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控制锁止构件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3708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控制机动车的转向柱(2)的锁止构件(1)的装置,具有:筒式锁,其具有壳体(3)和容纳在其中的、可围绕轴线(4.1)旋转的筒状锁芯(4),其可从起始位置(O)旋转到另外的、彼此角度错开的位置(I,II,III),如中间位置和末端位置;控制构件(10),其与锁止构件机械耦合,当筒状锁芯围绕第一轴线(4.1)旋转时,锁止构件可被带入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开关(40),其相应于筒状锁芯的位置确定机动车的不同工作状态,在末端位置中预先实现机动车发动机的点火后,发动机在中间位置(II)中激活;和再起动锁定装置(20),其在发动机激活时作用于筒状锁芯,由此阻止其再次旋转到末端位置。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再起动锁定装置包括闭锁件(2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机动车的转向柱的锁止构件的装置,该装置具有筒式 锁,该筒式锁具有壳体和容纳在其中的、可围绕轴线旋转的筒状锁芯,其可从起始位置旋转 到另外的、彼此角度错开的位置,如中间位置和末端位置中;控制构件,其与锁止构件机械 耦合,从而当筒状锁芯围绕第一轴线旋转时,锁止构件可被带入到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 间;开关,其相应于筒状锁芯的位置确定机动车的不同工作状态,其中在末端位置中预先实 现机动车发动机的点火之后,机动车发动机在中间位置中激活;以及再起动锁定装置,其在 机动车发动机激活时作用于筒状锁芯,由此阻止了筒状锁芯再次旋转到末端位置中。
技术介绍
由现有技术已知,筒式锁包括筒式壳体和在其中容纳有其制栓(Zuhaltimg)的筒 状锁芯。筒状锁芯与开关、特别是点火开关作用连接并且可以借助于插入的钥匙从起锁止 作用的起始位置转入另外的、彼此角度错开的位置中。为了能够使得旋转方向彼此区分开, 接下来由于相应的、在开关上完成的功能而应该将从起始位置远离指向的旋转作为结果地 称为“接通方向”,而相反地,将指向于起始位置的旋转视为在“断开方向’’中实施。在筒状锁芯位于起始位置中并且钥匙被拔出时,锁止构件位于锁定位置中。在所 有的其余的旋转位置中并且当钥匙还插在起始位置中时,则锁止构件位于解锁位置中。与 锁定位置(在该位置中转向柱的移动被闭锁)相反,锁止构件在解锁位置中具有相对于转 向柱的限定的间距。控制构件用于使得锁止构件移动,该控制构件与锁止构件作用连接。在DE 42 19 846 C2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再起动锁定装置的方向盘锁。该再起动锁 定装置的作用是,在能够开始新的起动过程之前,钥匙必须在预先的起动尝试之后从末端 位置越过相邻的中间位置再次回转到起始位置中。再起动锁定装置设计为一体制成的、角 形的板簧,其包括两个支腿。其中一个角形支腿在两侧固定在位置固定的支承位置上,其中 一个支承位置在两个支腿之间的顶点区域中起作用。板簧在此具有两个端部。板簧的第一 端部固定在一个支承位置上。板簧的第二端部可以基于弯曲弹性相应地偏转,其中在筒状 锁芯的中间位置中,板簧利用其第二自由的端部这样地作用于筒状锁芯,即当机动车发动 机激活时阻止了筒状锁芯再次旋转到末端位置中。证实为不利的是,这样一种方向盘锁占 用空间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控制锁止构件的装置,其避免了所述的缺点,特 别是提出一种具有再起动锁定装置的装置,其构造紧凑,其中同时在预先的起动尝试之后, 可靠地阻止了筒状锁芯从中间位置移动到末端位置中。为了实现该目的提出了一种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装置。在从属权利要 求中提出了优选的改进方案。为此,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再起动锁定装置包括闭锁件,其中再起动锁定装置相对于第一轴线轴向地布置。本专利技术的核心在于,再起动锁定装置连同其闭锁件一起尽可能地轴向地围绕相邻 布置的控制构件延伸,其中可获得更紧凑和更节省空间的整体构造。在接通方向和在断开 方向上,闭锁件进行了很小行程的摆动移动,该闭锁件有利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节省空 间的结构。在此,为了可靠地阻止筒状锁芯在筒状锁芯的中间位置中再次旋转到末端位置 中,即优选弹簧加载的闭锁件仅必须移动很少的角度值就足够了。有利的是,闭锁件围绕与 第一轴线间隔开的第二轴线可摆动地安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再起动锁定装置相对于第一轴线同轴地布 置。在此这可以是足够的,即再起动锁定装置仅仅围绕控制构件和围绕筒状锁芯的第一轴 线延伸了限定的角度间距。有利地,闭锁件不仅在接通方向而且在断开方向上始终抵靠在 控制构件上,其中,再起动锁定装置适宜地设计为由多部分构成并且弧形的弹簧件作用于 闭锁件,由此闭锁件始终接触控制构件。也为了确保在该实施例中的紧凑的结构形式,以限 定的力作用于闭锁件的弹簧件弧形地围绕控制构件走向布置。因此,弹簧件同样也轴向地 围绕筒状锁芯的第一轴线延伸。可选地,也可以考虑将闭锁件同时设计为弹簧件,其弧形地围绕控制构件走向。这 意味着,因此可以在整体结构中省去一个部件。同时作为弹簧件起作用的闭锁件可以围绕 其第二轴线相应于筒状锁芯在接通方向和也在断开方向上的旋转而移动,其中优选地,闭 锁件利用其自由的端部在控制构件上接触地沿着滑动并且在中间位置上这样作用于控制 构件,即再起动被排除。一个对本专利技术加以改进的措施提出,即在筒状锁芯的起始位置中,闭锁件位于静 止位置中,在筒状锁芯的中间位置和/或末端位置中,闭锁件位于锁止位置中,其中,控制 构件设计具有轮廓,该轮廓在筒状锁芯移动到其各自的位置中期间作用于闭锁件,从而使 闭锁件在从静止位置到锁止位置中的方向上移动,该方向基本上指向于筒状锁芯的第一轴 线。与现有技术DE 42 19 846 C2相反,闭锁件从其静止位置出发到锁止位置中而靠近于 筒状锁芯的第一轴线,由此实现了对于阻止再起动的提高的可靠性。在此,作用于闭锁件的 弹簧力促成了,闭锁件可靠地保留在其锁止位置中。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考虑的是,筒状锁芯和控制构件构成一共同的部件。在此,筒状锁 芯同样也设计具有相应的轮廓,该轮廓在筒状锁芯在接通方向或在断开方向上旋转期间作 用于闭锁件,该闭锁件再次在其静止位置与其锁止位置之间移动。对此可替换地,筒状锁芯 可以与控制构件抗扭地连接。一个对本专利技术加以改进的措施提出,跨接环(Schaltring)可移动地布置在控制 构件上,特别是控制构件在其面向于闭锁件的边缘区域上设计具有空隙,跨接环可移动地 安置在该空隙中。有利地,空隙具有凹槽,跨接环利用根部区域伸入该凹槽中。因此,跨接 环可靠地安置在该空隙中。控制构件的空隙可以具有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其中跨接环具有第一端部和 第二端部,其中跨接环的第一端部面向于第一止挡部和跨接环的第二端部面向于第二止挡 部,其中空隙仅部分地由跨接环填满。跨接环基本上填满了空隙的几何轮廓。相应于筒状 锁芯在接通方向上或在断开方向上的旋转,跨接环基本上用于引导闭锁件的移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制构件具有径向向外走向的凸块,该凸块在起始位置和末端位置中抵靠在壳体的止挡部上。因此,可靠地阻止了筒状锁芯在接通方 向上和也在断开方向上的过度扭转。凸块例如可以凸出式地径向向外延伸。该凸块的可替 换的几何设计变体当然也是可以考虑的。优选地,控制构件在其边缘区域上具有凹进处,闭锁件在筒状锁芯的中间位置中 延伸进入该凹进处中,特别地,凹进处具有控制曲线(Steuerkurve),该控制曲线在筒状锁 芯从其中间位置移动到起始位置中期间这样地作用于闭锁件,即闭锁件从其锁止位置偏转 进入静止位置中。在此,当筒状锁芯从其起始位置在末端位置的方向上移动时,跨接环可以 利用其第二端部抵靠在第二止挡部上并且同时遮盖住凹进处,其中跨接环的第一端部与第 一止挡部间隔开。有利的是,当筒状锁芯从末端位置移动到中间位置中时,跨接环的凸出部用作为 用于闭锁件的止挡件,以便使跨接环在控制构件的第一止挡部的方向上移动,由此同时地, 跨接环利用其第二端部离开凹进处并且闭锁件没入凹进处中。在闭锁件从末端位置返回移 动到中间位置中期间,该闭锁件沿着控制构件的边缘区域滑动,其中闭锁件同时从其锁止 位置返回偏转到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控制机动车的转向柱(2)的锁止构件(1)的装置,所述装置具有:筒式锁,所述筒式锁具有壳体(3)和容纳在所述壳体中的、可围绕轴线(4.1)旋转的筒状锁芯(4),所述筒状锁芯可从起始位置(0)旋转到另外的、彼此角度错开的位置(Ⅰ,Ⅱ,Ⅲ),如中间位置(Ⅱ)和末端位置(Ⅲ)中;控制构件(10),所述控制构件与所述锁止构件(1)机械地耦合,从而当所述筒状锁芯(4)围绕第一轴线(4.1)旋转时,所述锁止构件(1)可被带入到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开关(40),所述开关相应于所述筒状锁芯(4)的位置确定所述机动车的不同工作状态,其中在所述末端位置(Ⅲ)中预先实现机动车发动机的点火之后,所述机动车发动机在所述中间位置(Ⅱ)中激活;以及再起动锁定装置(20),所述再起动锁定装置在所述机动车发动机激活时作用于所述筒状锁芯(4),由此阻止了所述筒状锁芯(4)再次旋转到所述末端位置(Ⅲ)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再起动锁定装置(20)包括闭锁件(21),其中所述再起动锁定装置(20)相对于所述第一轴线(4.1)轴向地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特凡特龙贝伦斯英戈波兰
申请(专利权)人:霍弗霍斯贝克及弗斯特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