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扁形炒茶机炒制工作间隙的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9570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扁形炒茶机炒制工作间隙的调节装置。它包括动力轴、固定组件、纵向抄手推杆、限位套、推杆套、连杆、螺杆、手轮、套筒滑块、滑动轴套、轴向推动杆、锅体等,固定组件、锅体固定在机架上,动力轴安装在固定组件上,套筒滑块、滑动轴套、固定套筒、限位套、推杆套、轴向推动杆安装在动力轴上,纵向抄手推杆一端设有径向弹簧并套装在推杆套内,另一端穿过限位套并与炒制手组件连接,连杆两端分别与纵向抄手推杆、轴向推动杆连接,螺杆通过安装在锅体上,螺杆两端分别套筒滑块、手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停机情况下通过调节炒制手组件与锅体间的间隙实现了炒制手工作压力无级调节,满足扁形茶炒制工艺要求,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产品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扁形炒茶机炒制工作间隙的调节直O
技术介绍
机械炒制扁形茶叶工艺,包括青锅阶段和辉锅等阶段,其中青锅阶段工艺过程为 杀青一理条一压扁一磨光,辉锅阶段又可细分为一、二、三次辉锅,各阶段炒制手工作压力、 锅体温度、炒制时间是不同的,对青锅、辉锅各阶段温度、压力、炒制时间、炒制手速度智能 化控制是提高茶叶品质的关键。扁形茶的加工的压力要求是在锅温达到要求后,倒入适 量的鲜叶,经过杀青、散气至2-3成干燥(与干制品比较)时,炒制手轻压轻磨,前散气后 闷气至4-5成干燥,炒制手再由轻而重,慢慢增加力度进入重压重磨理条带闷气至6-7成起 锅(半成品)。为了保持每朵茶叶在色、香、味、形、色上都达到要求在上述压扁过程中保持 茶叶的不移位,要在磨光中移动是一个基本原则,待半成品冷却后,再倒入锅中(锅温需适 当)进行不断的理条闷气,炒制手再由轻而重,慢慢增加力度磨光至成品起锅。扁形茶的主要特征是外形扁平、笔直。由于在压制成形前的茶叶没有得到较理想 的整直,所得的茶叶制品虽能达到色泽翠绿,但不能使用其外形扁平、直、紧,尤其是难以保 证茶叶的直、紧,使扁形茶的品质受到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妙制手的炒制由轻而重使茶叶压 扁,保证直、紧过程,需要慢慢地增加炒制手工作压力,即炒制手与炒制锅面间的压紧力,而 压紧力的调节过程中调节机构是关键机构。现有的制茶机械为了实现不同间隙和压力基本上有以下三种方法(1)分开几只 炒制锅来完成,每只锅中炒制手与锅面间的炒制压力设定一个压力。缺点是整机体庞大,未 能实现无级调节。(2)调节炒制锅的位置,实现炒制手与锅面的位置改变来达到压紧力的变 化,由于锅的体积较大调节不方便。(3)停机后调节炒制手转轴与锅体相对的位置,操作不 便。综上可知,现有茶机使用时压力调节必须停机后进行,操作不便,生产效率低,由 于多次停机使炒制的茶叶品质得不到保证。因此,特别需要一种炒制手工作压力无级调节 的,以满足扁形茶炒制过程的工艺要求,生产效率高,生产过程自动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易于调节的扁 形茶炒制过程中炒制手工作间隙的调节装置。扁形炒茶机炒制工作间隙的调节装置包括动力轴、链轮、固定组件、固定套筒、轴 向弹簧、调节环、纵向抄手推杆、限位套、推杆套、螺母、径向弹簧、连杆、螺旋支座、螺杆、手 轮、套筒滑块、滑动轴套、轴向推动杆、推杆弹簧、翻炒手组件、炒制手组件、锅体、机架;固定 组件、锅体固定在机架上,动力轴1纵向穿过锅体并安装在固定组件上,套筒滑块、滑动轴 套通过滑动轴承安装在动力轴,套筒滑块与滑动轴套之间设推力轴承;固定套筒、限位套、推杆套固定在动力轴上,轴向推动杆一端通过固定套筒安装在动力轴上,调节环通过紧定 螺钉固定在轴向推动杆上,轴向弹簧套在轴向推动杆一端,轴向推动杆另一端与滑动轴套 刚性连接;纵向抄手推杆一端设有径向弹簧并套装在推杆套内,纵向抄手推杆另一端穿过 限位套并与炒制手组件连接,螺母与纵向抄手推杆螺旋配合,用于调节径向弹簧的压力,连 杆一端与纵向抄手推杆铰链连接,连杆一端与轴向推动杆铰链连接;推杆弹簧一端与纵向 抄手推杆连接,推杆弹簧另一端与轴向推动杆连接;螺杆通过螺旋支座安装在锅体上,螺杆 一端与套筒滑块连接,螺杆另一端安装手轮。本技术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可根据不同环境、不同鲜叶原料各阶段对炒制 压力的要求,通过调节炒制手组件与锅体之间的间隙,在不停机情况下实现了炒制手工作 压力无级调节,满足扁形茶炒制过程的工艺要求,生产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扁形炒茶机炒制工作间隙的调节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扁形炒茶机炒制工作间隙的调节装置的A-A剖视图;图中动力轴1、链轮2、固定组件3、固定套筒4、轴向弹簧5、调节环6、纵向抄手推 杆7、限位套8、推杆套9、螺母10、径向弹簧11、连杆12、螺旋支座13、螺杆14、手轮15、套 筒滑块16、滑动轴套17、轴向推动杆18、推杆弹簧19、翻炒手组件20、炒制手组件21、锅体 22、机架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扁形炒茶机炒制工作间隙的调节装置包括动力轴1、链轮2、固定组 件3、固定套筒4、轴向弹簧5、调节环6、纵向抄手推杆7、限位套8、推杆套9、螺母10、径向 弹簧11、连杆12、螺旋支座13、螺杆14、手轮15、套筒滑块16、滑动轴套17、轴向推动杆18、 推杆弹簧19、翻炒手组件20、炒制手组件21、锅体22、机架23 ;固定组件3、锅体22固定在 机架23上,动力轴1纵向穿过锅体22并安装在固定组件3上,套筒滑块16、滑动轴套17通 过滑动轴承安装在动力轴1,套筒滑块16与滑动轴套17之间设推力轴承;链轮2、翻炒手组 件21、固定套筒4、限位套8、推杆套9固定在动力轴1上,轴向推动杆18—端通过固定套筒 4安装在动力轴1上,调节环6通过紧定螺钉固定在轴向推动杆18上,轴向弹簧5套在轴向 推动杆18 —端,轴向弹簧5使轴向推动杆18向使纵向抄手推杆7缩进趋势的方向运动,轴 向推动杆18另一端与滑动轴套17刚性连接;纵向抄手推杆7 —端设有径向弹簧11并套装 在推杆套9内,纵向抄手推杆7另一端穿过限位套8并与炒制手组件21连接,螺母10与纵 向抄手推杆7螺旋配合,用于调节径向弹簧11的压力,连杆12—端与纵向抄手推杆7铰链 连接,连杆12 —端与轴向推动杆18铰链连接;推杆弹簧19 一端与纵向抄手推杆7连接,推 杆弹簧19另一端与轴向推动杆18连接;螺杆14通过螺旋支座13安装在锅体22上,螺杆 14 一端与套筒滑块16连接,螺杆14另一端安装手轮15。径向弹簧11使纵向抄手推杆7始终处于伸出状态,推杆弹簧19使纵向抄手推杆 7始终处于缩进状态,径向弹簧11、推杆弹簧19共同作用保持了纵向抄手推杆7稳定性。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动力由链轮2输入至主动轴1使主动轴1转动,固定在主动轴1上的翻炒手组件20、炒制手组件21在锅体22内转动并搅拌茶叶原材料。 根据扁形菜不同炒制阶段压力要求、炒制手组件21压力与锅体22间隙之间的关 系调节炒制手组件21与锅体22之间的间隙。当炒制手组件21压力与锅体22间隙大于扁 形茶炒制相应阶段的工作间隙时,转动手轮15,手轮15带动螺杆14转动,套筒滑块16沿 动力轴1轴向内侧移动,套筒滑块16推动滑动轴套17沿动力轴1轴向移动,滑动轴套17 带动纵向抄手推杆7沿径向向外侧移动,使炒制手组件21与锅体22之间的间隙减小,直至 调节至设定间隙。炒制手组件21压力与锅体22间隙小于扁形茶炒制相应阶段的工作间隙 时,则以上调节过程相反。权利要求一种扁形炒茶机炒制工作间隙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轴(1)、链轮(2)、固定组件(3)、固定套筒(4)、轴向弹簧(5)、调节环(6)、纵向抄手推杆(7)、限位套(8)、推杆套(9)、螺母(10)、径向弹簧(11)、连杆(12)、螺旋支座(13)、螺杆(14)、手轮(15)、套筒滑块(16)、滑动轴套(17)、轴向推动杆(18)、推杆弹簧(19)、翻炒手组件(20)、炒制手组件(21)、锅体(22)、机架(23);固定组件(3)、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扁形炒茶机炒制工作间隙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轴(1)、链轮(2)、固定组件(3)、固定套筒(4)、轴向弹簧(5)、调节环(6)、纵向抄手推杆(7)、限位套(8)、推杆套(9)、螺母(10)、径向弹簧(11)、连杆(12)、螺旋支座(13)、螺杆(14)、手轮(15)、套筒滑块(16)、滑动轴套(17)、轴向推动杆(18)、推杆弹簧(19)、翻炒手组件(20)、炒制手组件(21)、锅体(22)、机架(23);固定组件(3)、锅体(22)固定在机架(23)上,动力轴(1)纵向穿过锅体(22)并安装在固定组件(3)上,套筒滑块(16)、滑动轴套(17)通过滑动轴承安装在动力轴(1),套筒滑块(16)与滑动轴套(17)之间设推力轴承;固定套筒(4)、限位套(8)、推杆套(9)固定在动力轴1上,轴向推动杆(18)一端通过固定套筒(4)安装在动力轴(1)上,调节环(6)通过紧定螺钉固定在轴向推动杆(18)上,轴向弹簧(5)套在轴向推动杆(18)一端,轴向推动杆(18)另一端与滑动轴套(17)刚性连接;纵向抄手推杆(7)一端设有径向弹簧(11)并套装在推杆套(9)内,纵向抄手推杆(7)另一端穿过限位套(8)并与炒制手组件(21)连接,螺母(10)与纵向抄手推杆(7)螺旋配合,用于调节径向弹簧(11)的压力,连杆(12)一端与纵向抄手推杆(7)铰链连接,连杆(12)一端与轴向推动杆(18)铰链连接;推杆弹簧(19)一端与纵向抄手推杆(7)连接,推杆弹簧(19)另一端与轴向推动杆(18)连接;螺杆(14)通过螺旋支座(13)安装在锅体(22)上,螺杆(14)一端与套筒滑块(16)连接,螺杆(14)另一端安装手轮(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程绍明王永维黄沁叶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