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拉模盒的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01317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拉模盒的冷却系统,其包括一设于拉丝冷却区的拉丝模盒,一靠设于拉丝冷却区的焊丝润湿区和一用若干油管连通于焊丝润湿区的油箱,还设有一冷却散热、补充水分的水箱及若干连接于水箱的水冷管,所述水冷管通过水箱后再分别穿设过拉丝水冷区、焊丝润湿区及油箱,并返回水箱,形成一循环降温系统,该装置由压力泵带动循环水,在温控传感阀的调控下,循环水在拉丝冷却区、焊丝润湿区和油箱中循环冷却,从而使拉丝模盒和润滑油的温度较为稳定适中,提高了焊丝的拉丝速度和表面质量。(*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油拉模盒的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的油拉模盒的装置没有较为有效的冷却效果,焊丝涂油过程中,焊丝送丝速 度过快,流体阻力产生热量导致润滑油的热量累计,从而影响拉拔速度和润滑油的质量。一般使用的润滑油为水溶性油,在小于45°C的情况下正常工作,工况超过50°C, 润滑油中的部分物质会挥发,凝滞阻力会越来越大,热量的累积速度更快,加热焊丝甚至会 对焊丝的微观组织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拉模盒的冷却系统,该系统使拉丝 模盒和润滑油的温度较为稳定适中的循环水装置,以及润滑油的循环装置,大大提高焊丝 的拉丝速度和表面质量,节省焊丝的生产成本。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拉模盒的冷却系 统,其包括一设于拉丝冷却区的拉丝模盒,一靠设于拉丝冷却区的焊丝润湿区和一用若干 油管连通于焊丝润湿区的油箱,还设有一冷却散热、补充水分的水箱及若干连接于水箱的 水冷管,所述水冷管通过水箱后再分别穿设过拉丝水冷区、焊丝润湿区及油箱,并返回水 箱,形成一循环降温系统。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穿设过焊丝润湿区的水冷管穿设于焊丝润湿 区中的油层中,且位于焊丝润湿区中的水冷管呈环状穿设放置,水冷管以传递的方式吸取 来自焊丝润湿区的热量,更加有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穿设过油箱的水冷管以弹簧状分布于油箱内 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别穿设于拉丝水冷区、焊丝润湿区及油箱 的水冷管上均设有一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上连设有温控传感器,控制阀通过温控传感器上 的温度控制流经拉丝水冷区、焊丝润湿区及油箱的水量。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冷管上设有若干压力泵。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通于焊丝润湿区和油箱的油管上设有一具 有双向导通功能的控制阀,同时油管上设有一用于输油和抽油的压力泵,在给焊丝润湿区 补充油量的同时,也可将其中高热量的油抽出,降温后重新注入焊丝润湿区,形成一油路循 环降温系统,更加有效的降温。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冷管和油管为不锈钢制成,管壁较薄,线径 较大,便于循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由压力泵带动循环水,在温控传感阀的调控下, 循环水在拉丝冷却区、焊丝润湿区和油箱中循环冷却,从而使拉丝模盒和润滑油的温度较为稳定适中,提高了焊丝的拉丝速度和表面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油拉模盒的冷却系统,其包括一设于拉丝冷却区1的拉丝模盒2,一 靠设于拉丝冷却区1的焊丝润湿区4和一用若干油管9连通于焊丝润湿区4的油箱6,还 设有一冷却散热、补充水分的水箱8及若干连接于水箱8的水冷管5,所述水冷管5通过水 箱8后再分别穿设过拉丝水冷区、焊丝润湿区4及油箱6,并返回水箱8,形成一循环降温系 统。所述穿设过焊丝润湿区4的水冷管5穿设于焊丝润湿区4中的油层中,且位于焊 丝润湿区4中的水冷管5呈环状穿设放置,水冷管5以传递的方式吸取来自焊丝润湿区4 的热量,更加有效。所述穿设过油箱6的水冷管5以弹簧状分布于油箱6内部。所述分别穿设于拉丝水冷区、焊丝润湿区4及油箱6的水冷管5上均设有一控制 阀3,所述控制阀3上连设有温控传感器,控制阀3通过温控传感器上的温度控制流经拉丝 水冷区、焊丝润湿区4及油箱6的水量。所述水冷管5上设有若干压力泵7。所述连通于焊丝润湿区4和油箱6的油管9上设有一具有双向导通功能的控制阀 3,同时油管9上设有一用于输油和抽油的压力泵7,在给焊丝润湿区4补充油量的同时,也 可将其中高热量的油抽出,降温后重新注入焊丝润湿区4,形成一油路循环降温系统,更加 有效的降温。所述水冷管5和油管9为不锈钢制成,管壁较薄,线径较大,便于循环。权利要求一种油拉模盒的冷却系统,其包括一设于拉丝冷却区(1)的拉丝模盒(2),一靠设于拉丝冷却区(1)的焊丝润湿区(4)和一用若干油管(9)连通于焊丝润湿区(4)的油箱(6),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冷却散热、补充水分的水箱(8)及若干连接于水箱(8)的水冷管(5),所述水冷管(5)通过水箱(8)后再分别穿设过拉丝水冷区、焊丝润湿区(4)及油箱(6),并返回水箱(8),形成一循环降温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拉模盒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设过焊丝润湿区(4)的水冷管(5)穿设于焊丝润湿区(4)中的油层中,且位于焊丝润湿区(4)中的水冷管(5)呈环状穿设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拉模盒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设过油箱(6)的 水冷管(5)以弹簧状分布于油箱(6)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拉模盒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穿设于拉丝水 冷区、焊丝润湿区(4)及油箱(6)的水冷管(5)上均设有一控制阀(3),所述控制阀(3)上 连设有温控传感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拉模盒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5)上设有 若干压力泵(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拉模盒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于焊丝润湿区 ⑷和油箱(6)的油管(9)上设有一具有双向导通功能的控制阀(3),同时油管(9)上设有 一用于输油和抽油的压力泵(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拉模盒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5)和油管 (9)为不锈钢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拉模盒的冷却系统,其包括一设于拉丝冷却区的拉丝模盒,一靠设于拉丝冷却区的焊丝润湿区和一用若干油管连通于焊丝润湿区的油箱,还设有一冷却散热、补充水分的水箱及若干连接于水箱的水冷管,所述水冷管通过水箱后再分别穿设过拉丝水冷区、焊丝润湿区及油箱,并返回水箱,形成一循环降温系统,该装置由压力泵带动循环水,在温控传感阀的调控下,循环水在拉丝冷却区、焊丝润湿区和油箱中循环冷却,从而使拉丝模盒和润滑油的温度较为稳定适中,提高了焊丝的拉丝速度和表面质量。文档编号B21C3/14GK201669294SQ20102017963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5日专利技术者吴俊峰, 蔡鸿祥 申请人:昆山京群焊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拉模盒的冷却系统,其包括一设于拉丝冷却区(1)的拉丝模盒(2),一靠设于拉丝冷却区(1)的焊丝润湿区(4)和一用若干油管(9)连通于焊丝润湿区(4)的油箱(6),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冷却散热、补充水分的水箱(8)及若干连接于水箱(8)的水冷管(5),所述水冷管(5)通过水箱(8)后再分别穿设过拉丝水冷区、焊丝润湿区(4)及油箱(6),并返回水箱(8),形成一循环降温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鸿祥吴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京群焊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