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德铭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抗微生物、原虫和肿瘤的大蒜素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0618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蒜素的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一种用于抗微生物、原虫和肿瘤的大蒜素脂质体,它包括下列量的各组分:大蒜素,1-6.5ml;助溶剂,10-50ml;药用豆油,加至100ml;所述助溶剂为吐温-80、吐温-100或卵磷脂中的一种。一种所述的大蒜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根据所述配比把所述助溶剂慢慢倒入盛有大蒜素的容器内,并不断搅拌;步骤二,保持搅拌,加入豆油至总量达到100ml;步骤三,分装成300粒软胶囊或胶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组合物具有亲水、亲油的特性,因此使大蒜素的应用从抗细菌、真菌扩展到抗病毒、抗原虫和肿瘤,有望解决西医无法克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用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大蒜素的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大蒜素于1976年人工合成并用于临床至今已达30年,但依然定格在抗菌、抗真菌的范围内。究其原因,是由于大蒜素的主要成分的通式为R-Sn-R,其中R为不饱和烃,n =1-4。其结构导致其不溶于水,而多醚键对人体又有剌激性(毒性),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把它同致病微生物区分而误杀,导致药效下降。因此,在抗病毒、抗原虫和抗肿瘤领域未能得到推广。 而近来的研究表明,大蒜素是一种广谱的抗微生物药物,有多种报道提到其在治疗艾滋病、冠状病毒(SARS),流行性感冒病毒、HBV病毒、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HCMV)均有相当的抑制作用,而这些疾病在当今社会是一种西医学至今未能找到有效手段的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行,而大蒜素却被证实极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药物却无法加以应用,这个问题急需解决。 新近发现,仅含大蒜鳞茎千分之二的大蒜素类(俗称二烯硫醚)的分子结构与近十年来相继发现的人体细胞化学趋化因子很相似,并能与中国2000多年的临床实践、民间应用和国内外的大量实验研究相印证,二烯硫醚具有融杀各种致病微生物,特别是病毒,原虫、蠕虫;并能中和致病微生物的许多种毒素,还能参与修复被破坏的人体胶原蛋白质,是一类较为理想的免疫调节剂,有促进和加强固有免疫应答和获得恢复免疫应答的功能,成为价廉物美的广谱抗肿瘤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大蒜素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具有亲水、亲脂的特性,因此使大蒜素的应用从抗细菌、真菌扩展到抗病毒、抗原虫和肿瘤,有望解决西医无法克服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种用于抗微生物、原虫和肿瘤的大蒜素脂质体,它包括下列量的各组分 大蒜素,1-6. 5ml; 助溶剂,10-50ml; 药用豆油,加至100ml。 所述助溶剂为吐温_80、吐温-100或卵磷脂中的一种。 所述的一种用于抗微生物、原虫和肿瘤的大蒜素脂质体,所述各个组分的含量如下表<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column></row><table> 所述的大蒜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根据所述配比把所述助溶剂慢慢倒入盛有大蒜素的容器内,并不断搅拌; 步骤二,保持搅拌,加入豆油至总量达到100ml ; 步骤三,分装成300粒软胶囊或胶丸。 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种有效成份取自大蒜提取物,利用助溶剂和大蒜素混溶,形成具有既溶于油又溶于水的双亲性脂质体,与人体细胞膜具有亲和性,降低对人体细胞的毒性,避免人体免疫系统的误杀,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大蒜素本身的分子结构CH2 = CH-CH2-S-S-S-CH2-CH = CH2, 一般认为这种结构是无法溶解于水的,但是作为一种过硫化物,其中的三个硫原子可同水中的氢键缔合,使其能微溶于水,同时本专利技术添加了助溶剂,改善水溶性,形成具有双亲性的脂质体,能顺利进入人体细胞内,杀灭各种有包膜病毒;而对于有无膜病毒,由于多硫键杀病毒能力强于乙醚——作为效果更强的超级硫醚类物质,具有更强的氧化性能——它能与酶蛋白中的硫氢基结合导致酶活性的丧失,从而致使微生物死亡,效果更佳。大蒜素的两个烯键可与构成微生物躯体的蛋白质的所有氨基酸的活性基因NH+、NH/、NH3+、CH3+、苯基+、吲哚基+、羟苯基+、组氨基+ (组氨酸脱羧而成)、OH—、 SH—、 COOH—、 02—及H+及其化合物都能发生作用——化合或聚合,从而破坏致病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氨基酸合成。故大蒜素对青霉素、氯霉素、链霉素及四环素耐药的菌株乃敏感,在理论上,在体内由于大蒜素被淋巴细胞所导向,所以不易产生耐药菌株。 此外,大蒜素是一种抗原,能定位于淋巴细胞,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其主要原因是大蒜素具有脂溶性而与淋巴组织关系极为密切,与细胞膜,特别是淋巴细胞膜相亲合而吸附于细胞膜,淋巴细胞起导向和吞噬作用,而大蒜素能协同淋巴细胞进入细胞内,能进入到肺部、肝部、脑部,共同对付人体内的一切抗原,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虫、肿瘤细胞和自然衰亡的人体细胞和有毒物质;故此它不仅能防治肺部感染或肺癌,还能防治各种流感、艾滋病、乙肝(肝癌)白血病。 同时,二硫烯醚具有促进和加强固有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的作用,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作为原料提供二硫键(二硫桥),被致病微生物破坏的蛋白质一级结构、多肽得以迅速恢复,就如桥梁的箱梁被破坏而桥墩尚好,只需铺以箱梁,桥梁功能即可恢复,这是人类与自然界致病微生物长期斗争的结果,是自然选择中人类进化的结果。近十多年来,免疫学家先后发现了具有诱导免疫细胞迁移的细胞趋化因子(细胞分子),止目前为止,共有四个家族50种,它们是CC (C是半胱氨酸)、CXC (X表示任意氨基酸)、CXXXC和CX。不难看出这四个家族都具有同原性C,即都有保守的半胱氨酸形成的分子内二硫键。并发现这些趋化因子均为与G蛋白偶联的7次跨膜蛋白,在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几乎所有的免疫细胞都能表达趋化因子受体,而且不同种类的细胞表达的趋化因子受体各不相同。每当感染和创伤发生时,大多数被感染组织,创伤组织都能释权趋化因子。免疫系统总能针对不同病原体招募邻近或血液中不同的T、NK、B等免疫细胞聚集到感染组织。以控制感染加速创伤恢复。 科学家还发现细胞趋化因子能被组织蛋白酶、金属蛋白酶修筛,从而调节其功能(上调或下调),发挥其应有效用。 作者对免疫细胞的趋化因子与二烯硫醚的分子结构,化学活性进行对照首先发现两者化学分子结构很相似(1)两者都含有二硫键或硫键(A)CH2= CH- CH2|HOOC- CH國CH24S-S丄-S-S" CH2-CH= CH2CH2-CH-COOH(B) CH2=CH-CH2S- CH2-CH= CH2H-S-CI|2-CH-COOH肌(二烯硫醚)(cc胱氨酸)二烯硫醚)(c半胱氨酸)其次,化学活性因其结构相似而很相近CC趋化因子家族两个半胱氨酸,结合形成胱氨酸而形成二硫键胱氨酸两端各有一个活性的NH3+、 C00H—基因,能与两侧相邻的COOH—或氨基NH3+x-s-s-x-即-x-c-c-x-,亦可与相邻两肽键之间连接,形成二硫键(二硫縮合脱水形成桥)。 而二硫二丙烯两端键都是双键,可以与相邻的任何氨基酸上的NH3+ 或及羧基相结合,同样形成二硫键包括两相邻氨基酸之间及两条肽键之间接。而且烯键的化学活性强于羧基、氨基、更易结合。CX :-s-右边的化学反应应同CC家族一样。 -S-左边的丙烯键很易与相邻氨基酸的NH3+或COOH—相结合; 而半胱氨酸左边的巯基SH-,很容易脱去氨基原理同两个半氨酸脱氢形成胱氨酸一样,即很易与相邻氨基酸上羧基结合形成单硫键。40种趋化因子都有二烯硫醚的对应体。 由上面的说明看出,二烯硫醚完全有可能起到免疫细胞趋化因子的作用,并且烯键的化学活性强于羧基,氨基易与病原体的配体相结合,因而是个很好的中和解毒剂。 这样二烯硫醚(大蒜素)可能起到三个趋化因子MIP-l a的CCR1,3,5、MIP-1 P的CCRl, 3, 5受体和SDF-1的CXCR4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抗微生物、原虫和肿瘤的大蒜素脂质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量的各组分:大蒜素,1-6.5ml;助溶剂,10-50ml;药用豆油,加至100ml;所述助溶剂为吐温-80、吐温-100或卵磷脂中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德铭沈沪生
申请(专利权)人:沈德铭沈沪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