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围板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846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后围板结构及车辆,该汽车后围板结构包括:后围板板体、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所述后围板板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且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后围窗框;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后围板板体上,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后围板板体抵接;所述第二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后围板板体上,且与所述第二支撑柱和所述后围板板体抵接;其中,所述后围窗框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本申请可以减少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与后围板板体焊接连接时对后围窗框位置造成的弯扭变形,从而可以提高后围窗框的尺寸精度。从而可以提高后围窗框的尺寸精度。从而可以提高后围窗框的尺寸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围板结构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围板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后围板是车身中的重要覆盖件,在货车车身上,后围板安装在驾驶舱后部,与侧围搭接连接形成驾驶舱的后侧壁。在传统车辆中,为了提高后围板的刚度,会在后围板上对应后围窗框的下方设置沿车身宽度方向贯通的连接支撑件;因为支撑件贯通连接时靠近后围窗框区域,所以当支撑件与后围板焊接连接时会使得后围窗框区域处的板面发生较大的弯扭变形,进而影响后围窗框的尺寸精度,导致后尾窗胶条装配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后围板结构及车辆,以降低支撑件与后围板焊接连接时对后围窗框尺寸精度的影响,改善后尾窗胶条装配困难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汽车后围板结构,该汽车后围板结构包括:后围板板体、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所述后围板板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且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后围窗框;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后围板板体上,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后围板板体抵接;所述第二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后围板板体上,且与所述第二支撑柱和所述后围板板体抵接;其中,所述后围窗框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
[0005]在本技术汽车后围板结构一示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后围窗框下边框的两侧。
[0006]在本技术汽车后围板结构一示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凹腔,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二凹腔;所述第一凹腔的开口和所述第二凹腔的开口均朝向所述后围板板体。
[0007]在本技术汽车后围板结构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凹腔的边缘部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凹腔的边缘部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0008]在本技术汽车后围板结构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凹腔和所述第二凹腔上均设置有液体进出通道,以实现电泳液的进出。
[0009]在本技术汽车后围板结构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后围板板体之间形成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后围板板体之间形成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二通道。
[0010]在本技术汽车后围板结构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凹腔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二凹腔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液口。
[0011]在本技术汽车后围板结构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凹腔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加强件和第一安装孔,且所述第一安装孔同时贯穿所述第一凹腔侧壁和所述第一加强件;所述第
二凹腔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加强件和第二安装孔,且所述第二安装孔同时贯穿所述第二凹腔侧壁和所述第二加强件。
[0012]在本技术汽车后围板结构一示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焊接定位孔,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二焊接定位孔。
[00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后围板结构。
[0014]本技术汽车后围板结构中,采用独立设置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并将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分别设置在后围板本体的两端,将后围窗框设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这样设置,在后围窗框位置无需进行焊接,可以减少焊接对后围窗框位置造成的弯扭变形,从而可以提高后围窗框的尺寸精度,改善后尾窗胶条装配困难的问题。同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分别设置在后围板板体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连接部位,并分别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抵接,可以形成拐角形加强结构,这样设置不仅可以增强后围板板体两端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连接位置处的支撑强度和支撑刚度,提升了后围板整体的抗弯扭强度和刚度;而且还能减轻后围板的整体重量,实现车身的轻量化设计,降低车身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汽车后围板结构整体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区域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汽车后围板结构中第一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汽车后围板结构中第二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朝向后围板板体方向的投影视图;
[0021]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背离后围板板体方向的投影视图;
[0022]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背离后围板板体方向的投影视图;
[0023]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朝向后围板板体方向的投影视图。
[0024]元件标号说明
[0025]100、后围板结构;110、后围板板体;111、后围窗框;120、第一支撑柱;130、第二支撑柱;140、第一支撑件;1401、第一连接部;1402、第二连接部;141、第一凹腔;1411、第一安装孔;1412、第一焊接定位孔;142、第一加强筋;143、第一通道;144、第一进液口;145、第一加强件;150、第二支撑件;1501、第三连接部;1502、第四连接部;151、第二凹腔;1511、第二安装孔;1512、第二焊接定位孔;152、第二加强筋;153、第二通道;154、第二进液口;155、第二加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
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还应当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
[0027]当实施例给出数值范围时,应理解,除非本技术另有说明,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
的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的掌握及本技术的记载,还可以使用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设备、材料相似或等同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方法、设备和材料来实现本技术。
[0028]须知,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围板板体,所述后围板板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且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后围窗框;第一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后围板板体上,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后围板板体抵接;第二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后围板板体上,且与所述第二支撑柱和所述后围板板体抵接;其中,所述后围窗框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后围窗框下边框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凹腔,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二凹腔;所述第一凹腔的开口和所述第二凹腔的开口均朝向所述后围板板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腔的边缘部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凹腔的边缘部设置有第二加强筋。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立超梁思远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