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钒氮合金加工用的循环生产线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钒氮合金加工用的循环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1246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钒氮合金加工用的循环生产线,属于钒氮合金加工技术领域。包括由横一线、竖一线、横二线和竖二线四者依走料顺序围合形成一矩形的小循环回转线,由横一线、竖一线、横二线、竖三线、横三线、竖四线、横四线和竖五线八者依走料顺序围合形成的大循环回转线;横一线上设置有窑炉,横二线的末端与竖三线的首端之间设置有一个倒料机构,倒料机构的动作规律如下:以三个匣钵为一组,将其中两个匣钵中的钒氮合金球倒入另外一个匣钵中,形成两个空载匣钵和一个满载匣钵;满载匣钵运行小循环回转线;空载匣钵运行大循环回转线。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耗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钒氮合金加工,涉及一种钒氮合金加工用的循环生产线


技术介绍

1、现有的钒氮合金加工焚烧阶段,采用的是“口”字型的循环线,如图2所示,存在四个平直的输送段,冶炼炉位于其中一个输送段,从冶炼炉末端强制冷却出来后与之相邻的另一个输送段用于匣钵(料盒)和钒氮合金球的自然冷却,随后的输送段(与冶炼炉所在输送段平行的那段)进行下料,在冶炼炉的前一个输送段进行上料,如此循环,实现匣钵不脱线、炉子不停机、原料连续上、成品连续下。

2、之所以要进行钒氮合金球的自然冷却,一方面是经过自然冷却后可以在线打包包装,另一方面,传统的“口”字型循环线采用的是机械式翻转匣钵实现倒料,钒氮合金球的撞击程度较高,钒氮合金球在较高温度下撞击易松散破损,影响产品外观质量。

3、钒氮合金焚烧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进入窑炉的物料从入料温度加入至650摄氏度需要100~120min,此过程为预热阶段,紧接着的第二工段加热温度为700~900摄氏度,加热时间为250~280min,随后的第三工段加热至1100摄氏度左右,加热时间为200~220min,第四工段加热温度为1100~1500摄氏度,加热时间为1000~1200min,最后一个冷却阶段将其冷却至200摄氏度左右,现有的“口”字型的循环线从窑炉末端冷却后的匣钵及其内部的物料从出料时的200摄氏度左右经过较长时间的自然冷却降至50摄氏度左右进行翻转倒料,此过程中,不仅对钒氮合金进行了自然冷却,匣钵由200摄氏度降至50摄氏度,而进入窑炉的第一阶段则需要重新对匣钵进行加热,因此,匣钵降温属于可以避免的能量浪费,如果匣钵不进行自然冷却,或者说不需要降低至50摄氏度左右即回炉,则不仅可以减少焚烧炉内第一阶段的预热能耗,还可以缩短焚烧炉的总长度(物料在炉内也是顺序匀速移动的,缩短加热时间即可缩短焚烧炉长度)。为此,申请人提出能够降低能耗的钒氮合金循环窑炉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钒氮合金加工用的循环生产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能耗。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钒氮合金加工用的循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横一线、竖一线、横二线、竖二线、竖三线、横三线、竖四线、横四线和竖五线,所述横一线、竖一线、横二线和竖二线四者依走料顺序围合形成一矩形的小循环回转线,所述横一线、竖一线、横二线、竖三线、横三线、竖四线、横四线和竖五线八者依走料顺序围合形成一“凹”字型的大循环回转线;

3、所述横一线上设置有窑炉,所述横二线的末端与竖三线的首端之间设置有一个倒料机构,所述倒料机构的动作规律如下:以三个匣钵为一组,将其中两个匣钵中的钒氮合金球倒入另外一个匣钵中,形成两个空载匣钵和一个满载匣钵;

4、空载匣钵和满载匣钵在完成物料分配后的运行路线为:所述满载匣钵依次通过竖三线、横三线、竖四线、横四线、竖五线、横一线之后重新进入窑炉,满载匣钵在横四线的末端下料,在横一线的首端重新加入待焚烧物料;所述空载匣钵依次通过竖二线、横一线进入窑炉,空载匣钵在横一线的首端重新加入待焚烧物料。

5、进一步的,所述倒料机构包括在横二线与竖三线交叉点设置的升降台,所述横二线的走料平面高于竖三线的走料平面,所述竖三线上设置有位于升降台两侧的夹板一和夹板二,所述夹板一和夹板二均通过一气缸控制,所述夹板一和夹板二相互靠近能够夹持横二线通过交叉点的匣钵,所述夹板一的内侧设置有定位板一,所述夹板二的内侧设置有定位板二,还包括一根贯穿定位板一、定位板二、夹板一和夹板二四者的同步轴,所述同步轴与定位板一和定位板二均通过花键相连,所述夹板一和夹板二上具有允许同步轴旋转和沿轴线滑动的避让孔,定位板一和定位板二之间设置有处于压缩状态下的复位弹簧,所述同步轴的一端与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相连。

6、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平台通过一纵向设置的直线电机控制,所述升降平台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滚球,所述滚球部分露出升降平台上表面之上。

7、本方案的核心是是部分匣钵未经冷却即回返窑炉,这部分携带热量的匣钵将物料倒出,运行小循环回转线直接回炉,其携带余热回炉是降低能耗的核心。而仅有少部分匣钵携带需要冷却的钒氮合金球在路径较长的大循环回转线上进行自然冷却。

8、待焚烧的钒氮合金球原料在匣钵内装料时,为了实现机械上料的可靠性、底部物料保型型,匣钵在原料装入时并不是满载的,而是在三分之二左右,由于焚烧后钒氮合金原料大幅度缩水,成品在匣钵内的容积只占匣钵满载容积的三分之一不到,这是本方案可实施的另一个要素。

9、待焚烧物料在匣钵内如果满载,焚烧过程中物料缩水,导致物料在匣钵内相互挤压碰撞,存在相互挤压损坏的缺陷,如果满载,造成损坏的可能性更大,影响成品的外观品质。

10、耐高温的匣钵一般由碳化硅原料为主材,配合粘结剂和氧化镁等添加剂倒模成型,热导系数较高,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匣钵热能的利用,在横二线的末端进行倒料,使匣钵在即将进入窑炉内时开始倒料,而倒料结束后随机进行待焚烧料的上料。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钒氮合金加工用的循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横一线(11)、竖一线(12)、横二线(13)、竖二线(14)、竖三线(15)、横三线(16)、竖四线(17)、横四线(18)和竖五线(19),所述横一线(11)、竖一线(12)、横二线(13)和竖二线(14)四者依走料顺序围合形成一矩形的小循环回转线(2),所述横一线(11)、竖一线(12)、横二线(13)、竖三线(15)、横三线(16)、竖四线(17)、横四线(18)和竖五线(19)八者依走料顺序围合形成一“凹”字型的大循环回转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钒氮合金加工用的循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料机构包括在横二线(13)与竖三线(15)交叉点设置的升降台(4),所述横二线(13)的走料平面高于竖三线(15)的走料平面,所述竖三线(15)上设置有位于升降台(4)两侧的夹板一(51)和夹板二(52),所述夹板一(51)和夹板二(52)均通过一气缸(56)控制,所述夹板一(51)和夹板二(52)相互靠近能够夹持横二线(13)通过交叉点的匣钵,所述夹板一(51)的内侧设置有定位板一(53),所述夹板二(52)的内侧设置有定位板二(54),还包括一根贯穿定位板一(53)、定位板二(54)、夹板一(51)和夹板二(52)四者的同步轴(55),所述同步轴(55)与定位板一(53)和定位板二(54)均通过花键相连,所述夹板一(51)和夹板二(52)上具有允许同步轴(55)旋转和沿轴线滑动的避让孔,定位板一(53)和定位板二(54)之间设置有处于压缩状态下的复位弹簧(58),所述同步轴(55)的一端与一伺服电机(57)的输出轴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钒氮合金加工用的循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台(4)通过一纵向设置的直线电机控制,所述升降台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滚球,所述滚球部分露出升降台(4)上表面之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钒氮合金加工用的循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横一线(11)、竖一线(12)、横二线(13)、竖二线(14)、竖三线(15)、横三线(16)、竖四线(17)、横四线(18)和竖五线(19),所述横一线(11)、竖一线(12)、横二线(13)和竖二线(14)四者依走料顺序围合形成一矩形的小循环回转线(2),所述横一线(11)、竖一线(12)、横二线(13)、竖三线(15)、横三线(16)、竖四线(17)、横四线(18)和竖五线(19)八者依走料顺序围合形成一“凹”字型的大循环回转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钒氮合金加工用的循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料机构包括在横二线(13)与竖三线(15)交叉点设置的升降台(4),所述横二线(13)的走料平面高于竖三线(15)的走料平面,所述竖三线(15)上设置有位于升降台(4)两侧的夹板一(51)和夹板二(52),所述夹板一(5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威
申请(专利权)人:崇阳鑫瑞钒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