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壳组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24036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工具自动化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头壳组装系统,在工作台上设置有头壳组装台,头壳组装台上设置有回字形的移料轨道,移料轨道内设置有移料载具,移料载具上设置有头壳支撑座,在移料轨道的直角弯道处设置有换向推料模块,换向推料模块可对行至直角弯道处的移料载具进行换向;移料载具的数量与移料轨道的最大容量始终相差1;沿头壳组装台的周边所对应的工作台上分别设置有头壳上料机构、头壳压装机构、部件上料机构和头壳下料机构。本系统不仅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而且在保证待装配部件充足的前提下能实现全程无人值守操作,在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角磨机头壳及内部部件的装配效率,且合格率也有显著提高。率也有显著提高。率也有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壳组装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工具自动化装配
,尤其涉及一种头壳组装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手持式电动工具是通过电动机或电磁铁驱动做机械功能的机器,其按照用途可划分为:金属切削类、磨砂类、装配类等。角磨机作为磨砂类的一种,又称研磨机或盘磨机,主要用于切割、研磨及刷磨金属与石材等。
[0003]角磨机的主要配件有:头壳、机壳、定子、转子、传动齿轮、控制器和转轴等。鉴于其部件的种类多,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复杂高,目前行业内还没有出现能实现完全自动化装配的角磨机自动化装配产线,常用的用来提高装配效率的手段为采用半自动半人工的形式进行部件的装配,但是对人工的依耐性很大。
[0004]头壳作为角磨机的关键部件,在组装成成型的角磨机之前,需要预先在头壳中安装销子、销盖、弹簧和滚针轴承等部件,这些部件由于外形较小,比较精细,且需要安装到头壳内的不同指定位置,因此对于精度要求很高。
[0005]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及装配方式,使得在当前的角磨机头壳自动化装配过程中一直没有很好的装配设备,比较常见的方式为采用人工分别取料然后进行手动装配,由于头壳内部空间很小,装配时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成品合格率低。
[0006]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头壳组装系统,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角磨机的头壳空间很小,将尺寸更小的销子、销盖、弹簧和滚针轴承等部件通过人工进行安装存在的不易操作,费时费力以及合格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8]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9]一种头壳组装系统,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头壳组装台,所述头壳组装台上设置有回字形的移料轨道,所述移料轨道内设置有与之匹配的移料载具,所述移料载具上设置有与所述头壳匹配的头壳支撑座,在所述移料轨道的直角弯道处设置有换向推料模块,所述换向推料模块可对行至所述直角弯道处的所述移料载具进行换向;所述移料载具的数量与所述移料轨道的最大容量始终相差1;沿所述头壳组装台的周边所对应的工作台上分别设置有头壳上料机构、头壳压装机构、部件上料机构和头壳下料机构;所述头壳上料机构用于将位于所述工作台侧位的输送带上的所述头壳夹取至所述头壳支撑座,实现上料;所述头壳压装机构用于对行至指定位置的所述头壳进行压装;所述部件上料机构用于将待组装的部件进行夹取至所述头壳组装台;所述头壳下料机构用于将行至指定位置的已完成组装的所述头壳夹取至所述输送带,实现下料。
[0010]进一步地,所述直角弯道包括第一直角弯道、第二直角弯道、第三直角弯道和第四直角弯道,对应的,所述换向推料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直角弯道处的第一换向气缸、设
置于所述第二直角弯道处的第二换向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三直角弯道处的第三换向气缸和设置于所述第四直角弯道处的第四换向气缸;所述第一换向气缸可对行至该位置的所述移料载具做北向推移,所述第二换向气缸可对行至该位置的所述移料载具做东向推移,所述第三换向气缸可对行至该位置的所述移料载具做南向推移,所述第四换向气缸可对行至该位置的所述移料载具做西向推移,实现将所述移料载具沿所述移料轨道做回字形循环移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向气缸、所述第二换向气缸和所述第三换向气缸均设置于所述头壳组装台的侧边,其活塞端均可伸入到所述移料轨道内;在所述第四直角弯道处开设有可贯穿所述头壳组装台的推杆滑槽,对应的,所述第四换向气缸设置于所述头壳组装台的底部,所述第四换向气缸的活塞端连接有推杆连接块,所述推杆连接块上连接有可贯穿所述推杆滑槽的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推料滑槽相垂直;在所述推杆连接块上设置有推杆滑块,对应的,在所述头壳组装台的底侧设置有与所述推杆滑块匹配的推杆滑轨。
[0012]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直角弯道处开设有可贯穿所述头壳组装台的压料通孔,对应的所述第二直角弯道所对应的所述头壳组装台的底部设置有压装顶升气缸,所述压装顶升气缸的活塞可贯穿所述压料通孔,并作用于处于所述第二直角弯道处的所述移料载具的底部,用于与位于所述第二直角弯道正上方的所述头壳压装机构的头壳压头配合,实现对所述移料载具上头壳的压装;所述头壳压装机构包括与所述工作台垂直连接的压装支架,所述压装支架上安装有压装气缸,所述压装气缸的活塞端连接有所述头壳压头。
[0013]进一步地,所述部件上料机构包括滚针轴承上料机构、销子上料机构、弹簧上料机构和销盖上料机构;对应的,在所述头壳支撑座上开设有支撑滚针轴承和销子的支撑位;所述滚针轴承上料机构和所述销子上料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直角弯道和所述第四直角弯道之间,用于对行至对应位置的所述头壳支撑座进行滚针轴承和销子上料;所述头壳上料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直角弯道处,用于将待组装的所述头壳上料至已布置所述滚针轴承和所述销子的所述头壳支撑座上;所述头壳压装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直角弯道处,用于对行至该位的所述头壳进行压装,实现将所述滚针轴承和所述销子与所述头壳压装配合;所述弹簧上料机构和所述销盖上料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直角弯道和所述第三直角弯道之间,用于对行至该位的所述头壳的所述销子上安装弹簧,并通过销盖与所述销子配合。
[0014]进一步地,所述销盖上料机构包括一个销盖振动盘,所述销盖振动盘上连接有销盖出料轨道,在所述销盖出料轨道的出料口设置有销盖压装装置,所述销盖压装装置包括销盖气缸支架,所述销盖气缸支架上设置有销盖气缸,所述销盖气缸的活塞端连接有销盖压头,在所述销盖气缸的驱动下,所述销盖压头可对所述销盖和所述销子进行压装。
[0015]进一步地,所述滚针轴承上料机构包括一个滚针轴承振动盘,所述滚针轴承振动盘上连接有滚针轴承出料轨道,在所述滚针轴承出料轨道的出料口设置有滚针轴承上料装置,所述滚针轴承上料装置包括与所述工作台连接的滚针轴承支架,所述滚针轴承支架上设置有横向的滚针轴承滑行轨道,所述滚针轴承滑行轨道上设置有与之匹配的滚针轴承滑块,所述滚针轴承滑块上连接有滚针轴承气缸夹爪。
[0016]进一步地,所述销子上料机构包括一个销子振动盘,所述销子振动盘上连接有销子出料轨道,在所述销子出料轨道的出料口设置有销子上料装置,所述销子上料装置包括与所述工作台连接的销子支架,所述销子支架上设置有横向的销子滑行轨道,所述销子滑
行轨道上设置有与之匹配的销子滑块,所述销子滑块上连接有销子气缸夹爪。
[0017]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上料机构包括一个弹簧振动盘,所述弹簧振动盘上连接有弹簧出料轨道,在所述弹簧出料轨道的出料口设置有弹簧上料装置,所述弹簧上料装置包括与所述工作台连接的弹簧旋转座,所述弹簧旋转座上设置有弹簧升降气缸,所述弹簧升降气缸的活塞端通过横向的弹簧连杆与弹簧气缸夹爪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头壳上料机构包括与所述工作台连接的头壳上料支架,所述头壳上料支架上设置有横向的头壳上料滑行轨道,所述头壳上料滑行轨道上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头壳上料滑块,所述头壳上料滑块上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壳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头壳组装台(2),所述头壳组装台(2)上设置有回字形的移料轨道(21),所述移料轨道(21)内设置有与之匹配的移料载具(22),所述移料载具(22)上设置有与所述头壳(7)匹配的头壳支撑座(23),在所述移料轨道(21)的直角弯道处设置有换向推料模块,所述换向推料模块可对行至所述直角弯道处的所述移料载具(22)进行换向;所述移料载具(22)的数量与所述移料轨道(21)的最大容量始终相差1;沿所述头壳组装台(2)的周边所对应的工作台上分别设置有头壳上料机构(3)、头壳压装机构(4)、部件上料机构(5)和头壳下料机构(6);所述头壳上料机构(3)用于将位于所述工作台(1)侧位的输送带(8)上的所述头壳(7)夹取至所述头壳支撑座(23),实现上料;所述头壳压装机构(4)用于对行至指定位置的所述头壳(7)进行压装;所述部件上料机构(5)用于将待组装的部件进行夹取至所述头壳组装台(2);所述头壳下料机构(6)用于将行至指定位置的已完成组装的所述头壳(7)夹取至所述输送带(8),实现下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壳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弯道包括第一直角弯道(26)、第二直角弯道(27)、第三直角弯道(27)和第四直角弯道(29),对应的,所述换向推料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直角弯道(26)处的第一换向气缸(210)、设置于所述第二直角弯道(27)处的第二换向气缸(211)、设置于所述第三直角弯道(28)处的第三换向气缸(212)和设置于所述第四直角弯道(29)处的第四换向气缸(213);所述第一换向气缸(210)可对行至该位置的所述移料载具(22)做北向推移,所述第二换向气缸(211)可对行至该位置的所述移料载具(22)做东向推移,所述第三换向气缸(212)可对行至该位置的所述移料载具(22)做南向推移,所述第四换向气缸(213)可对行至该位置的所述移料载具(22)做西向推移,实现将所述移料载具(22)沿所述移料轨道(21)做回字形循环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头壳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气缸(210)、所述第二换向气缸(211)和所述第三换向气缸(212)均设置于所述头壳组装台(2)的侧边,其活塞端均可伸入到所述移料轨道(21)内;在所述第四直角弯道(29)处开设有可贯穿所述头壳组装台(2)的推杆滑槽(25),对应的,所述第四换向气缸(213)设置于所述头壳组装台(2)的底部,所述第四换向气缸(213)的活塞端连接有推杆连接块(218),所述推杆连接块(218)上连接有可贯穿所述推杆滑槽(25)的推杆(216),所述推杆(216)与所述推料滑槽(25)相垂直;在所述推杆连接块(218)上设置有推杆滑块(215),对应的,在所述头壳组装台(2)的底侧设置有与所述推杆滑块(215)匹配的推杆滑轨(21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头壳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直角弯道(26)处开设有可贯穿所述头壳组装台(2)的压料通孔(24),对应的所述第二直角弯道(27)所对应的所述头壳组装台(2)的底部设置有压装顶升气缸(214),所述压装顶升气缸(214)的活塞可贯穿所述压料通孔(24),并作用于处于所述第二直角弯道(27)处的所述移料载具(22)的底部,用于与位于所述第二直角弯道(27)正上方的所述头壳压装机构(4)的头壳压头(43)配合,实现对所述移料载具(22)上头壳的压装;所述头壳压装机构(4)包括与所述工作台(1)垂直连接的压装支架(41),所述压装支架(41)上安装有压装气缸(42),所述压装气缸(42)的活塞端连接有所述头壳压头(4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头壳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上料机构(5)包括滚针轴承上料机构(51)、销子上料机构(52)、弹簧上料机构(53)和销盖上料机构(54);对应的,在所述头壳支撑座(23)上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敬辉孙懂丁鼎刘畅刘佳澎韩浩洋
申请(专利权)人:武义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