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鞍座加工装置以及加工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2394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44
本申请涉及鞍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鞍座加工装置以及加工工艺,鞍座加工装置包括回转板,沿着回转板的周向在回转板上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盛放鞍座的模箱,模箱上安装有能与模箱上表面贴合的压板,回转板的下方设置有带动回转板围绕自身中心轴线转动的回转电机,回转板下方设置有对模箱内部抽真空的负压组件,达到了节省时间与人力,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鞍座加工装置以及加工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鞍座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鞍座加工装置以及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动车

自行车已经成为人们居家必备的工具,消费者对自行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性能

质量及价格外,更多的需求是舒适

[0003]电动车

自行车结构中,参照图1,直接与人体接触的便是鞍座7,鞍座7包括下方与车架相连接的底板
73
,底板
73
上包覆有外包皮套
71
,在外包皮套
71
与底板
73
之间填充有软质的发泡层,软质的发泡层可以用于提升人们骑乘电动车

自行车时候的舒适度

鞍座7的成型工序为:首先在底板
73
远离车架的一侧成型发泡层,然后将外包皮套
71
包覆在发泡层的外表面,此时需要保证外包皮套
71
的边缘位置向鞍座7内侧形成翻边
72
,最后使用气钉枪
41
沿着底板
73
的边缘将外包皮套
71
的边缘钉紧在底板
73
上,之后便完成了鞍座7的加工过程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将外包皮套
71
包覆在发泡层外表面然后钉紧之后的鞍座7在使用过程中,外包皮套<br/>71
容易出现褶皱,这样会影响到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为了降低鞍座外包皮套出现褶皱情况的可能性,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提供了一种鞍座加工装置以及加工工艺

[0006]本申请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鞍座加工装置,包括回转板,沿着回转板的周向在回转板上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盛放鞍座的模箱,模箱上安装有能与模箱上表面贴合的压板,回转板的下方设置有带动回转板围绕自身中心轴线转动的回转电机,回转板下方设置有对模箱内部抽真空的负压组件

[000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需要对鞍座进行加工时,工作人员首先将外包皮套水平放置在模箱上,然后使用压板将外包皮套压紧在模箱上,通过负压组件对模箱内部抽真空,外包皮套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向下凹陷,最终外包皮套会贴紧在模箱的内壁上;然后将待加工的鞍座雏形放置到模箱中;打开压板,启动回转电机,回转电机带动安装有鞍座雏形的模箱转动至加工机器人的下方,加工机器人开始对模箱中的鞍座进行加工,这样就可以降低鞍座外包皮套出现褶皱情况的可能性,提升了用户体验

[0008]优选的,回转板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安装有控制架,压板靠近控制架的一端与控制架转动连接,回转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压板压紧在模箱上表面的快速夹具

[0009]优选的,回转板的一侧设置有加工机器人,加工机器人包括多轴机械手,所述机械手的自由端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置有气钉枪,气钉枪的进钉口连接有与安装架固定连接的入料杆,入料杆上方安装有盛放钉子的加料盒,加料盒靠近入料杆的端面敞开,入料杆上设置有将加料盒中下落在入料杆上表面的钉子推送至气钉枪中的推料组件

[0010]优选的,所述推料组件包括设置在入料杆上的推料杆,推料杆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钉子的高度,推料杆的长度方向与入料杆长度方向平行,推料

杆的靠近气钉枪的一端贯穿加料盒上相对的两侧壁,入料杆上设置有带动推料杆沿着入料杆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推料件

[0011]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远离安装架的一侧设置有压紧杆,压紧杆的长度方向与入料杆的长度方向垂直并且能够沿自身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安装板远离安装架的一侧设置有夹持组件,安装板上设置有带动夹持组件沿着入料杆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调整组件

[0012]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夹持杆,两个夹持杆并列设置在安装板远离安装架的一侧,夹持杆通过一铰接轴与安装板转动连接,两个夹持杆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夹紧板,安装板上设置有带动两个夹紧板向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方向转动的驱动件

[0013]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两个磁条,两个磁条一一对应的安装在两个夹持杆上,两个磁条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并且两个磁条相互靠近的一端磁性相反,两个磁条之间设置有驱动磁石,驱动磁石朝向两个磁条的侧面为相反的磁极,安装板上设置有带动驱动磁石在两个磁条之间转动的转动电机

[0014]优选的,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嵌设在安装板内部的滑动板,铰接轴以及转动电机安装在滑动板上,安装板上设置有带动滑动板沿着入料杆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调整件

[0015]优选的,所述调整件包括设置在安装板靠近安装架一侧面的调整板,滑动板上设置有延伸至调整板内部的驱动杆,安装板上设置有带动调整板围绕一水平轴线转动的调整电机,调整板上开设有供驱动杆在调整板内部滑动的调整槽,调整槽上设置有凸出区和凹陷区,凸出区与凹陷区相对使驱动杆经过时能带动滑动板沿着入料杆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0016]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鞍座加工装置的鞍座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
准备:在加料盒中加入码钉,根据鞍座的型号,确定所需外包皮套的尺寸,将选定的外包皮套平铺在模箱上表面;
S2、
安装与开模:将压板转动至与外包皮套上表面相抵接的位置并向下压紧,负压组件对模箱中抽真空,直到外包皮套向下凹陷并且贴紧在模箱的模腔内壁上,将待安装外包皮套的鞍座雏形放置到模箱中,之后打开压板;
S3、
加工:启动回转电机,回转电机带动安装有鞍座与外包皮套的模箱转动至打钉工位,加工机器人中的夹持组件夹紧外包皮套的边缘并且带动外包皮套的边缘内翻,压紧杆会将外包皮套压紧在鞍座的底板上,气钉枪沿着鞍座的边缘将外包皮套钉紧在底板上;
S4、
推出:启动回转电机,加工机器人下方的模箱转动至打钉工位的下游,负压组件向模箱中鼓入气体,将鞍座从模箱中推出

[0017]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
通过设置了包括多轴机械手以及气钉枪的加工机器人,需要将外包皮套钉紧在鞍座底板上时,就不需要人们使用人力手持气钉枪进行工作,人们只需要操作多轴机械手,多轴机械手会代替人手带动气钉枪沿着鞍座的边缘将外包皮套钉紧在鞍座底板上,这样就达到了节省时间与人力,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2.
通过设置了夹持组件,工作人员将外包皮套钉紧在鞍座底板上之前,需要使外
包皮套沿着鞍座的边缘形成一个内侧翻边,加工机器人将外包皮套钉紧在鞍座底板上之前,夹持组件会先夹紧外包皮套,并且带动外包皮套向鞍座底板的内侧形成翻边,这样就进一步节省了时间与人力,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鞍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板
(61)
,沿着回转板
(61)
的周向在回转板
(61)
上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盛放鞍座
(7)
的模箱
(62)
,模箱
(62)
上安装有能与模箱
(62)
上表面贴合的压板
(63)
,回转板
(61)
的下方设置有带动回转板
(61)
围绕自身中心轴线转动的回转电机
(64)
,回转板
(61)
下方设置有对模箱
(62)
内部抽真空的负压组件
(65)。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鞍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回转板
(61)
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安装有控制架
(632)
,压板
(63)
靠近控制架
(632)
的一端与控制架
(632)
转动连接,回转板
(61)
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压板
(63)
压紧在模箱
(62)
上表面的快速夹具
(633)。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鞍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回转板
(61)
的一侧设置有加工机器人
(1)
,加工机器人
(1)
包括多轴的机械手
(2)
,所述机械手
(2)
的自由端连接有安装架
(3)
,安装架
(3)
上设置有气钉枪
(41)
,气钉枪
(41)
的进钉口连接有与安装架
(3)
固定连接的入料杆
(42)
,入料杆
(42)
上方安装有盛放钉子的加料盒
(43)
,加料盒
(43)
靠近入料杆
(42)
的端面敞开,入料杆
(42)
上设置有将加料盒
(43)
中下落在入料杆
(42)
上表面的钉子推送至气钉枪
(41)
中的推料组件
(44)。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鞍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组件
(44)
包括设置在入料杆
(42)
上的推料杆
(441)
,推料杆
(441)
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钉子的高度,推料杆
(441)
的长度方向与入料杆
(42)
长度方向平行,推料杆
(441)
的靠近气钉枪
(41)
的一端贯穿加料盒
(43)
上相对的两侧壁,入料杆
(42)
上设置有带动推料杆
(441)
沿着入料杆
(42)
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推料件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鞍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
(3)
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
(51)
,安装板
(51)
远离安装架
(3)
的一侧设置有压紧杆
(52)
,压紧杆
(52)
的长度方向与入料杆
(42)
的长度方向垂直并且能够沿自身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安装板
(51)
远离安装架
(3)
的一侧设置有夹持组件
(53)
,安装板
(51)
上设置有带动夹持组件
(53)
沿着入料杆
(42)
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调整组件
(54)。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鞍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
(53)
包括两个夹持杆
(531)
,两个夹持杆
(531)
并列设置在安装板
(51)
远离安装架
(3)
的一侧,夹持杆
(531)
通过一铰接轴
(532)
与安装板
(51)
转动连接,两个夹持杆
(531)
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夹紧板
(533)
,安装板
(51)
上设置有带动两个夹紧板
(533)
向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方向转动的驱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征远刘二勇华惠民任生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嘉思特车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