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磨机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1701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0:03
本技术涉及电动工具自动化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角磨机检测系统,在工作台设置有双轨道皮带输送线,其上设置有带有角磨机夹具的载具;双轨道皮带输送线包括载具输入端和载具输出端,在载具输入端设置有A相机采样模块、B相机采样模块和C相机采样模块;在载具输出端设置有角磨机移位机构,在双轨道皮带输送线的中间空间设置有载具定位机构,载具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工作台上的顶升模块和挡位模块,挡位模块可对经过的载具进行阻挡,并通过顶升模块使其脱离双轨道皮带输送线,实现载具定位。相比传统人眼检测,本系统可有效提高角磨机的拍照的精度与效率,便于厂家给市场提供合格的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工具自动化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角磨机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1、电动角磨机就是利用高速旋转的薄片砂轮以及橡胶砂轮、钢丝轮等对金属构件进行磨削、切削、除锈、磨光加工。角磨机适合用来切割、研磨及刷磨金属与石材,作业时不可使用水。切割石材时必须使用引导板。针对配备了电子控制装置的机型,如果在此类机器上安装合适的附件,也可以进行研磨及抛光作业。

2、角磨机的装配环节结束以后对角磨机的外观和性能进行检测。

3、对于外观检测,目前市面上并没内有对应的检测设备,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是使用人眼进行观察检测,主要的检测部位有:头壳装配螺丝有无,机身装配螺钉有无,装配是否有缝隙,以及开关是否处于关闭状态等,即涉及对角磨机多个角度的拍照。

4、而目前涉及视觉检测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是将视觉检测技术应用到具体的角磨机检测系统上对角磨机进行图像采集的系统装置市面上很少,有的也只能进行单件检测,人工依赖依旧很大,不能实现流水线智能化操作。

5、此外,人眼检测存在易疲劳,主观判断等影响因素,会极大影响角磨机生产合格率。

6、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技术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角磨机检测系统,能有效解决传统技术中无法实现智能化批量对角磨机拍照与传输的技术问题。

2、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角磨机检测系统,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设置有双轨道皮带输送线,所述双轨道皮带输送线上设置有与之匹配的载具;所述载具上设置有角磨机夹具,所述角磨机夹具可对角磨机进行夹持;

4、所述双轨道皮带输送线包括载具输入端和载具输出端,在所述载具输入端设置有a相机采样模块、b相机采样模块和c相机采样模块;

5、所述a相机采样模块可对置于所述载具上的所述角磨机的第一采集面进行图像采集;

6、所述b相机采样模块可对置于所述载具上的所述角磨机的第二采集面进行图像采集;

7、所述c相机采样模块可对置于所述载具上的所述角磨机的第三采集面进行图像采集;

8、在所述载具输出端设置有角磨机移位机构,用于将所述角磨机夹取并移位至所述性能检测机构上;

9、在所述双轨道皮带输送线的中间空间设置有载具定位机构,所述载具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工作台上的顶升模块和挡位模块,所述挡位模块可对经过的所述载具进行阻挡,并通过所述顶升模块使其脱离所述双轨道皮带输送线,实现载具定位。

10、进一步地,所述顶升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底侧的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的顶升活塞可贯穿开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盖的活塞通孔,并与顶升块垂直连接;所述顶升块可作用于所述载具的底部,使其脱离所述双轨道皮带输送线。

11、进一步地,所述挡位模块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挡位推杆,所述挡位推杆通过直角支撑块固接,所述挡位推杆的推杆活塞可贯穿所述直角支撑块,并作用于所述载具的侧边开设的u形限位槽,实现对传输中所述载具的阻挡。

12、进一步地,所述角磨机移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台表面的移位龙门架,所述移位龙门架的横梁上设置有移位滑台,所述移位滑台上包括与之匹配的移位滑座,所述移位滑座上连接有竖直向设置的移位升降气缸,所述移位升降气缸的活塞端连接有钳口朝下的移位气缸夹爪;所述移位气缸夹爪可对位于所述角磨机夹具上的所述角磨机进行夹取并升高至所述c相机采样模块对应的位置,供其对所述角磨机的第三采集面进行图像采集;并可在所述移位滑台的驱动下,将所述角磨机移位至所述性能检测机构上。

13、进一步地,所述性能检测机构包括与所述工作台垂直连接的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性能检测台,所述性能检测台上开设有可供所述角磨机放置的容置槽,通过电机性能测试仪对所述角磨机的转速、电压和电流进行检测。

14、进一步地,所述a相机采样模块和所述c相机采样模块均设置于所述双轨道皮带输送线的正上方,所述b相机采样模块设置于所述双轨道皮带输送线的侧位。

15、进一步地,所述a相机采样模块包括a相机和一对a相机直线光源,所述a相机和所述a相机直线光源通过a相机支架与设置于所述工作台面的工作台支架连接;

16、所述b相机采样模块包括b相机和b相机环形光源,所述b相机和所述b相机环形光源通过b相机支架与所述工作台垂直连接;

17、所述c相机采样模块包括c相机和c相机环形光源,所述c相机和所述c相机环形光源通过c相机支架与所述工作台支架连接。

18、进一步地,所述b相机和b相机环形光源可相对所述b相机支架做竖直向升降。

19、进一步地,所述a相机的镜头对应于2个所述a相机直线光源的轴心位置,所述b相机的镜头对应于所述b相机环形光源的圆心位置,所述c相机的镜头对应于所述c相机环形光源的圆心位置。

20、有益效果

21、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角磨机检测系统,本检测系统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能在待检测角磨机传送过程中实现拍照,可进行批量检测操作。相比传统人眼检测,本系统可有效提高角磨机的拍照的精度与效率,便于厂家给市场提供合格的产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角磨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设置有双轨道皮带输送线(2),所述双轨道皮带输送线(2)上设置有与之匹配的载具(10);所述载具(10)上设置有角磨机夹具(11),所述角磨机夹具(11)可对角磨机(6)进行夹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磨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模块(51)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底侧的顶升气缸(53),所述顶升气缸(53)的顶升活塞(54)可贯穿开设于所述工作台(1)上盖的活塞通孔,并与顶升块(55)垂直连接;所述顶升块(55)可作用于所述载具(10)的底部,使其脱离所述双轨道皮带输送线(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角磨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台(1)上以所述活塞通孔为中心对称开设有可供导杆组(510)贯穿的导向通孔,每个所述导杆组(510)包括2个规格相同的顶升导杆(511),两个所述顶升导杆(511)的底低端通过联结块(512)连接,两个所述顶升导杆(511)的顶端与所述顶升块(5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磨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模块(52)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上的挡位推杆(56),所述挡位推杆(56)通过直角支撑块(57)固接,所述挡位推杆(56)的推杆活塞(58)可贯穿所述直角支撑块(57),并作用于所述载具(10)的侧边开设的U形限位槽(59),实现对传输中所述载具(10)的阻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磨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磨机移位机构(3)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表面的移位龙门架(31),所述移位龙门架(31)的横梁上设置有移位滑台(32),所述移位滑台(32)上包括与之匹配的移位滑座(33),所述移位滑座(33)上连接有竖直向设置的移位升降气缸(34),所述移位升降气缸(34)的活塞端连接有钳口朝下的移位气缸夹爪(35);所述移位气缸夹爪(35)可对位于所述角磨机夹具(11)上的所述角磨机(6)进行夹取并升高至所述C相机采样模块(9)对应的位置,供其对所述角磨机(6)的第三采集面进行图像采集;并可在所述移位滑台(32)的驱动下,将所述角磨机(6)移位至所述性能检测机构(4)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角磨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检测机构(4)包括与所述工作台(1)垂直连接的支架(41),所述支架(41)的顶部设置有性能检测台(42),所述性能检测台(42)上开设有可供所述角磨机(6)放置的容置槽(43),通过电机性能测试仪对所述角磨机的转速、电压和电流进行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磨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相机采样模块(7)和所述C相机采样模块(9)均设置于所述双轨道皮带输送线(2)的正上方,所述B相机采样模块(8)设置于所述双轨道皮带输送线(2)的侧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角磨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相机采样模块(7)包括A相机(71)和一对A相机直线光源(72),所述A相机(71)和所述A相机直线光源(72)通过A相机支架(73)与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面的工作台支架(1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角磨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相机(81)和B相机环形光源(82)可相对所述B相机支架(83)做竖直向升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角磨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相机(71)的镜头对应于2个所述A相机直线光源(72)的轴心位置,所述B相机(81)的镜头对应于所述B相机环形光源(82)的圆心位置,所述C相机(91)的镜头对应于所述C相机环形光源(92)的圆心位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磨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设置有双轨道皮带输送线(2),所述双轨道皮带输送线(2)上设置有与之匹配的载具(10);所述载具(10)上设置有角磨机夹具(11),所述角磨机夹具(11)可对角磨机(6)进行夹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磨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模块(51)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底侧的顶升气缸(53),所述顶升气缸(53)的顶升活塞(54)可贯穿开设于所述工作台(1)上盖的活塞通孔,并与顶升块(55)垂直连接;所述顶升块(55)可作用于所述载具(10)的底部,使其脱离所述双轨道皮带输送线(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角磨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台(1)上以所述活塞通孔为中心对称开设有可供导杆组(510)贯穿的导向通孔,每个所述导杆组(510)包括2个规格相同的顶升导杆(511),两个所述顶升导杆(511)的底低端通过联结块(512)连接,两个所述顶升导杆(511)的顶端与所述顶升块(5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磨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模块(52)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上的挡位推杆(56),所述挡位推杆(56)通过直角支撑块(57)固接,所述挡位推杆(56)的推杆活塞(58)可贯穿所述直角支撑块(57),并作用于所述载具(10)的侧边开设的u形限位槽(59),实现对传输中所述载具(10)的阻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磨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磨机移位机构(3)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表面的移位龙门架(31),所述移位龙门架(31)的横梁上设置有移位滑台(32),所述移位滑台(32)上包括与之匹配的移位滑座(33),所述移位滑座(33)上连接有竖直向设置的移位升降气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敬辉李晓舸刘明言吴尚远
申请(专利权)人:武义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