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绞盘。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动绞盘多采用差动齿或三级分离结构,效率差、同心度差,造成机器运行时噪音大,同时因为电动绞盘工作环境较差,经常由于进水而造成内部元件生锈影响机器 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绞盘,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电动绞盘效率差、噪音 大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动绞盘,包括 电机、传动杆、滚筒、减速机构、左支架,所述电机固定在左支架上,所述传动杆的左端连有 电机,所述传动杆的右端连接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还与滚筒连接,所述减速机构为行星 齿轮减速箱,所述行星齿轮减速箱内包括至少两组行星齿轮组件、离合器机构,所述每组行 星齿轮组件的太阳轮同轴设置。优选的,所述行星齿轮减速箱包括减速箱体及设置在减速箱体内的三组行星齿轮 组件,所述三组行星齿轮组件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齿圈、第二太阳轮、第二行 星轮、第二齿圈、第三太阳轮、第三行星轮、第三齿圈,所述第一齿圈固定在减速箱体内部的 右侧,所述第一太阳轮固定在传动杆上,所述第二太阳轮、第三太阳轮套设在传动杆上,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绞盘,包括电机(1)、传动杆(2)、滚筒(3)、减速机构(4)、左支架(5),所述电机(1)固定在左支架(5)上,所述传动杆(2)的左端连有电机(1),所述传动杆(2)的右端连接减速机构(4),所述减速机构(4)还与滚筒(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4)为行星齿轮减速箱,所述行星齿轮减速箱内包括至少两组行星齿轮组件(6)、离合器机构(7),所述每组行星齿轮组件(6)的太阳轮同轴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电动绞盘,包括电机(1)、传动杆(2)、滚筒(3)、减速机构(4)、左支架(5),所述电机(1)固定在左支架(5)上,所述传动杆(2)的左端连有电机(1),所述传动杆(2)的右端连接减速机构(4),所述减速机构(4)还与滚筒(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4)为行星齿轮减速箱,所述行星齿轮减速箱内包括至少两组行星齿轮组件(6)、离合器机构(7),所述每组行星齿轮组件(6)的太阳轮同轴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减速箱包括减速箱 体(41)及设置在减速箱体(41)内的三组行星齿轮组件(6),所述三组行星齿轮组件(6)包 括第一太阳轮(61)、第一行星轮(62)、第一齿圈(63)、第二太阳轮(64)、第二行星轮(65)、 第二齿圈(66)、第三太阳轮(67)、第三行星轮(68)、第三齿圈(69),所述第一齿圈(63)固 定在减速箱体(41)内部的右侧,所述第一太阳轮(61)固定在传动杆(2)上,所述第二太 阳轮(64)、第三太阳轮(67)套设在传动杆(2)上,所述第一行星轮(62)设置在第一太阳 轮(61)与第一齿圈(63)之间,所述第一太阳轮(61)与第一行星轮(62)外啮合,第一行星 轮(62)还与第一齿圈(63)内啮合,所述第一行星轮(62)的中心设有齿轴I (621),所述 第二太阳轮(64)上设有与齿轴I (621)相适配的轴孔II,所述第二行星轮(65)设置在第 二太阳轮(64)与第二齿圈(66)之间,所述第二太阳轮(64)与第二行星轮(65)内啮合, 所述第二行星轮(65)与第二齿圈(66)内啮合,所述第二行星轮(65)上设有至少一根齿轴 II (651),所述第三太阳轮(67)上设有与齿轴II (651)相适配的轴孔III,所述第三行星轮 (68)设置在第三太阳轮(67)与第三齿圈(69)之间,所述第三太阳轮(67)与第三行星轮 (68)内啮合,所述第三行星轮(68)与第三齿圈(69)内啮合,所述第三行星轮(68)上设有 至少一根齿轴III (681),所述滚筒(3)的侧边上设有与齿轴III (681)相适配的轴孔I。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圈(63)与减速箱体 (41) 一体制造。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绞盘,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纲,王明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诺和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