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护栏立柱协同加强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403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6
本申请涉及一种公路护栏立柱协同加强支撑结构,属于立柱支撑的领域,其设置于护栏本体上,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有夹角,第一支撑杆远离第二支撑杆的一侧有第一加固杆,第二支撑杆远离第一支撑杆的一侧有第二加固杆,第一支撑杆的轴线和第二支撑杆的轴线的交点与第一加固杆的轴线和第二加固杆的轴线的交点之间有间隙。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加固杆和第二加固杆组成的X型处于偏心状态,在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加固杆或第二加固杆任意一个单点受力时,有效地将冲击力传导至另外三个轴向,降低了传导至相邻的护栏本体上的冲击力,提高了护栏本体使用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立柱支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公路护栏立柱协同加强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1、公路护栏主要由波形梁护栏组成,波形梁护栏由波形梁、立柱和防阻块组成。

2、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相邻的两个波形梁护栏之间的结构强度以及连接稳定性,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设有支撑杆,支撑杆沿水平方向设置,支撑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立柱相焊接、另一端与另一个立柱相焊接。

3、在波形梁护栏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在波形梁受到冲击时,波形梁将冲击力传导至支撑杆上,此时水平设置的支撑杆易将冲击力较为快速地传导至相邻的立柱上,导致相邻的两个立柱均发生形变,从而增加了对向车道的安全隐患,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公路护栏立柱协同加强支撑结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公路护栏立柱协同加强支撑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公路护栏立柱协同加强支撑结构,设置于护栏本体上,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存有夹角,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第二支撑杆的一侧设有第一加固杆,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第一支撑杆的一侧设有第二加固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轴线和第二支撑杆的轴线的交点与第一加固杆的轴线和第二加固杆的轴线的交点之间存有间隙。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护栏本体受到冲击时,冲击力通过护栏本体传导至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加固杆和第二加固杆上。由于第一支撑杆的轴线和第二支撑杆的轴线的交点与第一加固杆的轴线和第二加固杆的轴线的交点之间存有间隙,即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加固杆和第二加固杆组成的x型处于偏心状态,在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加固杆或第二加固杆任意一个单点受力时,有效地将冲击力传导至另外三个轴向,降低了传导至相邻的护栏本体上的冲击力,从而降低了对向车道出现安全隐患的可能性。

5、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第二支撑杆的一侧设有第一承压板,所述第二支撑杆靠近第一支撑杆的一侧设有第二承压板,所述第二承压板和第一承压板相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进一步对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加固杆或第二加固杆进行分散,进一步降低了传导至相邻的护栏本体上的冲击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护栏本体使用时的安全性,使得对向车道不易出现安全隐患。

7、优选的,所述第一承压板靠近第二承压板的一侧设有定位块,所述第二承压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块设置在定位孔中。

8、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加固杆和第二加固杆上均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护栏本体相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相邻的两个护栏本体进行连接时,工人将第一支撑杆和第一加固杆上的连接板与其中一个护栏本体相抵接,再将第二支撑杆和第二加固杆上的连接板与另一个护栏本体相抵接,再使用螺栓将连接板固定在对应的护栏本体上,以便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加固杆和第二加固杆对相邻的两个护栏本体提供支撑。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连接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时,工人将定位块与定位孔相对,再朝向第二承压板的方向移动第一承压板,使得定位块插入定位孔中,在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相抵紧时,即可对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进行固定,提高了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之间的位置精准度。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上套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上开设有腰型孔,所述第一承压板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承压板上开设有与第一固定孔相连通的第二固定孔,所述腰型孔中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杆上螺纹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连接套相抵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相抵接后,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相连通,此时定位块对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提供竖直方向的限位。工人再将连接套放置在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上,连接套再对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提供水平方向的限位。工人再将固定杆依次穿过腰型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再将固定环螺纹连接在固定杆上,使得固定环与连接套相抵紧,以完成连接套与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之间的固定,以便连接套较为稳定地对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进行限位。

13、优选的,所述连接套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一承压板之间以及第一加固杆与第一承压板之间均对应设置一个第一缓冲块,所述第二支撑杆与第二承压板之间以及第二加固杆与第二承压板之间均对应设置一个第二缓冲块。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人将连接套放置在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的过程中,在第一缓冲块与对应位置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一承压板相抵接或与对应位置的第一加固杆和第一承压板相抵接,且第二缓冲块与对应位置的第二支撑杆和第二承压板相抵接或与对应位置的第二加固杆和第二承压板相抵接后,工人即可对连接套进行固定。此时,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在护栏本体受到冲击时,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进一步对护栏本体受到冲击力进行分散,进一步降低了传导至相邻的护栏本体上的冲击力,从而降低了对向车道出现安全隐患的可能性。

15、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上均设有连接条,所述连接套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条设置在连接条中。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分离时,工人移动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使得连接条与对应的连接槽分离后,完成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的拆卸。工人再将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上的连接条与对应位置的连接槽相对,再移动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使得连接条卡入连接槽中,连接条与对应位置的连接槽的内壁相抵接,从而完成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的更换。

17、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上均设有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与所述第一缓冲块相对应的第一抵接面与第一承压板相抵接,与所述第一缓冲块相对应的第二抵接面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或对应的第一加固杆相抵接,与所述第二缓冲块相对应的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承压板相抵接,与所述第二缓冲块相对应的第二抵接面与对应的第二支撑杆或对应的第二加固杆相抵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方便工人确定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的位置,提高了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的位置准确度,以便各个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较为稳定地分散护栏本体受到的冲击力。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由于第一支撑杆的轴线和第二支撑杆的轴线的交点与第一加固杆的轴线和第二加固杆的轴线的交点之间存有间隙,相互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以及第一加固杆和第二加固杆组成的x型处于偏心状态,方便在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加固杆或第二加固杆任意一个受到单点冲击时,有效地将冲击力传导至另外三个轴向,方便对护栏本体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分散,降低了传导至相邻的护栏本体上的冲击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护栏立柱协同加强支撑结构,设置于护栏本体(1)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之间存有夹角,所述第一支撑杆(2)远离第二支撑杆(3)的一侧设有第一加固杆(21),所述第二支撑杆(3)远离第一支撑杆(2)的一侧设有第二加固杆(31),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轴线和第二支撑杆(3)的轴线的交点与第一加固杆(21)的轴线和第二加固杆(31)的轴线的交点之间存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护栏立柱协同加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靠近第二支撑杆(3)的一侧设有第一承压板(22),所述第二支撑杆(3)靠近第一支撑杆(2)的一侧设有第二承压板(32),所述第二承压板(32)和第一承压板(2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路护栏立柱协同加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压板(22)靠近第二承压板(32)的一侧设有定位块(221),所述第二承压板(32)上开设有定位孔(321),所述定位块(221)设置在定位孔(321)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护栏立柱协同加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第一加固杆(21)和第二加固杆(31)上均设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通过螺栓与护栏本体(1)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路护栏立柱协同加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压板(22)和第二承压板(32)上套设有连接套(5),所述连接套(5)上开设有腰型孔(51),所述第一承压板(22)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222),所述第二承压板(32)上开设有与第一固定孔(222)相连通的第二固定孔(322),所述腰型孔(51)中设有固定杆(6),所述固定杆(6)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孔(222)和第二固定孔(322),所述固定杆(6)上螺纹连接有固定环(61),所述固定环(61)与连接套(5)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公路护栏立柱协同加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5)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缓冲块(52)和第二缓冲块(53),所述第一支撑杆(2)与第一承压板(22)之间以及第一加固杆(21)与第一承压板(22)之间均对应设置一个第一缓冲块(52),所述第二支撑杆(3)与第二承压板(32)之间以及第二加固杆(31)与第二承压板(32)之间均对应设置一个第二缓冲块(5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公路护栏立柱协同加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块(52)和第二缓冲块(53)上均设有连接条(9),所述连接套(5)上开设有连接槽(54),所述连接条(9)设置在连接条(9)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公路护栏立柱协同加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块(52)和第二缓冲块(53)上均设有第一抵接面(7)和第二抵接面(8),与所述第一缓冲块(52)相对应的第一抵接面(7)与第一承压板(22)相抵接,与所述第一缓冲块(52)相对应的第二抵接面(8)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2)或对应的第一加固杆(21)相抵接,与所述第二缓冲块(53)相对应的第一抵接面(7)与第二承压板(32)相抵接,与所述第二缓冲块(53)相对应的第二抵接面(8)与对应的第二支撑杆(3)或对应的第二加固杆(31)相抵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护栏立柱协同加强支撑结构,设置于护栏本体(1)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之间存有夹角,所述第一支撑杆(2)远离第二支撑杆(3)的一侧设有第一加固杆(21),所述第二支撑杆(3)远离第一支撑杆(2)的一侧设有第二加固杆(31),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轴线和第二支撑杆(3)的轴线的交点与第一加固杆(21)的轴线和第二加固杆(31)的轴线的交点之间存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护栏立柱协同加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靠近第二支撑杆(3)的一侧设有第一承压板(22),所述第二支撑杆(3)靠近第一支撑杆(2)的一侧设有第二承压板(32),所述第二承压板(32)和第一承压板(2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路护栏立柱协同加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压板(22)靠近第二承压板(32)的一侧设有定位块(221),所述第二承压板(32)上开设有定位孔(321),所述定位块(221)设置在定位孔(321)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护栏立柱协同加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第一加固杆(21)和第二加固杆(31)上均设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通过螺栓与护栏本体(1)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路护栏立柱协同加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压板(22)和第二承压板(32)上套设有连接套(5),所述连接套(5)上开设有腰型孔(51),所述第一承压板(22)上开设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张璐李辉杨文元欧阳宁杜志刚刘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深华科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