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类蒸煮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1062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45
本申请提供一种豆类蒸煮设备,属于豆类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固定于底座中部的储水箱,其两侧均设有第一矩形开口,第一矩形开口两侧对称设有与储水箱垂直连接的竖板;两个储料箱,分别在两对竖板形成的两个容置腔内上下滑动设置,储料箱朝外的一个侧壁上阵列开设有多个第二矩形开口,储料箱内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有一个挡板,挡板与一个第一驱动机构连接;取料机构,包括两个推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豆类蒸煮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豆类食品加工设备
,尤其与一种豆类蒸煮设备有关


技术介绍

[0002]豆类食品包括红豆

绿豆

豌豆等,其经过蒸煮后可作为粽子

糕点,以及红豆饼

绿豆饼等的制作原料,且蒸煮后的豆子经过打碎

炒制后还可形成豆沙,用于制作豆沙馅,用途广泛

豆子在蒸煮加工时,可选择在蒸煮锅内直接蒸煮,也可在蒸煮锅内设置多层蒸笼,将豆子分成多层进行蒸煮

直接用蒸煮锅蒸煮豆子时,若放入豆子过多,底层的豆子受到较大压力会被压烂产生形变,同时会导致蒸煮过度吸收较多的水分,其直接用于制作糕点类食品会影响口感和食品品相,因此通常会通过分层蒸煮来避免上述问题

例如申请号为
CN201220128916.1
的技术专利提供的一种蒸煮设备,包括有蒸煮锅以及多个叠置在该蒸煮锅内的用于盛装豆类的金属蒸笼,豆类分层放入过个金属蒸笼内可减小底层豆子受到的压力,进而达到豆类在蒸煮后保持较好的形状的目的

但是使用该设备蒸煮豆子时需要在每一层金属蒸笼内放入豆子,在食品加工厂中进行大批量生产时,需要加工的豆子较多,则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来盛放豆子,影响加工效率,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豆类蒸煮设备,将豆类自动分隔为多层进行蒸煮,可防止蒸煮后的豆子产生较大形变而被压烂,同时不需要人工将豆子分层放置,可提高加工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一种豆类蒸煮设备,包括:储水箱,固定于一个底座中部,其内设有加热机构,储水箱两侧的上部均设有第一矩形开口,第一矩形开口两侧对称设有与储水箱垂直连接的竖板,竖板底部与底座连接;两个储料箱,分别在两对竖板形成的两个容置腔内沿竖直方向同步移动设置,储料箱朝外的一个侧壁在竖直方向上阵列开设有多个第二矩形开口,储料箱内沿竖直方向移动设置有一挡板,挡板位于储料箱朝外的一侧,用于对第二矩形开口进行遮挡或打开;取料机构,包括两个推板

第二驱动机构,推板分别位于两个储料箱朝外的一侧,并与储料箱朝外的侧壁具有间隔,推板与底座的侧壁滑动连接,推板朝向储料箱的一侧沿竖直方向阵列设有多个呈水平的取料盘,取料盘顶部的四周设有围挡部,且朝向储水箱的一侧的围挡部外侧为向下倾斜的第一斜面,第二驱动机构设于底座,且其活动端与推板连接,用于带动推板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当储料箱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至最大行程处时,多个取料盘高度与多个第二矩形开口高度匹配;当储料箱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至最大行程处,且推板在第二驱动机构作用下移动至抵接竖板时,储料箱底部

推板

竖板

底座形成一个密闭空腔

[0005]进一步的,挡板上对称开设有一对条形槽,储料箱朝外的一侧的侧壁通过两个
L

板与储料箱两端的两个侧壁连接,
L
型板底部与储料箱底部抵接,
L
型板顶部高度大于最顶部的一个第二矩形开口高度,挡板通过一对条形槽与
L
型板滑动连接

[0006]进一步的,挡板与一个第一驱动机构连接,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挡板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挡板的两端均设有朝向储水箱的齿条,齿条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相同,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

第一传动杆,第一传动杆在底座宽度方向上与连接块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的两端穿出连接块分别与两个第一传动齿轮连接,一个挡板上的两段齿条分别与两个第二传动齿轮啮合连接,第二传动齿轮分别转动连接于连接块两侧,两个第二传动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一传动齿轮啮合连接,两个第一传动齿轮外侧均同轴连接有第三传动齿轮,第一电机输出轴与第一传动杆连接,另一个挡板上的两段齿条分别与两个第四传动齿轮啮合,第四传动齿轮的外侧均同轴连接有第五传动齿轮,位于同侧的第三传动齿轮

第五传动齿轮均与一个传动皮带啮合连接

[0007]进一步的,底座的侧壁均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杆

第二电机,第二传动杆沿底座宽度方向穿设于储水箱中部,第二传动杆两端均与一个第一连杆的中部连接,第一连杆两端均与一个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一个连接柱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且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一个连接柱与推板铰接,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传动杆的一端连接

[0008]进一步的,底座的侧壁开设有第三矩形开口,第一滑槽位于第三矩形开口上方,第三矩形开口下方的壁体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推板的两侧均通过一个第二滑动部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

[0009]进一步的,挡板的底端具有朝向储水箱一侧的第二斜面

[0010]进一步的,竖板顶部

储料箱底部的两端,以及推板朝向储水箱的一侧的四周均设有胶条

[0011]进一步的,挡板朝向储水箱的一侧连接有多对滑轨,每个取料盘对应与一对滑轨滑动连接,取料盘与挡板之间通过多个弹簧连接

[0012]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
1、
能够将豆类自动分隔为多层进行蒸煮,可防止蒸煮后底层的豆子被压烂,不需要人工将豆子分层放置,可提高加工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2、
挡板和
L
型板的结构配合,能够有效避免储料箱内较小的豆子阻挡滑道,影响挡板向下滑动;
3、
节省了动力源的配置,第一驱动机构

第二驱动机构均只通过一个动力源分别实现了对两个挡板和两个推板的同步驱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设备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0014]图2为图1中
A
部放大视图

[0015]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设备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0016]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设备中储料箱内的挡板放下时的结构立体图

[0017]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设备中储料箱内的挡板升起后的结构立体图

[0018]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设备中储水箱的结构立体图

[0019]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设备中挡板的结构立体图

[0020]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设备中储料箱的俯视图

[0021]图9为图8中
B
部放大视图

[0022]图
10
为申请实施例的设备中储料箱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0023]图
11
为图
10

C...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豆类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箱(1),固定于一个底座(2)中部,其内设有加热机构(3),储水箱(1)两侧的上部均设有第一矩形开口(
101
),第一矩形开口(
101
)两侧对称设有与储水箱(1)垂直连接的竖板(
102
),竖板(
102
)底部与底座(2)连接;两个储料箱(4),分别在两对竖板(
102
)形成的两个容置腔内沿竖直方向同步移动设置,储料箱(4)朝外的一个侧壁在竖直方向上阵列开设有多个第二矩形开口(
403
),储料箱(4)内沿竖直方向移动设置有一挡板(
404
),挡板(
404
)位于储料箱(4)朝外的一侧,用于对第二矩形开口(
403
)进行遮挡或打开;取料机构,包括两个推板(5)

第二驱动机构,推板(5)分别位于两个储料箱(4)朝外的一侧,并与储料箱(4)朝外的侧壁具有间隔,推板(5)与底座(2)的侧壁滑动连接,推板(5)朝向储料箱(4)的一侧沿竖直方向阵列设有多个呈水平的取料盘(6),取料盘(6)顶部的四周设有围挡部,且朝向储水箱(1)的一侧的围挡部外侧为向下倾斜的第一斜面(
601
),第二驱动机构设于底座(2),且其活动端与推板(5)连接,用于带动推板(5)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当储料箱(4)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至最大行程处时,多个取料盘(6)高度与多个第二矩形开口(
403
)高度匹配;当储料箱(4)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至最大行程处,且推板(5)在第二驱动机构作用下移动至抵接竖板(
102
)时,储料箱(4)底部

推板(5)

竖板(
102


底座(2)形成一个密闭空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类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挡板(
404
)上对称开设有一对条形槽(
406
),储料箱(4)朝外的一侧的侧壁通过两个
L
型板(
405
)与储料箱(4)两端的两个侧壁连接,
L
型板(
405
)底部与储料箱(4)底部抵接,
L
型板(
405
)顶部高度大于最顶部的一个第二矩形开口(
403
)高度,挡板(
404
)通过一对条形槽(
406
)与
L
型板(
405
)滑动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豆类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挡板(
404
)与一个第一驱动机构连接,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挡板(
404
)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挡板(
404
)的两端均设有朝向储水箱(1)的齿条(
4041
),齿条(
4041
)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相同,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7)

第一传动杆(
701
),第一传动杆(
701
)在底座(2)宽度方向上与连接块(
401
)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
701
)的两端穿出连接块(
401
)分别与两个第一传动齿轮(
702
)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锦将舒欣陈强范洪丽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想真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