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旧道路衔接处的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9471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新旧道路衔接处的路面结构,包括旧路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新旧道路衔接处的路面结构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新旧道路衔接处的路面结构,属于路面加宽衔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量日益增大,部分公路路面交通量已经达到了饱和,拥堵现象严重,为了解决这种现象,公路部门通常做法是进行路面拓宽,增加路面车道;在路面扩建工程中,由于旧道路的沉降已趋于稳定,而新建路面还处于沉降的活跃期,特别是在新旧路基的衔接处,这种沉降差异更加明显,从而容易导致路面发生破坏,在新旧路面衔接处会形成裂纹;现有技术中,对于新旧路面衔接处理方式较多,如中国专利申请号:
202222692724.X
,公开了一种新旧路面搭接结构,在新旧路面设置支撑组件和拉力杆,提升新旧路面搭接结构的抗裂能力的效果,由于拉力杆抗弯曲效一般,且路面内侧的土工格栅过于柔软,无法对抗沉降活跃性高的路基,容易在新旧路面衔接处形成裂缝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新旧道路衔接处的路面结构,利用应力拉筋和钢筋形成主动抗裂干预和二次抗裂,形成抗沉降结构体,并通过钢塑土工格栅和玻纤土工格栅形成内部刚性抗裂和表面半刚性的抗裂支撑体,整个路面衔接处抗裂效果好

[0004]本技术的用于新旧道路衔接处的路面结构,包括旧路面和加宽路面;所述旧路面和加宽路面均依次由垫层

下混凝土基层

上混凝土基层和沥青面层构成;所述旧路面和加宽路面衔接处为台阶式的搭接结构;还包括衔接拉筋和格栅体;所述衔接拉筋包括:
[0005]两排钢筋,两排所述钢筋一端通过开孔嵌于旧路面的下混凝土基层和上混凝土基层内侧,所述钢筋另一端浇筑于加宽路面的下混凝土基层和上混凝土基层内侧;两排钢筋能够实现对旧路面和加宽路面的立体支撑和拉紧,形成立体抗裂支撑体;
[0006]两排应力拉筋,所述应力拉筋与钢筋平行错位布置于下混凝土基层和上混凝土基层内侧;所述应力拉筋包括凸型的筒座和膨胀螺栓;所述筒座凸出端开设有第一外螺纹段,所述膨胀螺栓的螺栓段从筒座穿出,并旋接有压紧螺母;所述膨胀螺栓的膨胀段嵌入到旧路面的开孔位;所述第一外螺纹段上旋接有螺筒,所述螺筒另一端旋接有拉铆件,所述拉铆件包括与螺筒旋接的第二外螺纹段;所述第二外螺纹段另一端与盘座固定;所述盘座另一面固定有抓钉;所述第一外螺纹段和第二外螺纹段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螺筒外部设置有六角头;
[0007]所述格栅体包括布置于下混凝土基层和上混凝土基层之间的钢塑土工格栅;及布置于上混凝土基层和沥青面层之间的玻纤土工格栅;通过钢塑土工格栅的刚性结构,并配合钢筋和应力拉筋;作为旧路面和加宽路面的下混凝土基层搭接缝处的抗分离和抗裂效果,及加宽路面的上混凝土基层的整个面抗裂效果,从而形成主要抗沉降的硬结构支撑体;
通过玻纤土工格栅对路面进行增强,利用玻纤土工格栅的经纬双向很高的抗拉强度和较低的延伸率,可以将路面载荷均匀的传递至路基,并实现对旧路面和加宽路面的上混凝土基层的搭接缝处的抗分离和抗裂效果,及加宽路面的沥青面层的整个面抗裂效果

[0008]进一步地,所述螺筒外部套接有泡沫套管;所述泡沫套管两端压紧应力拉筋的筒座和盘座,泡沫套管能够保护螺筒旋接行程

[0009]进一步地,所述应力拉筋于筒座和盘座相互靠近一面分别一体制成有模腔定位盘,所述泡沫套管两端与模腔定位盘套接嵌合;所述泡沫套管外侧套接有底面中空的
PVC
薄筒,通过
PVC
薄筒和泡沫套管实现浇筑隔离模腔,能够形成旋转螺筒操作空间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下混凝土基层的螺筒于六角头两侧套设有
2.5mm
铁丝,所述铁丝与上混凝土基层的钢筋绑扎;通过铁丝实现下混凝土基层和上混凝土基层浇筑后形成立体支撑结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旧路面开孔处注有树脂粘结剂,钢筋通过环氧树脂直接粘结固定在开孔内侧,膨胀螺栓膨胀后,配合环氧树脂粘结加强抗拉拔性能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用于新旧道路衔接处的路面结构,通过两层钢筋形成基础支撑和被动抗裂干预,并通过两层应力拉筋形成立体的预拉力,实现主动抗裂干预;并通过钢塑土工格栅和玻纤土工格栅形成内部刚性抗裂和表面半刚性的抗裂支撑体,整个路面衔接处抗裂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路面结构沿钢筋轴线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路面结构沿应力拉筋轴线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筒座和膨胀螺栓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螺筒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的拉铆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7为本技术的应力拉筋结构示意图;
[0020]图8为本技术的泡沫套管结构示意图;
[0021]图9为本技术的应力拉筋的模腔定位盘结构示意图;
[0022]图
10
为本技术的应力拉筋的应力拉筋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3]图
11
为本技术的下混凝土基层和上混凝土基层浇筑结构示意图;
[0024]图
12
为本技术的铁丝绑扎螺筒和钢筋状态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
旧路面;
2、
加宽路面;
3、
模腔定位盘;
4、PVC
薄筒;
5、
铁丝;
11、
垫层;
12、
下混凝土基层;
13、
上混凝土基层;
14、
沥青面层;
15、
钢筋;
16、
应力拉筋;
17、
钢塑土工格栅;
18、
玻纤土工格栅;
19、
泡沫套管;
161、
筒座;
162
膨胀螺栓;
163、
螺纹段;
164、
压紧螺母;
165、
螺筒;
166、
第二外螺纹段;
167、
盘座;
168、
抓钉;
169、
六角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
[0028]如图1至图7所示的用于新旧道路衔接处的路面结构,包括旧路面1和加宽路面2;所述旧路面1和加宽路面2均依次由垫层
11、
下混凝土基层
12、
上混凝土基层
13
和沥青面层
14
构成;所述旧路面1和加宽路面2衔接处为台阶式的搭接结构;还包括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新旧道路衔接处的路面结构,包括旧路面和加宽路面;所述旧路面和加宽路面均依次由垫层

下混凝土基层

上混凝土基层和沥青面层构成;所述旧路面和加宽路面衔接处为台阶式的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衔接拉筋和格栅体;所述衔接拉筋包括:两排钢筋,两排所述钢筋一端通过开孔嵌于旧路面的下混凝土基层和上混凝土基层内侧,所述钢筋另一端浇筑于加宽路面的下混凝土基层和上混凝土基层内侧;两排应力拉筋,所述应力拉筋与钢筋平行错位布置于下混凝土基层和上混凝土基层内侧;所述应力拉筋包括凸型的筒座和膨胀螺栓;所述筒座凸出端开设有第一外螺纹段,所述膨胀螺栓的螺栓段从筒座穿出,并旋接有压紧螺母;所述膨胀螺栓的膨胀段嵌入到旧路面的开孔位;所述第一外螺纹段上旋接有螺筒,所述螺筒另一端旋接有拉铆件,所述拉铆件包括与螺筒旋接的第二外螺纹段;所述第二外螺纹段另一端与盘座固定;所述盘座另一面固定有抓钉;所述第一外螺纹段和第二外螺纹段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螺筒外部设置有六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娜赵蕾王静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市九衢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