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2362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包括多条驱动线、多条感测线以及多个感测单元。感测线与驱动线相互交叉设置。感测单元排列成阵列,且每个感测单元分别电性耦接于一对应的驱动线以及一对应的感测线。其中,驱动线与感测线二者之一的走线经过触控面板的相对两侧,且驱动线与感测线二者之另一的走线只经过触控面板的一侧。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可极大地减小RC负载,避免信号的衰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触控侦测领域,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大尺寸的触控面板(TouchPanel)。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触控面板因其在使用上更直觉、更符合人性,而被广泛地应用于 各种电子产品中成为一种新的人机互动的接口。请参见图1,图1是一种现有的触控面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触控面 板10包括多条驱动线11、多条感测线12以及多个感测单元13。驱动线11与感测线12相 互交叉设置。感测单元13排列成阵列,每个感测单元13分别电性耦接于一对应的驱动线 11以及一对应的感测线12,从而通过对应的驱动线11传递驱动信号至每个感测单元13,并 通过对应的感测线12读取每个感测单元13上所产生的感测信号以判断此感测单元13是 否被触摸。如图1所示,每行的感测单元13均电性耦接至同一条驱动线11,而每列的感测单元 13均电性耦接至同一条感测线12。也就是说,驱动线11的走线只经过触控面板10的一侧从 而电性耦接至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并通过驱动线U于第一方向X上传递驱动信号至每行 的感测单元13。感测线12的走线也只经过触控面板10的一侧从而电性耦接至读取电路(图 中未示出),并通过感测线12于第二方向Y上读取每列的感测单元13所生成的感测信号。触控面板10上的每条驱动线11均需要驱动大量的感测单元13,而每条感测线 12均需要读取大量的感测单元13所产生的感测信号,因此易于产生电阻电容负载(RC loading, Resistance Capacitor loading)过大的问题,造成信号的衰减。且触控面板10 的尺寸越大,上述问题就越大,因此这个现象极大地限制了触控面板朝大尺寸发展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就是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RC负载,避免信号衰减的触控面板。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其被划分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以及第四区 域。其中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排列于第一方向上,第三区域与第四区域排列于第一方向上, 而第一区域与第三区域排列于第二方向上,第二区域与第四区域排列于第二方向上。第一 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且每个区域分别包括多条驱动线、多条感测线,以及多个感测单 元。驱动线与感测线相互交叉设置,而感测单元排列成阵列,且每个感测单元分别电性耦接 于一对应的驱动线以及一对应的感测线。驱动线与感测线二者之一的走线经过触控面板的 相对两侧,而驱动线与感测线二者之另一的走线只经过触控面板的一侧。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每个区域中的感测线的走线只经过触控面板的一侧, 且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中的驱动线的走线分别经过触控面板的相对两 侧,而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三区域与第四区域中的驱动线的走线也分别经过触控面板的相 对两侧。此外,第三区域中的感测线穿过第一区,且第四区域中的感测线穿过第二区域。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每个区域中的驱动线的走线只经过触控面板的一侧,且位于第二方向上的第一区域与第三区域中的感测线的走线分别经过触控面板的相对两侧,而位于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区域与第四区域中的感测线的走线也分别经过触控面板的相 对两侧。此外,第一区域中的驱动线穿过第二区域,且第三区域中的驱动线穿过第四区域。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两块以上的上述触控面板可结合在一起以构成另一触 控面板。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触控面板的元件分别设置于液晶显示器的彩色滤光片 基板上,如彩色滤光片基板的保护层与彩色滤光片之间。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多条驱动线、多条感测线以及多个感测单元。感 测线与驱动线相互交叉设置。感测单元排列成阵列,且每个感测单元分别电性耦接于一对 应的驱动线以及一对应的感测线。其中,驱动线与感测线二者之一的走线经过触控面板的 相对两侧,且驱动线与感测线二者之另一的走线只经过触控面板的一侧。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驱动线的走线经过触控面板的相对两侧,而感测线的 走线只经过触控面板的一侧。或者,驱动线的走线只经过触控面板的一侧,而感测线的走线 经过触控面板的相对两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上的驱动线或者感测线分别经过触控 面板的相对两侧,而另一者只经过触控面板的一侧,因此可极大地减小RC负载,避免信号 的衰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的触控面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揭示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3是图2所揭示的触控面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揭示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100:触控面板11、Χ11、Χ12、Χ21、Χ22...Χη1、Χη2、Χ(η+1) l、X(n+l)2...驱动线12、Y11、Y12、Y21、Y22...Yml、Ym2、Y(m+1) l、Y(m+l)2...感测线13、110:感测单元101、102、103 触控面板的侧I 第一区域II 第二区域III 第三区域IV:第四区域X1、X2、Y1、Y2、Y 方向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2及图3,其中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揭示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示意图,而图3是图2所揭示的触控面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触控面板100被划分为四个区域,即第一区域I、第二区域II、第三区域III以及第四区域IV。其中,第一区域I与 第二区域II横向排列,第三区域III与第四区域IV横向排列;第一区域I与第三区域III 纵向排列,且第二区域II与第四区域IV纵向排列。触控面板100包括多条驱动线111、112、121、122丨1111、1112、1(11+1)1、1(11+1)2丨、 多条感测线¥11、¥12、¥21、¥22...丫1111、¥1112、¥(111+1)1、¥(111+1)2...、多个感测单元 110,其中 η 与m分别为自然数。驱动线XII、X12、X21、X22…Xnl、Xn2、X(n+l)l、X(n+1)2…与感测线 Yl 1、Y12、Y21、Y22…Yml、Ym2、Y(m+1) 1、Y (m+1) 2…相互交叉设置,感测单元110排列成阵 列,且每个感测单元110分别电性耦接于一对应的驱动线以及一对应的感测线。驱动线Xll、X12、X21、X22...Xnl、Xn2、X(n+l) l、X(n+l) 2···、感测线 Y11、Y12、Y21、 ¥22丨丫1111、¥1112、¥(111+1)1、¥(111+1)2...以及感测单元110分布于第一区域I、第二区域I I、第 三区域III以及第四区域IV。其中,第一区域I中的驱动线XII、Χ21…的走线经过触控面 板100的一侧101,而第二区域II中的驱动线Χ12、Χ22…的走线经过触控面板100的相对 另一侧102 ;同理,第三区域III中的驱动线Xnl、X(n+l)L···的走线也如第一区域I经过触 控面板100的一侧101,而第四区域IV中的驱动线Xn2、X(n+l)2…的走线也如第二区域II 经过触控面板100的相对另一侧102。第一区域I中的感测线Yll、Y21…的走线经过触控 面板100的一侧103,而第三区域III中的感测线Y12、Y22…的走线穿过第一区域I,并与 第一区域I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被划分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以及第四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排列于一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四区域排列于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排列于一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四区域排列于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且每一所述区域分别包括:多条驱动线;多条感测线,与所述驱动线相互交叉设置;以及多个感测单元,所述感测单元排列成一阵列,且每一所述感测单元分别电性耦接于一对应的驱动线以及一对应的感测线;其中,所述区域中的所述驱动线与所述感测线二者之一的走线经过所述触控面板的相对两侧,而所述区域中的所述驱动线与所述感测线二者之另一的走线只经过所述触控面板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逸龙谢明伦尤建盛江明峰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