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游端头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8429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5:1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游端头护栏,涉及道路交通安全防护领域。其包括:防护板、导向端头、支撑杆、端头活动架和导轨单元,导向端头上形成有导向槽,导向槽包括引入段、弯出段和弯折段,引入段套设于防护板的起始端上,弯出段朝向远离道路的一侧延伸,弯折段与引入段和弯出段连接,伸入引入段的防护板能够沿弯折段形变并自弯出段穿出;导向端头设于防护板的起始端,且导向端头与端头活动架连接;导轨单元与道路连接,且导轨单元沿道路方向设置,端头活动架设于导轨单元上并能够沿导轨单元移动,防护板上远离起始端的部分与支撑杆连接,支撑杆插设于道路中。本申请具有能够减少防护板扎入车体内部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道路交通安全防护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上游端头护栏


技术介绍

1、公路护栏是设置在路肩外侧、交通分隔带以及人行道路牙等位置的一种交通安全设施,其能够阻止车辆越出路外或进入对向车道,进而能够减少碰撞事故对乘员的伤害。

2、在路口处的防护护栏具有端头,端头的部分需要设置相应的吸能结构以减少出现防护护栏的端头插入到车辆中,造成驾乘人受到严重伤害的情况。

3、公告号为cn211285258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护栏吸能端头,包括防护板和支撑架,防护板上设置有吸能槽,防护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架上。当车辆撞击防护板的上游端头部分时,防护板受挤压发生移动,从而使固定防护板的螺栓与吸能槽发生挤压和剪切,进而能够实现撞击能量的吸收。但是,当防护板因受挤压而产生形变时,该防护板的形变方向无法控制。因此,当车辆撞击防护板的端头部分时,依然容易出现防护板扎入车体内部导致驾乘人员受伤的情况。

4、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上游端头护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减少防护板扎入车体内部导致驾乘人员受伤的情况出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游端头护栏。

2、本申请提供一种上游端头护栏,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上游端头护栏,包括:防护板、导向端头、支撑杆、端头活动架和导轨单元,所述导向端头上形成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包括引入段、弯出段和弯折段,所述引入段套设于所述防护板的起始端上,所述弯出段朝向远离道路的一侧延伸,所述弯折段与所述引入段和所述弯出段连接,伸入所述引入段的所述防护板能够沿所述弯折段形变并自所述弯出段穿出;所述导向端头设于所述防护板的起始端,且所述导向端头与所述端头活动架连接;所述导轨单元与道路连接,且所述导轨单元沿道路方向设置,所述端头活动架设于所述导轨单元上并能够沿所述导轨单元移动,所述防护板上远离起始端的部分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支撑杆插设于道路中。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端头活动架和导轨单元能够使导向端头在受到碰撞后沿道路方向移动,使得防护板随着导向端头的移动进入引入段中并沿弯折段发生形变,最后防护板将自弯出段向远离道路的方向穿出,从而能够使防护板在形变后不易扎入车体内部导致驾乘人员受伤;设置支撑杆能够使防护板在受到导向端头的挤压后不易向远离导向端头的方向移动,以保证防护板能够在导向端头的内部发生形变,起到形变吸能的作用,从而能够对与上游端头护栏相撞的车辆起到减速作用。

4、具体的,所述导向端头上设有碰撞端头,所述碰撞端头与所述弯出段上远离所述引入段的一侧连接。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碰撞端头能够增加导向端头上受撞击部分的面积,从而能够使导向端头在车辆撞击时不易插入车体内部导致驾乘人员受伤。

6、进一步的,所述碰撞端头与所述导向端头之间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碰撞端头连接,所述加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弯折段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加强板能够使碰撞端头不易受撞击影响出现弯折,从而能够使碰撞端头上受撞击部分的面积不易减小,进而能够使碰撞端头在车辆撞击时不易插入车体内部导致驾乘人员受伤;设置加强板也能使弯折段不易被防护板挤压发生形变,导致防护板卡死在导向端头的内部的情况。

8、具体的,所述防护板上沿道路方向开设有吸能槽,所述吸能槽包括连接孔、脱出孔和吸能条,所述连接孔设于所述吸能槽上靠近所述导向端头的一端,所述脱出孔设于所述吸能槽上远离所述导向端头的一端,所述吸能条设于所述吸能槽中并位于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脱出孔之间;所述导轨单元上设有能够沿该导轨单元移动的支撑活动架,所述连接孔内设有用于与所述支撑活动架或所述端头活动架连接的螺栓,所述螺栓能够自所述连接孔处向所述脱出孔处移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吸能条能够对在吸能槽中移动的螺栓进行挡止,从而能够吸收车辆撞击传递给本上游端头护栏的能量;设置脱出孔能够使移动至其中的螺栓与防护板脱离,使得与螺栓连接的支撑活动架或是端头活动架能够继续沿导轨单元移动,并带动下一个支撑活动架沿导轨单元移动,从而能够实现多个吸能槽对撞击能量的吸收,从而能够对与本上游端头护栏相撞的车辆起到减速作用。

10、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板与所述端头活动架之间以及所述防护板与所述支撑活动架之间均设有防阻块。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阻块能够在受到碰撞后变形吸能,从而提高了防护板抵抗来自道路方向的冲击的能力。

12、具体的,所述导轨单元包括轨道和支撑座,所述轨道的两端均设有所述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道路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端头活动架和支撑活动架沿轨道在道路方向上移动,支撑座能够使轨道与道路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轨道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让位孔和弯折单元,所述让位孔上靠近所述导向端头的一侧设有所述弯折单元,所述弯折单元在所述轨道的外部形成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自靠近所述导向端头到远离所述导向端头的方向上逐渐远离所述轨道,移动经过所述倾斜面的所述端头活动架和所述支撑活动架均能够将所述弯折单元压弯入所述让位孔中。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弯折单元能够对在轨道上移动的端头活动架和支撑活动架进行挡止,从而能够吸收车辆撞击传递给本端头护栏的能量;弯折单元在被弯向靠近轨道的方向时能够进入让位孔中,从而能够使进入让位孔中的弯折单元不会对在轨道上移动的端头活动架和支撑活动架产生挡止作用。

16、更进一步的,所述弯折单元包括承接部和楔形块,所述承接部与所述让位孔的端口处靠近所述导向端头的一侧连接;所述楔形块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承接部上背向所述让位孔的一面上。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将端头活动架和支撑活动架移动到预定位置后再安装楔形块,从而能够方便端头活动架和支撑活动架的安装。

18、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9、导向端头内形成有包括引入段、弯出段和弯折段的导向槽,弯出段朝向远离道路的一侧延伸,与道路连接的导轨单元上设有与导向端头连接的端头活动架,以使得导向端头在受到碰撞后沿道路方向移动,从而使得防护板随着导向端头的移动进入引入段中并沿弯折段发生形变,最后防护板将自弯出段向远离道路的方向穿出,从而能够使防护板在形变后不易扎入车体内部导致驾乘人员受伤;防护板上远离起始端的部分与插设于道路中的支撑杆连接,以能够使防护板在受到导向端头的挤压后不易向远离导向端头的方向移动,从而保证防护板能够在导向端头的内部发生形变,起到形变吸能的作用,进而能够对与上游端头护栏相撞的车辆起到减速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游端头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板(1)、导向端头(2)、支撑杆(3)、端头活动架(4)和导轨单元(5),所述导向端头(2)上形成有导向槽(21),所述导向槽(21)包括引入段(211)、弯出段(212)和弯折段(213),所述引入段(211)套设于所述防护板(1)的起始端上,所述弯出段(212)朝向远离道路的一侧延伸,所述弯折段(213)与所述引入段(211)和所述弯出段(212)连接,伸入所述引入段(211)的所述防护板(1)能够沿所述弯折段(213)形变并自所述弯出段(212)穿出;所述导向端头(2)设于所述防护板(1)的起始端,且所述导向端头(2)与所述端头活动架(4)连接;所述导轨单元(5)与道路连接,且所述导轨单元(5)沿道路方向设置,所述端头活动架(4)设于所述导轨单元(5)上并能够沿所述导轨单元(5)移动,所述防护板(1)上远离起始端的部分与所述支撑杆(3)连接,所述支撑杆(3)插设于道路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游端头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端头(2)上设有碰撞端头(22),所述碰撞端头(22)与所述弯出段(212)上远离所述引入段(211)的一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游端头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端头(22)与所述导向端头(2)之间设有加强板(23),所述加强板(23)的一端与所述碰撞端头(22)连接,所述加强板(23)的另一端与所述弯折段(21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游端头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1)与所述端头活动架(4)之间以及所述防护板(1)与所述支撑活动架(6)之间均设有防阻块(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游端头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单元(54)包括承接部(542)和楔形块(543),所述承接部(542)与所述让位孔(53)的端口处靠近所述导向端头(2)的一侧连接;所述楔形块(543)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承接部(542)上背向所述让位孔(53)的一面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游端头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板(1)、导向端头(2)、支撑杆(3)、端头活动架(4)和导轨单元(5),所述导向端头(2)上形成有导向槽(21),所述导向槽(21)包括引入段(211)、弯出段(212)和弯折段(213),所述引入段(211)套设于所述防护板(1)的起始端上,所述弯出段(212)朝向远离道路的一侧延伸,所述弯折段(213)与所述引入段(211)和所述弯出段(212)连接,伸入所述引入段(211)的所述防护板(1)能够沿所述弯折段(213)形变并自所述弯出段(212)穿出;所述导向端头(2)设于所述防护板(1)的起始端,且所述导向端头(2)与所述端头活动架(4)连接;所述导轨单元(5)与道路连接,且所述导轨单元(5)沿道路方向设置,所述端头活动架(4)设于所述导轨单元(5)上并能够沿所述导轨单元(5)移动,所述防护板(1)上远离起始端的部分与所述支撑杆(3)连接,所述支撑杆(3)插设于道路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淑珍李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深华科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