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换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8656 阅读:7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换挡机构,该汽车换挡机构包括球头和换挡杆;所述球头内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内设有卡簧;所述换挡杆由上至下依次为换挡杆头部平台,与所述卡簧配合的卡位槽,换挡杆直颈;所述套管与所述换挡杆头部平台过盈配合,过盈量为0~0.2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防止球头与换挡杆之间轴向窜动和周向转动,满足球头安装和维修更换等需求,既能达到安装方式快捷、维修更新方便,又可以达到连接稳定的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领域,涉及一种汽车换挡机构
技术介绍
汽车在使用的过程中,换挡的使用是最频繁的。不管手动挡还是自动挡的汽车,在 高低速切换时,都要使用换挡。换挡机构一般安装在汽车底盘上,通过拉索线与发动机相连 接。传统的汽车换挡机构如图1所示,换挡总成零件一般包括换挡机构主体3、换挡杆2、球 头1等部分,换挡总成的上面一般还有中控台等装饰覆盖零件。使用者经常接触的部分就 是露在中控台上面的这部分换挡杆和球头。换挡杆就是连接换挡机构主体和球头之间的一根圆形金属杆,球头就安装在换挡 杆上面。驾车者通过手握球头来切换各个挡位。操作中,球头和换挡杆之间的固定将受到 各个方位的力的作用。在使用中经常会发生以下问题1、球头与换挡杆之间有轴向的窜动;2、球头和换挡杆之间发生周向转动;所以需要一种能够快速安装的球头和换挡杆,以满足球头安装和维修更换等需 求。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球头和换挡杆结构,既能达到安装方式快捷、维修更新方便,又可以 达到连接稳定,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换挡机构,能够防止球头与换 挡杆之间轴向窜动和周向转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换挡机构包括球头和换挡杆;所述球头内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内设有卡 簧;所述换挡杆由上至下依次为换挡杆头部平台,与所述卡簧配合的卡位槽,换挡杆直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套管与所述换挡杆头部平台过盈配合,过 盈量为0 0. 2mm。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簧为开口卡簧,设于所述套管的中间 部分。作为本技术的再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换挡杆上设有若干个卡位槽。作为本技术的再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位槽设有影响拔出力的上倒角和影响 插入力的下倒角。作为本技术的再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套管与所述换挡杆直颈过盈配合,过盈 量为0 0. 05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能够防止球头与换挡杆之间轴向窜动和 周向转动,满足球头安装和维修更换等需求,既能达到安装方式快捷、维修更新方便,又可以达到连接稳定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汽车换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汽车换挡机构的主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汽车换挡机构的侧剖视图图4为图3的A-A剖面图;图5为图3的B-B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的换挡杆结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球头;22、卡位槽;11、套管;221、下倒角;12、卡簧;222、上倒角;2、换挡杆;23、换挡杆直颈;21、换挡杆头部平台;3、换挡机构主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换挡机构,如图2至6所示,所述换挡机构包括球头1和换 挡杆2。所述球头1内设有套管11,所述套管11内设有卡簧12 ;所述卡簧12为开口卡簧, 设于所述套管11的中间部分。所述换挡杆2由上至下依次为换挡杆头部平台21,与所述卡簧12配合的卡位槽 22,换挡杆直颈23。所述换挡杆2上设有若干个卡位槽22。所述卡位槽22设有影响拔出 力的上倒角222和影响插入力的下倒角221。所述套管11与所述换挡杆头部平台21过盈配合,过盈量为0 0. 2mm。所述套管 11与所述换挡杆直颈23过盈配合,过盈量为0 0. 05mm。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各部分结构做分别描述本实施例所述汽车换挡机构中有两个需要重点控制尺寸的部分,分别是换挡杆直 颈和换挡杆头部平台。球头内部的套管是球头内与换挡杆直接配合的部分,是关键性附件。套管的内部 是一个和换挡杆同样直颈的孔,称为内孔。套管的主要控制尺寸是1、内孔和换挡杆直颈的配合为过盈配合,过盈量在0-0. 05mm ;2、内孔和换挡杆头部平台部分为过盈配合,过盈量在0-0. 2mm。该配合结构主要是 防止换挡杆与球头之间的转动。套管的中间部分安装有一个开口卡簧,如图5所示,球头和换挡杆安装到位时,该 卡簧会卡在换挡杆下面的一个卡位槽里,防止换挡杆与球头之间的轴向移动。4卡位槽的结构如图6所示,卡位槽设有影响拔出力的上倒角和影响插入力的下倒 角。下倒角比上倒角的尺寸大,卡簧在这些换挡杆的倒角结构上爬升的阻力是不同的, 这样就达到了插入力小而拔出力大的效果。一般插入力的要求在40+/-10kgf,拔出力在 55+/-10kgfo本技术能够防止球头与换挡杆之间轴向窜动和周向转动,满足球头安装和维 修更换等需求,既能达到安装方式快捷、维修更新方便,又可以达到连接稳定的效果。这里本技术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技术的范围限制在上 述实施例中。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的变形和改变是可能的,对于那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实施例的替换和等效的各种部件是公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的是,在不脱 离本技术的精神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技术可以以其他形式、结构、布置、比例, 以及用其他元件、材料和部件来实现。权利要求一种汽车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换挡机构包括球头和换挡杆;所述球头内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内设有卡簧;所述换挡杆由上至下依次为换挡杆头部平台、与所述卡簧配合的卡位槽、换挡杆直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与所述换挡杆头部平 台过盈配合,过盈量为0 0. 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簧为开口卡簧,设于所述 套管的中间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杆上设有若干个卡位槽。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汽车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槽设有影响拔出 力的上倒角和影响插入力的下倒角。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与所述换挡杆直颈过 盈配合,过盈量为0 0. 05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换挡机构,该汽车换挡机构包括球头和换挡杆;所述球头内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内设有卡簧;所述换挡杆由上至下依次为换挡杆头部平台,与所述卡簧配合的卡位槽,换挡杆直颈;所述套管与所述换挡杆头部平台过盈配合,过盈量为0~0.2mm。本技术能够防止球头与换挡杆之间轴向窜动和周向转动,满足球头安装和维修更换等需求,既能达到安装方式快捷、维修更新方便,又可以达到连接稳定的效果。文档编号F16H59/02GK201651261SQ20102015659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8日专利技术者蒋健 申请人:上海三立汇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换挡机构包括球头和换挡杆;所述球头内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内设有卡簧;所述换挡杆由上至下依次为换挡杆头部平台、与所述卡簧配合的卡位槽、换挡杆直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立汇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