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电力智慧交直流全面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电力智慧交直流全面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2861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监测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电力智慧交直流全面监测装置,包括电力监测装置,还包括安装架,所述电力监测装置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上固定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上固定有若干风扇叶片,所述安装架上开设有若干通风口,若干所述风扇叶片均朝向通风口设置;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夹持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允许工作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安装和拆卸电力监测装置,通过挤压滑杆,触发机构可以自动完成电力监测装置的夹持和释放,而无需手动旋紧或松开螺丝,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监测,尤其涉及一种电力智慧交直流全面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1、电力智慧交直流全面监测装置是一种电力系统监测设备,旨在监测、分析和管理电力系统中的各种参数和运行情况,这种装置通常包括多个传感器、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和用户界面,以提供综合的电力系统信息和分析结果。

2、现有技术中,电力监测装置一般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电源机柜内,对装置进行安装拆卸时,需要工作人员使用螺丝刀拧动多颗螺丝,才能够完成对装置的拆装,无法实现快速拆装,这会产生以下几点不足:

3、(1)每次安装或拆卸装置都需要操作多颗螺丝,这会浪费工作人员的时间,尤其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快速维修或更换装置时,时间的浪费可能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造成风险;

4、(2)使用螺丝需要工作人员使用螺丝刀,这可能需要较多的体力和技能,此外,如果电源机柜位于狭小或不易达到的位置,这会增加操作的难度和劳动强度;

5、(3)使用螺丝固定装置存在误操作的风险,例如过紧或过松的拧紧,这可能导致装置不牢固或损坏,不稳定的装置可能引发电力系统问题,如短路或电缆连接不良,另外,频繁的拧螺丝可能导致装置本身或电源机柜的螺纹损坏,这会增加维护成本和减少设备的寿命。

6、所以,需要设计一种电力智慧交直流全面监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力智慧交直流全面监测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力智慧交直流全面监测装置,包括电力监测装置,还包括安装架,所述电力监测装置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上固定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上固定有若干风扇叶片,所述安装架上开设有若干通风口,若干所述风扇叶片均朝向通风口设置;

4、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夹持组件;

5、所述安装架上还设置有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包括触发组件、卡接组件与导电组件;

6、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降温组件,所述安装架上还设置有与降温组件配合使用的抽吸组件。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安装板、开口、四个开槽、四个夹持板、四个电磁铁与四个弹簧一,所述安装板固定在安装架的侧面,所述开口开设在安装板上,且开口正对若干通风口设置,四个所述开槽分别开设在安装板的四角位置,四个所述夹持板分别滑动装配在四个开槽内,四个所述电磁铁分别安装在四个开槽内,四个所述弹簧一的一端分别与四个开槽的槽壁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四个夹持板相连接。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触发组件包括条形板、筒体、滑杆与弹簧二,所述条形板固定在开口的内面,所述筒体固定在条形板的中部位置,所述滑杆滑动装配在筒体内,且滑杆的一端延伸至筒体的外部,所述弹簧二的一端与筒体的内面相连接,另一端与滑杆相连接。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若干凹槽、若干卡块、若干弹簧三与若干卡槽,若干所述凹槽均开设在筒体的内面,若干所述卡块分别滑动连接在若干凹槽内,若干所述弹簧三的一端分别与若干凹槽的槽壁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若干卡块相连接,若干所述卡槽均开设在滑杆上。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电组件包括底板、导电片一、顶板、导电片二、导向杆、顶块、弹簧四、凸块与连杆,所述底板固定在筒体的内面,所述导电片一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导向杆固定在底板的一端,所述顶板滑动套设在导向杆上,所述导电片二固定在顶板上,所述导电片一与导电片二正对设置,所述顶块固定在导向杆的顶端,所述弹簧四的一端与顶块相连接,另一端与顶板相连接,所述凸块固定在顶板的中部位置,所述连杆固定在滑杆位于筒体内部的一端。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降温组件包括盒体、半导体制冷片、若干降温管与连通管,所述盒体固定在安装板的顶面,且盒体内蓄积有冷却液,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安装在盒体的内部,若干所述降温管均与盒体相连通,且降温管在安装板的高度方向上向下延伸,若干所述降温管的底端均与连通管相连通。

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抽吸组件包括偏心轮、安装盒、滑动板、连接杆、弹簧五、连接板、囊体、两个安装管与两个单向阀,所述偏心轮固定套设在马达的输出轴上,所述安装盒固定在安装架上,所述滑动板滑动装配在安装盒的内面,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滑动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安装盒的外部,并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部的一端与安装盒的内面相连接,另一端与滑动板相连接,所述囊体的一端与安装盒的内面相连接,另一端与滑动板相连接,两个所述安装管的一端均与囊体相连通,两个所述单向阀分别安装在两个安装管上,其中一个所述安装管的另一端与盒体相连通,另外一个所述安装管的另一端与连通管相连通。

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单向阀的限流方向相反。

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板位于开槽外部的一端呈u型结构。

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杆上开设有与导电组件相适配的避让槽道。

16、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快速安装和拆卸:这个技术方案允许工作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安装和拆卸电力监测装置,通过挤压滑杆,触发机构可以自动完成电力监测装置的夹持和释放,而无需手动旋紧或松开螺丝,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与传统的螺丝固定方法相比,这个技术方案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工作人员只需按压电力监测装置,触发机构会自动完成夹持或释放操作,降低了对技能的要求,减轻了劳动强度;

18、2、有效的辅助散热:在电力监测装置使用过程中,马达带动若干风扇叶片转动,若干风扇叶片发生转动时能够产生气流,对电力监测装置起到降温散热的功能,气流经过若干降温管时,若干降温管及其内部的低温冷却液能够对气流起到降温作用,能够保证气流对于电力监测装置的降温效果,另外,伴随马达的运转,囊体能够不断的通过连通管从若干降温管的底端抽取冷却液,并把冷却液重新压入盒体内,使得冷却液在盒体与若干降温管内循环流动,进而使半导体制冷片均匀全面的冷却液进行降温,进一步保证降温管对于气体的降温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智慧交直流全面监测装置,包括电力监测装置(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架(2),所述电力监测装置(1)安装在安装架(2)上,所述安装架(2)上固定有固定支架(3),所述固定支架(3)上安装有马达(4),所述马达(4)的输出轴上固定有若干风扇叶片(5),所述安装架(2)上开设有若干通风口(6),若干所述风扇叶片(5)均朝向通风口(6)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智慧交直流全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7)包括安装板(71)、开口(72)、四个开槽(73)、四个夹持板(74)、四个电磁铁(75)与四个弹簧一(76),所述安装板(71)固定在安装架(2)的侧面,所述开口(72)开设在安装板(71)上,且开口(72)正对若干通风口(6)设置,四个所述开槽(73)分别开设在安装板(71)的四角位置,四个所述夹持板(74)分别滑动装配在四个开槽(73)内,四个所述电磁铁(75)分别安装在四个开槽(73)内,四个所述弹簧一(76)的一端分别与四个开槽(73)的槽壁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四个夹持板(74)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力智慧交直流全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81)包括条形板(811)、筒体(812)、滑杆(813)与弹簧二(814),所述条形板(811)固定在开口(72)的内面,所述筒体(812)固定在条形板(811)的中部位置,所述滑杆(813)滑动装配在筒体(812)内,且滑杆(813)的一端延伸至筒体(812)的外部,所述弹簧二(814)的一端与筒体(812)的内面相连接,另一端与滑杆(813)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力智慧交直流全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82)包括若干凹槽(821)、若干卡块(822)、若干弹簧三(823)与若干卡槽(824),若干所述凹槽(821)均开设在筒体(812)的内面,若干所述卡块(822)分别滑动连接在若干凹槽(821)内,若干所述弹簧三(823)的一端分别与若干凹槽(821)的槽壁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若干卡块(822)相连接,若干所述卡槽(824)均开设在滑杆(81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力智慧交直流全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件(83)包括底板(831)、导电片一(832)、顶板(833)、导电片二(834)、导向杆(835)、顶块(836)、弹簧四(837)、凸块(838)与连杆(839),所述底板(831)固定在筒体(812)的内面,所述导电片一(832)固定在底板(831)上,所述导向杆(835)固定在底板(831)的一端,所述顶板(833)滑动套设在导向杆(835)上,所述导电片二(834)固定在顶板(833)上,所述导电片一(832)与导电片二(834)正对设置,所述顶块(836)固定在导向杆(835)的顶端,所述弹簧四(837)的一端与顶块(836)相连接,另一端与顶板(833)相连接,所述凸块(838)固定在顶板(833)的中部位置,所述连杆(839)固定在滑杆(813)位于筒体(812)内部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力智慧交直流全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组件(9)包括盒体(91)、半导体制冷片(92)、若干降温管(93)与连通管(94),所述盒体(91)固定在安装板(71)的顶面,且盒体(91)内蓄积有冷却液,所述半导体制冷片(92)安装在盒体(91)的内部,若干所述降温管(93)均与盒体(91)相连通,且降温管(93)在安装板(71)的高度方向上向下延伸,若干所述降温管(93)的底端均与连通管(94)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力智慧交直流全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组件(10)包括偏心轮(101)、安装盒(102)、滑动板(103)、连接杆(104)、弹簧五(105)、连接板(106)、囊体(107)、两个安装管(108)与两个单向阀(109),所述偏心轮(101)固定套设在马达(4)的输出轴上,所述安装盒(102)固定在安装架(2)上,所述滑动板(103)滑动装配在安装盒(102)的内面,所述连接杆(104)的一端与滑动板(10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04)的另一端延伸至安装盒(102)的外部,并与连接板(106)固定连接,所述弹簧部(105)的一端与安装盒(102)的内面相连接,另一端与滑动板(103)相连接,所述囊体(107)的一端与安装盒(102)的内面相连接,另一端与滑动板(103)相连接,两个所述安装管(108)的一端均与囊体(107)相连通,两个所述单向阀(109)分别安装在两个安装管(108)上,其中一个所述安装管(108)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智慧交直流全面监测装置,包括电力监测装置(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架(2),所述电力监测装置(1)安装在安装架(2)上,所述安装架(2)上固定有固定支架(3),所述固定支架(3)上安装有马达(4),所述马达(4)的输出轴上固定有若干风扇叶片(5),所述安装架(2)上开设有若干通风口(6),若干所述风扇叶片(5)均朝向通风口(6)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智慧交直流全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7)包括安装板(71)、开口(72)、四个开槽(73)、四个夹持板(74)、四个电磁铁(75)与四个弹簧一(76),所述安装板(71)固定在安装架(2)的侧面,所述开口(72)开设在安装板(71)上,且开口(72)正对若干通风口(6)设置,四个所述开槽(73)分别开设在安装板(71)的四角位置,四个所述夹持板(74)分别滑动装配在四个开槽(73)内,四个所述电磁铁(75)分别安装在四个开槽(73)内,四个所述弹簧一(76)的一端分别与四个开槽(73)的槽壁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四个夹持板(74)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力智慧交直流全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81)包括条形板(811)、筒体(812)、滑杆(813)与弹簧二(814),所述条形板(811)固定在开口(72)的内面,所述筒体(812)固定在条形板(811)的中部位置,所述滑杆(813)滑动装配在筒体(812)内,且滑杆(813)的一端延伸至筒体(812)的外部,所述弹簧二(814)的一端与筒体(812)的内面相连接,另一端与滑杆(813)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力智慧交直流全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82)包括若干凹槽(821)、若干卡块(822)、若干弹簧三(823)与若干卡槽(824),若干所述凹槽(821)均开设在筒体(812)的内面,若干所述卡块(822)分别滑动连接在若干凹槽(821)内,若干所述弹簧三(823)的一端分别与若干凹槽(821)的槽壁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若干卡块(822)相连接,若干所述卡槽(824)均开设在滑杆(81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力智慧交直流全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件(83)包括底板(831)、导电片一(832)、顶板(833)、导电片二(834)、导向杆(835)、顶块(836)、弹簧四(837)、凸块(838)与连杆(839),所述底板(831)固定在筒体(812)的内面,所述导电片一(832)固定在底板(831)上,所述导向杆(835)固定在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风新郝利强李纪宾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易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