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厚壁导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1389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厚壁导光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厚壁导光结构、车灯组件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用灯具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厚壁导光结构

车灯组件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造型越来越复杂,同样车灯的造型也日益追求与众不同

炫酷与科技的点灯效果逐渐成为车灯追求的亮点与车辆的卖点,大量车企或车灯企业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均匀厚壁发光的方案,但当前厚壁发光方案存在漏光的风险,尤其在厚壁与装饰框的安装位置,容易出现漏光以及反光现象,使得厚壁发光存在杂散光,影响厚壁发光的均匀性

[0003]因此,如何减少漏光现象,以实现厚壁的均匀发光方案,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厚壁导光结构,以减少漏光现象,并实现厚壁的均匀发光方案

[000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厚壁导光结构的车灯组件

[0006]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车灯组件的车辆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厚壁导光结构,包括:
[0009]导光部,包括光线入射部和光线出射部,所述光线出射部的第一端具有出光面,第二端具有反射面,所述光线入射部设置于所述光线出射部的第一侧,且与所述反射面的位置对应,所述光线出射部的第二侧设置有挡光筋,沿所述光线出射部的第一端向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挡光筋至少为两个;
[0010]遮光部,设置于所述光线出射部的第一侧,且所述遮光部和所述挡光筋较所述光线入射部均靠近所述出光面

[0011]可选地,在上述的厚壁导光结构中,所述挡光筋为两个,两个所述挡光筋沿所述光线出射部第一侧向第二侧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不同,且较长的为第一挡光筋,较短的为第二挡光筋,所述第二挡光筋用于与装饰框的定位结构抵接

[0012]可选地,在上述的厚壁导光结构中,所述挡光筋为两个,两个所述挡光筋之间形成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供装饰框的定位结构嵌入

[0013]可选地,在上述的厚壁导光结构中,沿所述光线出射部的第一端向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挡光筋沿所述光线出射部第一侧向第二侧方向上的延伸长度逐渐增加

[0014]可选地,在上述的厚壁导光结构中,所述遮光部沿所述光线出射部第一侧向第二侧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光线入射部的延伸长度

[0015]可选地,在上述的厚壁导光结构中,所述挡光筋的表面设置有皮纹;和
/
或,
[0016]所述出光面的表面设置有光学花纹和
/
或皮纹

[0017]可选地,在上述的厚壁导光结构中,所述光线入射部和所述光线出射部为一体式结构,并采用透明材料通过注塑工艺制备;和
/
或,
[0018]所述遮光部由乳白色材料制备,并二次成型于所述光线出射部上

[0019]一种车灯组件,包括:
[0020]灯壳;
[0021]灯罩,与所述灯壳连接,并形成有安装空间;
[0022]厚壁导光结构,为上述的厚壁导光结构,所述厚壁导光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与所述灯壳连接,且所述出光面朝向所述灯罩;
[0023]装饰框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位于所述光线出射部的两侧

[0024]可选地,在上述的车灯组件中,所述装饰框组件包括:
[0025]第一装饰框,设置于所述光线出射部的第一侧,并与所述遮光部卡接,所述第一装饰框较所述遮光部靠近所述灯罩;
[0026]第二装饰框,所述第二装饰框的第一端与所述灯壳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光线出射部的第二侧抵接,且所述第二装饰框与所述光线出射部的抵接位置位于两个所述挡光筋之间

[0027]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灯组件

[0028]本技术提供的厚壁导光结构包括导光部和遮光部

导光部包括光线入射部和光线出射部,光线出射部的第一端具有出光面,第二端具有反射面,光线入射部设置于光线出射部的第一侧,且与反射面的位置对应,由光源出射的光线由光线入射部进入厚壁导光结构,在被反射面反射后,由出光面射出

光线出射部的第二侧设置有挡光筋,沿光线出射部的第一端向第二端的方向上,挡光筋至少为两个,挡光筋较光线入射部靠近出光面,在与装饰框装配后,挡光筋可对由导光部的侧壁反射或折射出的杂散光进行遮挡,避免光线由导光部的第二侧与装饰框的配合间隙处的射出

遮光部设置于光线出射部的第一侧,且遮光部较光线入射部靠近出光面,可对导光部第一侧的杂散光进行遮挡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厚壁导光结构通过遮光部和挡光筋分别对导光部两侧的杂散光进行遮挡,提高了厚壁导光结构出光的均匀性和精致感知,且通过两个挡光筋的结构对杂散光的出射进行双重遮挡,避免了杂散光由装饰框与光线出射部的配合间隙出射的问题,保证了厚壁导光结构的均匀发光效果,且生产成本较低,具有量产性

[0029]本技术提供的车灯组件包括灯壳

灯罩,上述的厚壁导光结构和装饰框组件

灯罩与灯壳连接,并形成有安装空间,厚壁导光结构设置于安装空间内,并与灯壳连接,且出光面朝向灯罩,装饰框组件设置于安装空间内,且位于光线出射部的两侧

由于具有上述的厚壁导光结构,所以同样具有上述的结构和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30]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灯组件,所以同样具有上述的结构和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厚壁导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厚壁导光结构与装饰框的装配示意图;
[003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车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其中,
100
为厚壁导光结构,
110
为导光部,
111
为挡光筋,
112
为出光面,
113
为反射面,
114
为定位柱,
120
为遮光部;
[0036]200
为第二装饰框,
201
为定位结构,
21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厚壁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部
(110)
,包括光线入射部和光线出射部,所述光线出射部的第一端具有出光面
(112)
,第二端具有反射面
(113)
,所述光线入射部设置于所述光线出射部的第一侧,且与所述反射面
(113)
的位置对应,所述光线出射部的第二侧设置有挡光筋
(111)
,沿所述光线出射部的第一端向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挡光筋
(111)
至少为两个;遮光部
(120)
,设置于所述光线出射部的第一侧,且所述遮光部
(120)
和所述挡光筋
(111)
较所述光线入射部均靠近所述出光面
(112)。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壁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筋
(111)
为两个,两个所述挡光筋
(111)
沿所述光线出射部第一侧向第二侧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不同,且较长的为第一挡光筋,较短的为第二挡光筋,所述第二挡光筋用于与装饰框的定位结构
(201)
抵接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壁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筋
(111)
为两个,两个所述挡光筋
(111)
之间形成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供装饰框的定位结构
(201)
嵌入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壁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光线出射部的第一端向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挡光筋
(111)
沿所述光线出射部第一侧向第二侧方向上的延伸长度逐渐增加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壁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
(120)
沿所述光线出射部第一侧向第二侧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光线入射部的延伸长度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壁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筋
(111)
的表面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王岩刘畅王哲祺张文
申请(专利权)人: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