收集的光的光接收元件的CAN组件,该方法包括调整插座和CAN组件的相对位置,包括当使光通过透镜从光纤发射到光接收元 件时,在预定调整方向中确定光电流达到峰值的峰值位置;以及将相对位置调整到峰值位 置;以及在通过调整相对位置所调整的位置中,使插座和CAN组件彼此固定,调整相对位置包括第一过程,当将调整方向设置成在与光纤的芯方向垂直的平面中的一个方向时, 确定峰值位置,以及将相对位置调整到峰值位置;以及第二过程,当将调整方向设置成在平面中的与一个方向垂直的方向时,确定峰值 位置,以及将相对位置调整到峰值位置;以及第三过程,当调整方向设置成芯方向时,确定峰值位置,以及将相对位置调整到峰 值位置;以及第一至第三过程的至少一个通过执行特定的芯调整过程而执行,特定的芯调整过 程包括在将MCP(Mode Conditioning Patch cord 模式调节接插线)的多模光纤或连接 到MCP的多模光纤用作光纤的同时,在第一预定范围内在调整方向中相对于彼此移动插座 和CAN组件时,检测光电流;以及在从光电流达到第一预定范围内的峰值的暂定峰值位置的调整方向的双方向中, 确定是否存在光电流与第一预定范围内的峰值相比显示出预定衰减的第一衰减位置和第 二衰减位置;当存在第一衰减位置和第二衰减位置时,确定峰值位置,峰值位置为位于第一 衰减位置和第二衰减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并且位于离第一衰减位置和第二衰减位置之间 的中点的第二预定范围内。通过该制造方法,由透镜收集从MCP的多模光纤发射的光,或从连接到MCP的多模 光纤发射的光,并且光接收元件接收由透镜收集的光。通过该配置,能使光接收元件的光接 收面中的光比在透镜收集从单模光纤发射的光,以及光接收元件接收由透镜收集的光的情 况下分布更广。相应地,能使在与芯方向垂直的平面中的一个方向、与该一个方向垂直的方 向以及芯方向中的容限曲线的每一个比在透镜收集从单模光纤发射的光以及光接收元件 接收由该透镜收集的光的情况下更陡。由于此,能使相对于彼此移动插座和CAN组件以实 现期望衰减的第一预定范围窄于其中透镜收集从单模光纤发射的光并且光接收元件接收 由该透镜收集的光的情况。因此,能在更短时间执行芯调整,以及能缩短用于制造光学接收 器模块所需的时间。由于能使每一方向中的容限曲线陡于其中透镜收集从单模光纤发射的 光以及光接收元件接收由该透镜收集的光的情况,所以能将期望衰减的值设置在更大值。6因此,能防止由于噪声的不利影响而引起的峰值位置的误检测。此外,由于能使每一方向中 的容限曲线更陡,能高精度地检测峰值位置,以及能提高光学接收器模块的频率响应特性 的合格率。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光学接收器模块的装置,该光学接收器模块 包括保持光纤的光学连接器被插入到其中的插座,收集从光纤发射的光的透镜,以及包括 平面PIN-PD作为接收由透镜收集的光的光接收元件的CAN组件,该装置包括第一保持单元,保持插座;第二保持单元,保持CAN组件;相对位置调整单元,通过相对于彼此移动第一保持单元和第二保持单元,调整插 座和CAN组件的相对位置;光电流检测单元,检测光电流;以及控制单元,执行包括相对位置调整单元的操作控制的控制操作和基于由光电流检 测单元检测的光电流的计算操作,控制单元执行调整插座和CAN组件的相对位置,包括当使光通过透镜从光纤发射到光接收元 件时,在预定调整方向中确定光电流达到峰值的峰值位置;以及将相对位置调整到峰值位 置;以及在通过调整相对位置所调整的位置中,使插座和CAN组件彼此固定,调整相对位置包括第一过程,当将调整方向设置成在与光纤的芯方向垂直的平面中的一个方向时, 确定峰值位置,以及将相对位置调整到峰值位置;以及第二过程,当将调整方向设置成在平面中的与一个方向垂直的方向时,确定峰值 位置,以及将相对位置调整到峰值位置;以及第三过程,当调整方向设置成芯方向时,确定峰值位置,以及将相对位置调整到峰 值位置;以及第一至第三过程的至少一个通过执行特定的芯调整过程而执行,特定的芯调整过 程包括在将MCP(模式调节接插线)的多模光纤或连接到MCP的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制造光学接收器模块的方法,所述光学接收器模块包括:保持光纤的光学连接器被插入到其中的插座,收集从所述光纤发射的光的透镜,以及包括平面PIN-PD作为接收由所述透镜收集的光的光接收元件的CAN组件,所述方法包括:调整所述插座和所述CAN组件的相对位置,包括:当使光通过所述透镜从所述光纤发射到所述光接收元件时,在预定调整方向中确定由所述光接收元件生成的光电流达到峰值的峰值位置;以及将所述相对位置调整到所述峰值位置;以及在通过所述调整所述相对位置所调整的位置中,使所述插座和所述CAN组件彼此固定,所述调整所述相对位置包括:第一过程,当将所述调整方向设置成在与所述光纤的芯方向垂直的平面中的一个方向时,确定所述峰值位置,以及将所述相对位置调整到所述峰值位置;以及第二过程,当将所述调整方向设置成在所述平面中的与所述一个方向垂直的方向时,确定所述峰值位置,以及将所述相对位置调整到所述峰值位置;以及第三过程,当所述调整方向设置成所述芯方向时,确定所述峰值位置,以及将所述相对位置调整到所述峰值位置;以及所述第一至第三过程的至少一个通过执行特定的芯调整过程而执行,所述特定的芯调整过程包括:在将MCP(模式调节接插线)的多模光纤或连接到所述MCP的多模光纤用作所述光纤的同时,在第一预定范围内在所述调整方向中相对于彼此移动所述插座和所述CAN组件时,检测光电流;以及在从所述光电流达到所述第一预定范围内的所述峰值的暂定峰值位置的所述调整方向的双方向中,确定是否存在所述光电流与所述第一预定范围内的所述峰值相比显示出预定衰减的第一衰减位置和第二衰减位置;当存在所述第一衰减位置和所述第二衰减位置时,确定所述峰值位置,所述峰值位置为位于所述第一衰减位置和所述第二衰减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并且位于离所述第一衰减位置和所述第二衰减位置之间的中点的第二预定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原佑介森林茂
申请(专利权)人: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