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2553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00
本申请涉及一种支撑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组件、显示屏组件和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支撑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支撑组件

显示屏组件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很多电子设备
(
显示设备

输入设备等
)、
功能部件
(
桌板

镜子等
)
等终端部件通过支撑组件支撑

终端部件需要通过支撑组件实现位置的调节,以改变观看角度或者操作位置

[0003]相关技术中,一些支撑组件仅能实现终端部件进行单一的转动或者直线运动,不能满足终端部件的多方位调节需求

还有一些支撑组件利用多个传动组件实现终端部件多方位的运动调节,多个传动组件均需要驱动件驱动,这样造成支撑组件的结构复杂

成本增加

[0004]因此,相关技术中的支撑组件存在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结构复杂

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支撑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支撑组件因结构复杂导致成本高的问题;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屏组件;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车辆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安装座

支撑件和导向件,导向轨道和支点轴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导向轨道包括依次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位置

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其中第二位置与支点轴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中任一者与支点轴之间的距离

支撑件与支点轴滑动连接,导向件与支撑件连接,且与导向轨道滑动配合,导向件沿导向轨道滑动过程中,支撑件相对支点轴滑动,且能够在滑动过程中绕支点轴的轴线转动

[0007]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支撑件通过导向件沿导向轨道滑动的同时支撑件以支点轴的轴线为轴心旋转,由此实现支撑件的转动

[0008]同时支点轴与支撑件相对滑动,因导向轨道包括依次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位置

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第二位置与支点轴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中任一者与支点轴之间的距离,使支撑件在转动的同时可沿导向轨道与支点轴连线的方向相对于支点轴滑动,由此可使支撑件在转动的同时相对于设置有支点轴的安装座滑动

[0009]这样一来,本申请提供的支撑组件可以在沿导向轨道滑动的同时,能够在导向轨道的引导下相对支点轴滑动,还能够绕支点轴的轴线转动

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支撑组件可以同时实现支撑件转动

滑动,且仅需要一个驱动件驱动,结构简单,成本降低

[0010]综上,本申请提供的支撑组件可满足多方位调节的使用需求,且具有结构简单

成本低的优点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组件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于安装座,且与支撑件连接,用于驱动安装于支撑件的导向件沿导向轨道滑动

[0012]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可以通过设置的驱动组件为支撑件提供沿导向轨道滑
动的动力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轴和驱动件,驱动轴与安装座滑动连接,且能够沿第二方向相对安装座滑动,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驱动轴与支撑件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与支撑件相对支点轴的滑动方向一致,支撑件能够相对驱动轴转动;驱动件与安装座连接,且与驱动轴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的驱动轴沿第二方向相对安装座滑动

[0014]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设置的驱动轴和安装座使驱动轴在转动时被安装座限位,使驱动轴沿着第二方向相对安装座滑动,同时通过设置的驱动轴和支撑件,使驱动轴在安装座上滑动时,驱动件为支撑件提供沿第二方向的力,支撑件受到第二方向的力会使连接在支撑件上的导向件沿导向轨道滑动,同时支撑件受到第二方向的力会使支撑件以支点轴转动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驱动轴位于支点轴和导向件之间;或者,驱动轴位于支点轴和导向轴中的一者远离另一者的一侧

[0016]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驱动轴设置位置可以是支点轴和导向件之间,也可以设置在支点轴和导向轴中点的连线位置,驱动轴设置位置灵活可变,适用于不同的安装场合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撑件设有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间隔设置,第一导向部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导向部的延伸方向一致,支点轴与第一导向部滑动连接,驱动轴与第二导向部滑动连接

[0018]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通过设置的第一导向部与支点轴滑动连接,可使支点轴沿第一导向部延伸方向滑动,同时第一导向部限制支点轴的滑动距离;通过设置的第二导向部与驱动轴连接,可使驱动轴沿第二导向部延伸方向滑动,同时第二导向部限制驱动轴的滑动距离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导向部的中心

第一导向部的中心和导向件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导向部的延伸方向与直线的延伸方向一致

[0020]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将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和导向件设置在同一直线上,驱动轴与第二导向部配合滑动,支点轴与第一导向部配合滑动,使得支撑件以支点轴轴线为轴心转动时,驱动轴在第二导向部中的行程和支点轴在第一导向部中的行程一致,导向轴在导向轨道中由导向轨道与支点轴之间的距离最大处向导向轨道与支点轴之间的距离最小处移动的行程一致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向轨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向段

过渡段和第二导向段

第一导向段与支点轴之间的距离沿邻近过渡段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二导向段与支点轴之间的距离沿邻近过渡段的方向逐渐增大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过渡段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过渡弧面和第二过渡弧面,第一导向段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第二导向段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导向面和第四导向面

第一过渡弧面

第一导向面和第三导向面位于导向轨道靠近支点轴的一侧,第一过渡弧面与第一导向面,且与第三导向面相切;第二过渡弧面

第二导向面和第四导向面位于导向轨道远离支点轴的一侧,第二过渡弧面与第二导向面,且与第四导向面相切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面

第二导向面

第三导向面和第四导向面中的每一者为弧面或平面

[0024]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导向件可在导向轨道中沿着第一导向段

过度段和第二导向段的方向滑动

第一导向面

第二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安装座
(1)
,所述安装座
(1)
设有导向轨道
(11)
和支点轴
(12)
,所述导向轨道
(11)
和所述支点轴
(12)
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导向轨道
(11)
包括依次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位置

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支点轴
(12)
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中任一者与所述支点轴
(12)
之间的距离;支撑件
(3)
,所述支撑件
(3)
与所述支点轴
(12)
滑动连接;导向件
(2)
,所述导向件
(2)
与所述支撑件
(3)
连接,且与所述导向轨道
(11)
滑动配合,所述导向件
(2)
沿所述导向轨道
(11)
滑动过程中,所述支撑件
(3)
相对所述支点轴
(12)
滑动,且能够在滑动过程中绕所述支点轴
(12)
的轴线转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驱动组件
(4)
,所述驱动组件
(4)
设于所述安装座
(1)
,且与所述支撑件
(3)
连接,用于驱动安装于所述支撑件
(3)
的所述导向件
(2)
沿所述导向轨道
(11)
滑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
(4)
包括:驱动轴
(41)
,所述驱动轴
(41)
与所述安装座
(1)
滑动连接,且能够沿第二方向相对所述安装座
(1)
滑动,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驱动轴
(41)
与所述支撑件
(3)
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与所述支撑件
(3)
相对所述支点轴
(12)
的滑动方向一致,所述支撑件
(3)
能够相对所述驱动轴
(41)
转动;以及驱动件
(42)
,所述驱动件
(42)
与所述安装座
(1)
连接,且与所述驱动轴
(41)
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的所述驱动轴
(41)
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所述安装座
(1)
滑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
(41)
位于所述支点轴
(12)
和所述导向件
(2)
之间;或者,所述驱动轴
(41)
位于所述支点轴
(12)
和所述导向件
(2)
中的一者远离另一者的一侧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
(3)
设有第一导向部
(31)
和第二导向部
(32)
,所述第一导向部
(31)
和所述第二导向部
(32)
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向部
(31)
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导向部
(32)
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支点轴
(12)
与所述第一导向部
(31)
滑动连接,所述驱动轴
(41)
与所述第二导向部
(32)
滑动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部
(32)
的中心

所述第一导向部
(31)
的中心和所述导向件
(2)
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导向部
(32)
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直线的延伸方向一致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轨道
(11)
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向段
(111)、
过渡段
(112)
和第二导向段
(113)
,所述第一导向段
(111)
与所述支点轴
(12)
之间的距离沿邻近所述过渡段
(112)
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导向段
(113)
与所述支点轴
(12)
之间的距离沿邻近所述过渡段
(112)
的方向逐渐增大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
(112)
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过渡弧面
(1121)
和第二过渡弧面
(1122)
,所述第一导向段
(111)
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向面
(1111)
和第二导向面
(1112)
,所述第二导向段
(113)
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导向面
(1131)
和第四导向面
(1132)
,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伟盛宏超李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