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外圈径向跳动自压紧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2864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7:53
本技术公开了轴承外圈径向跳动自压紧测量装置,包括工作台和内槽,所述工作台一端开设有内槽,且内槽顶面开设有顶槽,并且内槽内部插入有第一立板。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了第一锥筒、第二锥筒、第一立板和弹簧,在进行对轴承进行压紧时,通过轴承内圈两端开口内壁与第一锥筒和第二锥筒的抵接完成抵紧固定,通过弹簧完成自压紧过程,省去了使用启动结构的麻烦,结构更加方便,同时,第一锥筒和第二锥筒直径变化大,可适应不同内圈直径的轴承使用,使用范围更广,通过第一锥筒和第二锥筒与轴承内圈的挤压完成自动居中,极大的方便了工作人员进行定位安装和压紧,从而显著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和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轴承检测,具体来说,涉及轴承外圈径向跳动自压紧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1、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批量生产的轴承需要经过径向跳动检验后才能流入市场。

2、传统的轴承外圈径向跳动通常采用轴承跳动测量仪进行检测,经过检索后发现,公开号为cn211740035u,名称为轴承外圈径向跳动测量用压紧装置,该申请提出了传统测量仪器需要手动压紧内圈保持静止,同时对外圈施加稳定的下压力并旋转,而下压力、旋转操作不稳定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整个检测过程对操作要求很高,劳动强度大、人员极易疲劳,通常需要两名熟练操作人员交替进行测量,效率低的问题,通过气动压紧结构来对轴承内圈进行固定,提高了压紧效率,但是,采用气动压紧的方式结构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并且导向器的直径要与轴承内圈向匹配,针对不同内径的轴承时,需要更换导向器,否则就会引起定位不居中的问题,影响检测精度,从而导致该申请的适用范围不够广泛,另外,该申请在检测时仍需要手动转动轴承外圈,也较为麻烦,也还可以进一步做出改进。

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轴承外圈径向跳动自压紧测量装置,具备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安装准确方便、降低了磨损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安装准确方便、降低了磨损的优点,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轴承外圈径向跳动自压紧测量装置,包括工作台和内槽,所述工作台一端开设有内槽,且内槽顶面开设有顶槽,并且内槽内部插入有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贯穿顶槽,且第一立板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筒,并且第一立板底部贯穿滑动连接有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两端分别与内槽内壁固定连接,且第一导杆上方位于内槽内壁与第一立板之间安装有弹簧,所述工作台顶面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立板,且第二立板一侧表面对应第一锥筒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锥筒,所述工作台表面位于第一锥筒和第二锥筒下方贯穿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且第一螺杆顶面通过旋转连接座转动连接有升降台,并且升降台顶面固定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输出端安装有驱动轮,所述第一螺杆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手轮,所述第二立板外侧位于工作台顶面固定安装有边架,且边架内侧位于工作台顶面通过旋转连接座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杆,并且第二螺杆贯穿边架顶面并与边架转动连接,所述边架内侧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第二螺杆贯穿移动板并与移动板螺纹连接,且移动板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千分表,并且千分表的导杆底面固定安装有滚轮。

6、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板和内槽内壁固定连接,且弹簧采用锰钢材质。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锥筒和第二锥筒为相同结构,且第一锥筒和第二锥筒同轴布置。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锥筒和第二锥筒均经过拉毛处理,且第一锥筒和第二锥筒为圆台型结构。

9、进一步的,所述边架内侧竖向固定连接有第三导杆,且第三导杆贯穿移动板并与移动板滑动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台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杆,且第二导杆贯穿工作台并与工作台滑动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杆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手轮,且第二手轮与第一手轮为相同结构。

12、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轮采用橡胶轮,且驱动轮表面经过拉毛处理。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轴承外圈径向跳动自压紧测量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技术采用了第一锥筒、第二锥筒、第一立板和弹簧,在进行对轴承进行压紧时,可向外移动第一立板,将轴承内圈放入到第一锥筒和第二锥筒之间,松开第一立板后,弹簧回弹,推动第一立板移动,带动第一锥筒插入到轴承内圈中,并推动轴承移动至第二锥筒插入到轴承内圈另一端中,通过轴承内圈两端开口内壁与第一锥筒和第二锥筒的抵接完成抵紧固定,通过弹簧完成自压紧过程,省去了使用启动结构的麻烦,结构更加方便,同时,第一锥筒和第二锥筒直径变化大,可适应不同内圈直径的轴承使用,使用范围更广,通过第一锥筒和第二锥筒与轴承内圈的挤压完成自动居中,极大的方便了工作人员进行定位安装和压紧,从而显著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和工作效率。

16、(2)、本技术采用了马达和驱动轮,安装好轴承后,可转动第一手轮带动升降台上移至驱动轮与轴承外圈抵接,随后,启动马达即可带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依靠摩擦力带动轴承外圈转动,从而省去了人工转动轴承外圈的麻烦,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另外,工作人员可转动第二手轮带动移动板升降,进而带动千分表的导杆底面的滚轮与轴承外圈接触,通过轴承外圈的转动和千分表的导杆的移动检测轴承外圈的径向跳动,在检测时,滚轮同步转动,进而降低摩擦力,避免千分表的导杆磨损和轴承外圈磨损,延长了千分表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轴承外圈径向跳动自压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和内槽(2),所述工作台(1)一端开设有内槽(2),且内槽(2)顶面开设有顶槽(3),并且内槽(2)内部插入有第一立板(13),所述第一立板(13)贯穿顶槽(3),且第一立板(13)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筒(12),并且第一立板(13)底部贯穿滑动连接有第一导杆(5),所述第一导杆(5)两端分别与内槽(2)内壁固定连接,且第一导杆(5)上方位于内槽(2)内壁与第一立板(13)之间安装有弹簧(4),所述工作台(1)顶面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立板(14),且第二立板(14)一侧表面对应第一锥筒(12)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锥筒(15),所述工作台(1)表面位于第一锥筒(12)和第二锥筒(15)下方贯穿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6),且第一螺杆(6)顶面通过旋转连接座转动连接有升降台(9),并且升降台(9)顶面固定安装有马达(10),所述马达(10)输出端安装有驱动轮(11),所述第一螺杆(6)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手轮(8),所述第二立板(14)外侧位于工作台(1)顶面固定安装有边架(16),且边架(16)内侧位于工作台(1)顶面通过旋转连接座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杆(22),并且第二螺杆(22)贯穿边架(16)顶面并与边架(16)转动连接,所述边架(16)内侧设置有移动板(18),所述第二螺杆(22)贯穿移动板(18)并与移动板(18)螺纹连接,且移动板(1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千分表(20),并且千分表(20)的导杆底面固定安装有滚轮(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外圈径向跳动自压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4)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板(13)和内槽(2)内壁固定连接,且弹簧(4)采用锰钢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外圈径向跳动自压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筒(12)和第二锥筒(15)为相同结构,且第一锥筒(12)和第二锥筒(15)同轴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外圈径向跳动自压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筒(12)和第二锥筒(15)均经过拉毛处理,且第一锥筒(12)和第二锥筒(15)为圆台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外圈径向跳动自压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架(16)内侧竖向固定连接有第三导杆(17),且第三导杆(17)贯穿移动板(18)并与移动板(18)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外圈径向跳动自压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台(9)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杆(7),且第二导杆(7)贯穿工作台(1)并与工作台(1)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外圈径向跳动自压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杆(22)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手轮(19),且第二手轮(19)与第一手轮(8)为相同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外圈径向跳动自压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11)采用橡胶轮,且驱动轮(11)表面经过拉毛处理。

...

【技术特征摘要】

1.轴承外圈径向跳动自压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和内槽(2),所述工作台(1)一端开设有内槽(2),且内槽(2)顶面开设有顶槽(3),并且内槽(2)内部插入有第一立板(13),所述第一立板(13)贯穿顶槽(3),且第一立板(13)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筒(12),并且第一立板(13)底部贯穿滑动连接有第一导杆(5),所述第一导杆(5)两端分别与内槽(2)内壁固定连接,且第一导杆(5)上方位于内槽(2)内壁与第一立板(13)之间安装有弹簧(4),所述工作台(1)顶面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立板(14),且第二立板(14)一侧表面对应第一锥筒(12)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锥筒(15),所述工作台(1)表面位于第一锥筒(12)和第二锥筒(15)下方贯穿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6),且第一螺杆(6)顶面通过旋转连接座转动连接有升降台(9),并且升降台(9)顶面固定安装有马达(10),所述马达(10)输出端安装有驱动轮(11),所述第一螺杆(6)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手轮(8),所述第二立板(14)外侧位于工作台(1)顶面固定安装有边架(16),且边架(16)内侧位于工作台(1)顶面通过旋转连接座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杆(22),并且第二螺杆(22)贯穿边架(16)顶面并与边架(16)转动连接,所述边架(16)内侧设置有移动板(18),所述第二螺杆(22)贯穿移动板(18)并与移动板(18)螺纹连接,且移动板(1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千分表(20),并且千分表(20)的导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国炜孙小兵李小为吕军庆宋蕊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洛轴工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