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提升中碳含硫钢连浇炉数的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提升中碳含硫钢连浇炉数的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0449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炼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升中碳含硫钢连浇炉数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电炉工序:终点C含量≥0.10wt%,终点P含量≤0.013wt%,终点温度≥1580℃,出钢过程中依次加入一部分铝块、碳化硅、另一部分铝块、硅锰、增碳剂、促净剂及石灰;S2、LF炉工序:根据钢水成分向钢水中加入铝线,以调整钢水中的Al含量为0.020~0.045wt%,出站的钢水中Al含量为0.015~0.025wt%;S3、VD炉工序:向钢水中依次加入铝线和硅钙线,软吹8min后,再加入硫磺线,软吹氩时长≥10min。在LF炉工序中,一次性补喂铝线,精确控制出站Al含量,为后续VD炉工序的弱钙化处理创造条件。在VD炉工序采用了弱钙处理,能够有效地防止连铸过程中水口结瘤,有利于提高连浇炉数至12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炼钢,尤其涉及一种提升中碳含硫钢连浇炉数的工艺


技术介绍

1、中碳钢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常用于制造各种机械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机床和工程机械等行业。对于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零部件,精加工往往位于调质处理之后,大大地增加了切削加工难度。另外,汽车行业不断地提高零部件的强度以减轻重量,从而也导致了锻件切削加工难度的增大。因此,中碳钢在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前提下,还应具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为改善中碳钢的切削加工性能,通常向钢中加入易切削元素s,s在钢中形成mns等含硫夹杂物,提供了“内部缺口”和“粘体润滑”等效应,改善了中碳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2、中碳含硫钢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深度脱氧,al为最常用的深脱氧剂。通常,在出钢过程中加入al进行强脱氧,同时随钢流加入石灰和合成渣,利用钢液冲击和钢包底搅,使渣料乳化,并使其弥散分布于钢液中,大大增加了钢水与渣料间的接触面积,为钢水脱氧、夹杂变性和去除,创造了良好的动力学条件。为降低出钢过程铝合金的空气烧损量,减少夹杂生成,提高钢水洁净度,在精炼时间较长的工序中,也可采用两步法加al。即,出钢过程加入少量的铝合金,保证出钢结束时钢水中含微量酸溶[al]s以达到脱氧目的,随后,在氩站或lf炉向钢水中快速喂入铝线以调整al含量,两步加al法具有铝收得率高的优点。为了提高和稳定中碳含硫钢生产过程中硫收得率,减少高熔点夹杂物的生成,最常用的增硫方式为在钢包吊浇前快速喂入硫磺芯线或硫铁芯。同时,还需要控制精炼渣碱度,降低精炼渣脱硫能力。

3、而根据冶金原理,中碳含硫钢中夹杂物主要为高熔点的al2o3,在连铸浇注过程中,易附着在塞棒和水口等耐材上,造成水口堵塞,影响连浇炉数和铸坯质量,使得中碳含硫钢可浇性变差,浇注过程极易产生絮流,迫使生产中断,严重制约了钢厂的产能和生产节拍。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钢厂只能将连浇炉数限制在8炉以下,不仅制约了中碳含硫钢的生产效率,还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中碳含硫钢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升中碳含硫钢连浇炉数的工艺。

2、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提供的一种提升中碳含硫钢连浇炉数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3、s1、电炉工序:终点c含量≥0.10wt%,终点p含量≤0.013wt%,终点温度≥1580℃,出钢过程中依次加入一部分铝块、碳化硅、另一部分铝块、硅锰、增碳剂、促净剂及石灰;

4、s2、lf炉工序:根据钢水成分向钢水中加入铝线,以调整钢水中的al含量为0.020~0.045wt%,出站的钢水中al含量为0.015~0.025wt%;

5、s3、vd炉工序:向钢水中依次加入铝线和硅钙线,软吹8min后,再加入硫磺线,软吹氩时长≥10min;

6、s4、连铸工序:首炉过热度25℃~40℃,连浇炉过热度25℃~35℃。

7、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电炉工序中,终点目标c含量为0.12~0.35wt%,终点目标p含量≤0.013wt%,终点目标温度≥1610℃。

8、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电炉工序中,若终点c含量为0.05~0.08wt%时,出钢过程加入的铝块总量为1.2kg/吨钢;若终点c含量为0.09~0.15wt%时,出钢过程加入的铝块总量为1.1kg/吨钢;若终点c含量>0.15wt%时,出钢过程加入的铝块总量为1kg/吨钢;出钢过程加入的石灰的量为5.7~6.3kg/吨钢;出钢过程加入的促净剂的量为2.7~3.3kg/吨钢。

9、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lf炉工序中,精炼前期加入扩散脱氧剂1.50~2.50kg/吨钢,精炼中后期多次加入预设量的扩散脱氧剂。

10、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lf炉工序中,精炼前期加入石灰的量≤1kg/吨钢,加入促净剂的量≤1kg/吨钢。

11、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扩散脱氧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元素:

12、碳化硅:40~60wt%和硅铁粉:40~60wt%。

13、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lf炉工序中,精炼前期氩气流量为200~400nl/min,精炼中期氩气流量为120~250nl/min,精炼后期氩气流量为60~150nl/min。

14、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vd炉工序中,向首炉中喂入硅钙线50~60m,向连浇炉中喂入硅钙线25~35m。

15、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中碳含硫钢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元素:

16、c:0.38~0.50wt%;si:0.20~0.35wt%;mn:0.50~1.65wt%;p:≤0.030wt%;s:0.010~0 .030wt%;mo:≤0.30wt%;cr:≤1.05wt%;al:≤0.030wt%;cu:≤0.20wt%;h:≤2.0ppm、o:≤20ppm;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8、(1)在lf炉工序中,一次性补喂铝线,精确控制出站al含量,为后续vd炉工序的弱钙化处理创造条件。

19、(2)在vd炉工序采用了弱钙处理,能够有效地防止连铸过程中水口结瘤,有利于提高连浇炉数至12炉,不仅提高了中碳含硫钢的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20、(3)有效地延长了中碳含硫钢的连铸时长,且减少了含硫夹杂物的生成,满足夹杂物检测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中碳含硫钢连浇炉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中碳含硫钢连浇炉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炉工序中,终点目标C含量为0.12~0.35wt%,终点目标P含量≤0.013wt%,终点目标温度≥16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中碳含硫钢连浇炉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炉工序中,若终点C含量为0.05~0.08wt%时,出钢过程加入的所述铝块总量为1.2kg/吨钢;若终点C含量为0.09~0.15wt%时,出钢过程加入的所述铝块总量为1.1kg/吨钢;若终点C含量>0.15wt%时,出钢过程加入的所述铝块总量为1kg/吨钢;出钢过程加入的所述石灰的量为5.7~6.3kg/吨钢;出钢过程加入的所述促净剂的量为2.7~3.3kg/吨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中碳含硫钢连浇炉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LF炉工序中,精炼前期加入扩散脱氧剂1.50~2.50kg/吨钢,精炼中后期多次加入预设量的所述扩散脱氧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升中碳含硫钢连浇炉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LF炉工序中,精炼前期加入所述石灰的量≤1kg/吨钢,加入所述促净剂的量≤1kg/吨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升中碳含硫钢连浇炉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脱氧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元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中碳含硫钢连浇炉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LF炉工序中,精炼前期氩气流量为200~400NL/min,精炼中期氩气流量为120~250NL/min,精炼后期氩气流量为60~150NL/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中碳含硫钢连浇炉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VD炉工序中,向首炉中喂入硅钙线50~60m,向连浇炉中喂入硅钙线25~35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中碳含硫钢连浇炉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碳含硫钢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元素: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中碳含硫钢连浇炉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中碳含硫钢连浇炉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炉工序中,终点目标c含量为0.12~0.35wt%,终点目标p含量≤0.013wt%,终点目标温度≥16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中碳含硫钢连浇炉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炉工序中,若终点c含量为0.05~0.08wt%时,出钢过程加入的所述铝块总量为1.2kg/吨钢;若终点c含量为0.09~0.15wt%时,出钢过程加入的所述铝块总量为1.1kg/吨钢;若终点c含量>0.15wt%时,出钢过程加入的所述铝块总量为1kg/吨钢;出钢过程加入的所述石灰的量为5.7~6.3kg/吨钢;出钢过程加入的所述促净剂的量为2.7~3.3kg/吨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中碳含硫钢连浇炉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lf炉工序中,精炼前期加入扩散脱氧剂1.50~2.50k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华耀李义龙汪冬冬刘栋林俞杰杜磊王晓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联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